导图社区 音乐教育(美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理论架构思维导图。该导图围绕审美、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三大内容展开。审美当中教会您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等等内容供您参考!
编辑于2019-02-19 07:36:20音乐教育(美育)
审美
自然美
艺术美
视觉艺术
美术
听觉艺术
音乐美学原理
外部动态(体裁形式)
优美
壮美
内在本质(情感、内容)
崇高美
欢乐美
悲剧美
戏剧美
音乐
概念
乐记
声
音
乐
定义
音响
情感
艺术形式
属性
物理属性
音高
音值
音强
音色
社会属性
民族性
阶级性
人民性
时代性
功能
审美功能
教育功能
认识功能
娱乐功能
实用功能
特征
声音的艺术
音响
时间的艺术
记忆
听觉的艺术
感知、联想、想象
情感的艺术
表达
语言艺术
文学
综合艺术
电影
电视
戏剧
社会美
中小学音乐教育
性质
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性学科
心理学
教育学
音乐美学
音乐哲学
音乐学
课程性质第一条:人文性
对音乐教育的依存
属于音乐教育
课程性质:审美性
鲜明的实践性
音乐美的感知、鉴赏、理解和表现必须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才能实现
课程性质:实践性
任务
“塑人”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态度
兴趣
体验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
用音乐教育人,教会人用音乐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创造能力
总目标
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时间活动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培养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掌握必要的双基
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
特征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
音乐是抽象的而非语义性的
音乐是表情性的而非摹拟性的
音乐是创造性的而非同一性的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音乐是传情性的而非具象性的
音乐是时空性的而非静态的
音乐教育的特征
情感性
情感唤起阶段
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情感体验深入阶段
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鉴赏、评价音乐美
情感外化阶段
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形象性
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一一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梯,从而间接表现出客观世界
愉悦性
自身愉悦感
教学方式
过程的愉悦
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主体性
创作主体
表演主体
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欣赏主体
价值取向
审美体验价值
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理解“整体大于元素的总和”这一心理学原理,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
这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原则
创造性发展价值
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
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特点
音乐的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
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性
文化传承价值
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功能
主体效应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佳方式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有效手段
协同效应
辅德
益智
心理功能
感知
记忆
注意
情感
联想
想象
兴趣
意志
理解
健体
音乐教育能促进体育的发展,对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起积极作用
文化效应
具有传递音乐文化的作用
具有选择音乐文化的作用
具有整理音乐文化的作用
具有发展音乐文化的作用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原则
原则依据
音乐教学实践的经验
音乐教育教学目的
音乐自身教学规律
现代教学理论基础
教学基本原则
音乐本位原则
---体现音乐教学的方向
协同融合原则
---体现音乐教学发展趋势
创造发展原则
---体现音乐教学的旨归
情感体验原则
---体现音乐教学的主过程
主动参与原则
---体现音乐教学主要方式手段
音乐教育实践性的体现与分化
音乐教学中带根本性规律的反映
内容划分
课程结构
感受与欣赏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表现
演唱
演奏
综合性要素表演
识读乐谱
创造
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创编
创作实践
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课堂教学
单一课
唱歌课
定位
内容要求
特点分析
流程步骤
认知--记忆--理解(听辨)--运用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评价
方式
标准
器乐课
欣赏课
综合课
戏剧课
创作课
唱游课
教育目标分类
要素型学习目标(短期达成)
显性
陈述性知识(知识)
掌握音乐基本要素
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和声、调式等
常见结构
歌曲
通节歌
分节歌
乐曲
一部曲式
二部曲式
单三曲式
复三曲式
体裁形式
歌曲
民歌
山歌
小调
劳动号子
民歌改编
艺术歌曲
国内艺术歌曲
国外艺术歌曲
群众歌曲
抗战歌曲
音乐剧
音乐喜剧
音乐舞剧
影视歌曲
主题歌
插曲
歌剧
轻歌剧
正歌剧
器乐曲
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
无标题音乐
奏鸣曲
小步舞曲
标题音乐
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
室内乐和交响音乐
室内乐
交响音乐
单声音乐和多声音乐
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
歌剧音乐
序曲
咏叹调
宣叙调
风格流派
风格
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
民族民间音乐
世界音乐
流派
古典乐派(18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浪漫乐派(19世纪)
民族乐派(19世纪中期)
现代乐派(19世纪末)
印象主义(20世纪)
唱、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
程序性知识(技能)
演唱
歌唱姿势
呼吸方法
咬字吐字
发声技巧
情感表达
演奏
演奏姿势
演奏技巧
识读乐谱
乐曲表现
创作
图式
隐性
表象
前概念
狭义的经验
思维
思维方法
思维产品
思维品质
元认知策略
体验型学习目标(养成)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融合型学习目标(长期养成)
观念
行为
习惯
能力
品格
智慧
素养
相关教学法
雅克·达尔克罗兹
教育思想
音乐使人生活的更美好
教学理念
音乐是律动的艺术,用身体感受音乐的运动,产生律动,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
用体态律动把乐曲情感化为可感可听可见的节奏动作与声音,以唤起体验本能
教学内容
通过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获得基本的音乐活动能力
教学方法
即兴式律动反应,用体态律动感受、体验、表现、表达音乐
卡尔·奥尔夫
教育思想
每个人都能学会和体验音乐
教学理念
诉诸感性,以人为本,唤醒、开发和提升人表达情感的音乐本能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群体即兴、游戏中愉悦身心,学习和体验音乐
教学内容
音乐-语言-动作三结合的音乐活动、奥尔夫乐器演奏
教学方法
原本性、元素性、即兴创造。强调综合性、即兴性和参与性
佐尔坦·柯达伊
教育思想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教学理念
民间音乐与歌唱是音乐教育的双重基础
教学目标
培养有音乐修养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
教学内容
从民歌到经典合唱的系统性歌唱教程
教学方法
以歌唱作为一切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
音乐教育新体系
教育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音乐教育让人更美好
教学理念
融以情感人,以美动人,立德树人为一体,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验音乐中的真善美
教学目标
使学生获得感性音乐经验,作为爱好音乐、学音乐的基础用音乐
教学内容
以综合性音乐情感体验实践活动为教学主线和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法:以听、唱、动、视、创等联感联觉培养感知、表达、表现、想象、创造、交流与合作等音乐活动能力
教育
音乐教育历史
古代的音乐教育
近现代的音乐教育
西方的音乐教育
心理学
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儿童发展
皮亚杰阶段理论
其他观点
对音乐教学的启示
认知过程
两类过程
人类信息加工
动机
竞争、成就动机
自我动机
人本主义动机
环境因素
音乐能力
教育学
教育目标分类
行为化表述
戈登学习理论
教学法
音乐哲学
三种基本观点
唯理主义
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
三种优缺点
哲学观点与教育
社会学
自我意象
从众
角色和期待
竞争与合作
领导能力
自信感
态度
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