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第二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第二节 学习与学习理论
编辑于2020-04-08 21:34:38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
学习的概述
定义
广义学习:人和动物
狭义学习:人类的学习
实质
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练习或反复经验
① 不仅包括结果,还包括行为变化的过程
② 外显行为&内潜行为
③ 行为的变化由经验引起的:后天获得的!
④ 比较持久的(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提升成绩不算!)
⑤ 行为变化有好有坏(辨析题)
分类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情景简单到复杂,水平低级到高级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
掌握的是以语言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的结果是以语言信息表达出来的
时钟的识别、天体的运行、四季的形成
智慧技能的学习
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怎么把分数转换为小数
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的学习
认知学习
运动技能的学习
动作学习
态度的学习
情感学习
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
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
布卢姆的学习分类
认真学习
情感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
我国学者的学习分类
知识
技能
社会规范
影响学习的因素
智力因素
智力与成绩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
智力对成就不具有决定作用
非智力因素
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起制约作用
焦虑
中等强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过低或过高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S→R)
基本观点(饿猫打开迷笼)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学习是一种渐进、盲目、试错的过程
规律
准备规律
学习不搞突袭
练习律
勤加练习
效果律
教师多反馈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理论
基本观点(巴甫洛夫的狗)
基本规律
获得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配合,建立条件反射
消退
条件刺激重复出现而无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变弱消失
泛化
相似的刺激引起相同的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分化
相似的刺激引起不同的反应
信号系统理论
信号刺激的特点
第一信号系统
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望梅生津
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特有)
以语言文字为条件刺激:谈梅生津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理论
基本观点(斯金纳的箱子)
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提高概率的手段
人和动物有两类行为
应答性行为(巴甫洛夫经典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
原理
强化
正强化:R+S愉快——给予表扬
负强化:R-S厌恶——取消限制游戏禁令
一级强化:满足基本生理学求:水、安全、食物等
二级强化:
社会强化:拥抱、微笑
信物强化:钱、奖品
活动强化:玩游戏、听音乐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原则)
你先吃蔬菜然后就可以吃甜品
惩罚
正惩罚:R+S厌恶——关禁闭
负惩罚:R-S愉快——禁吃零食
惩罚一种不良行为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相结合
逃避条件作用
厌恶刺激信号出现
马路上看到垃圾绕行
回避条件作用
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信号出现
听见汽笛声躲避车
消退
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
儿童进超市哭闹要玩具家长不理会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论)
学习
参与性学习:在做中学习
替代性学习:在观察别人中学习
也叫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
注意
保持
动作再现
动机
强化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格式塔学派,黑猩猩)
学习的过程
顿悟:学习是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尝试
学习的实质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白鼠)
学习的实质——期望的获得
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其他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
学习的过程——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学习的规律
能力律
刺激律
涉及材料呈现方式的规律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中试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提倡发现式学习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机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
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学习分类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
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学习进行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两个维度之间不是绝对的,有过渡形式。且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
有意义学习
实质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布鲁纳:发现学习)
条件
客观
材料有逻辑
主观
学习者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作用
类型
表征学习(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的教学方法成为“讲授教学”
原则
逐渐分化原则
教授的是最一般、包摄性最广的观念,逐渐分化
综合贯通原则
比较不同观念之间相同点与不同点,建立起联系
技术
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的引导性材料
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
能够把原有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动机阶段
了解阶段
获得阶段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操作阶段
反馈阶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最早的认知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管
既用情感又用认知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
重视教学的过程而不是内容,重视方法而不是结果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
关注学习内容和个人之见关系
无意义学习
学习原则的核心是让学生自由学习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主张废除教师,代以学习促进者
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因素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
同理心
增进师生有效沟通
同理心
真诚
尊重与接纳
构建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瑞士皮亚杰创始,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推动
理论内容
知识观(知识的动态性)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精准表征,知识解释和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知识需要对具体情境再创造
不可能以实体形式存在具体个体意外
学生观
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巨大潜能
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学习观
主动构建性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是主动地信息建构者
社会互动性
学习共同体(师生、生生)
情景性
教学观
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在教学中应用
随机通达教学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认知学徒式教学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知识观的启示
学习观的启示
学生观的启示
奥苏伯尔 有意义学习:新知识与旧知识之见的联系
是教育心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