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胸部检查
胸部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听诊,叩诊。
编辑于2020-04-11 10:19:37胸部检查
检查
检查范围
颈部以下和腹部以上的区域
胸廓的组成:12个胸椎,12对肋骨,胸骨
检查内容:胸廓外形,胸壁,乳房,胸壁血管,纵隔 支气管,肺,胸膜,心脏,淋巴结等
检查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环境:温度适合,光线充足,安静,适度保密
体位:显露胸廓,坐位与卧位均可
检查顺序:从上到下,从前到侧然后到背,两侧对比检查
胸部的体表标志
骨骼标志
1. 胸骨柄: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
2. 胸骨上切迹:胸骨柄上方的切记
3. 胸骨角(Louis角):位于胸骨给上切迹下约5cm处,有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与第二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骨和肋间隙的标记 胸骨角还标记气管分叉,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4或5胸椎水平
4. 腹上角:胸骨下角,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汇合成的夹角,70~110°正常。体型瘦长者较小,肥胖者较大。后方是肝脏左叶和胃
5. 剑突:胸骨下端突出的部分,正常触摸不到
6. 肋骨:12对;第1~7与各自肋软骨相连,第8~10与3个联合在一起的肋软骨连接后再与胸骨相连;第11,12肋前端游离,形成浮肋
7. 肋间隙:肋骨之间的间隙,用以标记病变的水平位置
8. 肩胛骨:后胸壁2~8肋骨之间
9. 肩胛下角:位于第7或第8肋骨水平。是计数后胸肋骨的标志
10. 脊柱棘突:颈7棘突计数胸椎的标志
11. 肋脊角:第12肋与脊柱的夹角,是肾区的标志
垂直线标志
1. 前正中线:即胸骨中线,是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线
2.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的垂直线
3. 胸骨线: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线
4. 胸骨旁线:胸骨线与锁骨中线间的垂直线
5. 腋前线: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线
6. 腋中线:自腋窝顶端与腋前线和腋后线直线向下的垂线
7. 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线
8. 肩胛线: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线
9. 后正中线:脊柱中线,通过脊柱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线
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1. 腋窝:上臂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处
2. 胸骨上窝:胸骨柄上方的凹陷处,后方时气管
3. 锁骨上窝:锁骨上方的凹陷处,相当于两肺尖的上部
4. 锁骨下窝:锁骨下方的凹陷处,相当于两肺尖的下部
5. 肩胛上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
6. 肩胛下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分
7. 肩胛间区: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
肺和胸膜的界限
气管
气管与平胸骨角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内
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
左主支气管细长而倾斜
肺尖:突出于锁骨之上,其最高点近胸骨端,距锁骨上缘约3cm
肺上界:与前胸比的投影呈一向上突起的弧线。 自锁胸关节向上至第一胸椎水平,再向下至锁骨中外1/3交界处
肺外侧界:有肺上界向下延伸而成,几乎与侧胸壁的内部表面想接触
肺内侧界:自胸锁关节处下行,与胸骨角水平处左右两肺的前内界介乎相遇,至第四肋软骨水平分开 右侧直下至第6肋软骨水平处转折向右,下行与右肺下界连接 左侧与第4肋软骨水平处向左达第4肋软骨前端,沿第4~6肋骨的前面向下,至第6肋软骨水平处向左,向下与左肺下界连接
肺下界:前胸部始于第6肋骨,经锁骨中线达第6肋间隙,至腋中线处达第8肋间隙。 后胸壁几乎水平,位于肩胛线处达第10肋骨水平
叶间肺界
两肺的叶与叶之间由胸膜脏层分开,称叶间隙
左右两斜裂均始于后正中线第3胸椎,向外下放斜行,在腋后线上与第4肋骨相交,然后向前下方延申,止于第6肋骨与肋软骨的连接处
右肺水平裂始于腋后线第4肋骨,终于第3肋间隙的胸骨右缘
胸膜
脏胸膜为覆盖在肺表面的胸膜
壁胸膜为覆盖在胸廓内面,膈上面及纵隔的胸膜
胸膜腔:脏壁胸膜在肺根部相互反折延续,围成左右两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胸壁,胸廓与乳房
胸壁
除了注意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和骨骼肌发育外,还应着重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和肋间隙
静脉
正常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
胸壁静脉充盈获曲掌: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流受阻建立侧支循坏
上腔静脉堵塞,静脉血流方向自上而下;下腔静脉堵塞,血流方向自下而上
皮下气肿
胸部皮下组织有气体积存时称皮下气肿
检查方法
视诊:局部肿胀
触诊:捻发感或握雪感
听诊:捻发音
病因
多见于肺,气管,支气管,食管或胸膜受损
偶见与局产气杆菌感染
胸壁压痛
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胸壁软组织炎及肋骨骨折
白血病病人常有胸骨压痛和叩击痛
肋间隙
需注意肋间隙有无回缩或者彭隆
肋间隙彭隆见于大量胸腔积液,张力性气胸或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用力呼气时
吸气时出现回缩提示上呼吸道阻塞
胸廓
1. 扁平胸
前后径与左右经<1:2
见于瘦长体型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
2. 桶状胸
前后径增大,与左右经比例为1:1,肋骨的斜度变小,肋间隙增宽,腹上角增大
见于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老年或矮胖体型者
3. 佝偻病胸
佝偻病所致的胸廓改变
佝偻病串珠: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隆起,呈串珠样
肋膈沟:下胸部前面的肋骨外翻,沿膈附着的部位其胸壁向内凹陷,形成的沟状带
漏斗胸:胸骨剑突处显著内线,形成漏斗状
鸡胸:前后径略长于左右径,上下距离较短,胸骨下前端前突,胸廓前侧壁肋骨内陷
4. 胸廓一侧变形
一侧彭隆:大量胸水,气胸,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
一侧凹陷或平坦:肺不张,肺纤维化,广泛胸膜增厚和粘连
5. 胸廓局部隆起
见于心脏明显肿大,大量心包积液,主动脉瘤及胸内或胸壁肿瘤
可见于肋软骨炎和肋骨骨折,前者与肋软骨突起处常有压痛,后者于前后挤压胸廓时,局部出现剧痛,还可于骨折断端处查到骨擦音
6. 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
严重者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多见于脊柱结核
乳房
1. 视诊
对称性
一侧乳房肿大明显见于先天畸形,囊肿形成,炎症或肿瘤
一侧明显缩小见于发育不全
皮肤改变
发红:炎症(红肿热痛),癌性淋巴管炎(无热痛)
注意有无溃疡,色素沉着,瘢痕
水肿:呈猪皮或橘皮样,见于癌细胞阻塞皮肤淋巴管
乳房明显增大:孕妇,哺乳期妇女
乳房皮肤回缩:外伤,炎症,恶行肿瘤
乳头
注意乳头的位置,大小,两侧是否对称,有无乳头内陷
乳头回缩:自有发生则为发育异常,近期发生为病理性改变如乳腺癌或炎性病变
乳头出现分泌物: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提示乳腺导管病变
妊娠期乳头及活动度怎大
乳头色素沉着: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腋窝和锁骨上窝:注意包块,红肿,溃疡,瘘管和瘢痕
2. 触诊
乳房的上界时第2或第3肋骨,下界时第6或第7肋骨,内界起自胸骨缘,外界止于腋前线
硬度和弹性:炎症和新生物浸润生长
压痛:见于炎症,乳腺增生和月经期
包块:
部位:钟点位与乳头间的距离
大小:尽量了解其长,宽,厚度,便于观察
外形:是否规则,边缘蒸汽,表米娜光滑,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
硬度:
压痛:炎症时多有压痛,恶性者多无压痛
活动度:恶性肿瘤晚期多固定
乳房的常见病例
急性乳腺炎
红肿热痛明显;多局限于一个象限,可触及痛性硬结
伴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常见于哺乳期妇女,也见于儿童和男性
乳腺肿瘤
良性:质地软,边缘清楚,活动度大
乳腺癌
多单发,晚期可出现皮肤水肿,乳头下陷,皮肤回缩粘连,猪皮或橘皮样变
男性乳房增生
肝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肿瘤
应用雌激素
肺和胸膜
视诊
呼吸运动
1. 正常
呼吸节律可受意识的控制
通过呼吸中枢和神经反射来完成
正常静息下平稳,节律规整
2. 影响因素
高碳酸血症: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
低氧血症:兴奋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快;严重缺氧直接抑制中枢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加快
肺牵张反射:呼吸变浅变快
3. 胸式呼吸减弱,腹式呼吸增强
见于肋骨骨折,胸膜炎,胸水,肺炎
4. 胸式呼吸增强,腹式呼吸减弱
见于腹部疾病和妊娠晚期
5. 呼吸困难
吸气性:提示上呼吸道梗阻,出现三凹征
呼气性:提示下呼吸道梗阻,呼气延长,肋间隙彭隆 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6. 呼吸困难的体位
端坐呼吸
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尖瓣狭窄
转卧或折身呼吸
充血性心力衰竭
平卧呼吸
神经性疾病
肺叶切除后
低血容量
7. 呼吸困难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