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诗圣”杜甫的一生
“诗圣”杜甫,其诗歌被称为“诗史”。一生坎坷,忧国忧民。与李白齐名,并成为“李杜”。本导图全面细致梳理杜甫一生经历,并附有代表作品的百度百科链接和文本注解。制作精良。良心之作。
编辑于2020-04-14 12:30:21“诗圣”杜甫(712—770)
712年
唐玄宗 先天元年
1岁
出生于河南巩县
出身
远祖杜预
西晋名将
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之后 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之后
曾祖父杜依艺
巩县令,遂居巩县
祖父杜审言(约645-约708)
武则天时著名诗人
父亲杜闲
曾任兖州司马
718年
开元六年
7岁
始读儒家之书,始作诗文
725年
开元十三年
14岁
壮游各地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杜甫《壮游(节选)》
730年
开元十八年
19岁
游晋,至郇瑕(今山西临猗)
731—734年
开元年间
20-23岁
游吴越
735年
开元二十三年
24岁
回故乡参加“乡贡”
736年
开元二十四年
25岁
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赴兖州省亲 齐赵平原
其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
《登兖州城楼》
作品原文 版本之一 登兖州城楼⑴ 东郡趋庭日⑵,南楼纵目初⑶。 浮云连海岱⑷,平野入青徐⑸。 孤嶂秦碑在⑹,荒城鲁殿馀⑺。 从来多古意⑻,临眺独踌躇⑼。 版本之二 东郡趋庭日⑽,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⑾,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兖州:唐代州名,在今山东省。城楼:即兖州城南楼。 ⑵东郡:指兖州。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谓子承父教。《论语·季氏》:“(孔子) 尝独立,鲤(孔子之子伯鱼)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⑶初:初次。 ⑷海:指渤海。岱:指泰山。一作“岳”。 ⑸入:一直伸展到的意思。青徐:二州名,均与兖州邻境。 ⑹孤嶂:指峄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秦碑:秦始皇登峄山时命人所记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在:指尚在。 ⑺荒城:指曲阜故城。鲁殿:指鲁灵光殿,汉景帝儿子鲁共王所建,在曲阜。馀:残馀,残存。 ⑻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伤古的意绪。 ⑼踌躇:犹豫,徘徊。 ⑽“东郡”句:《全唐诗》此句下原注:“时甫父闲为兖州司马。” ⑾岳:山岳,此指泰山。 白话译文 来兖州探望我父亲的日子里,我初次登上城南楼纵目远眺。 浮云连绵于大海和泰山上空,平野一直伸展到青州和徐州。 孤高峄山仍矗立着秦皇石碑,荒城曲阜还存留着鲁灵光殿。 我素来都有怀古之意绪,当此登临之际独自生出万千感慨。 创作背景编辑 《登兖州城楼》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杜甫东游齐赵。当时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杜甫探亲之际,初登兖州南楼而咏此诗。陈贻焮认为这应当是杜甫到山东后写得最早的一首诗。
《画鹰》
作品原文编辑 画鹰 素练风霜起⑴,苍鹰画作殊⑵。 㧐身思狡兔⑶,侧目似愁胡⑷。 绦镟光堪擿⑸,轩楹势可呼⑹。 何当击凡鸟⑺,毛血洒平芜⑻。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素练:作画用的白绢。风霜:指秋冬肃杀之气。这里形容画鹰神态凶猛如挟风霜。风,一作“如”。 ⑵作:创作,写生。殊:特异,不同凡俗。 ⑶㧐(sǒng)身:即竦身,收敛躯体准备搏击的样子。思狡免:想捕获狡兔。 ⑷侧目:斜视。《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似愁胡:形容鹰的眼睛色碧而锐利。因胡人(指西域人)碧眼,故以此为喻。愁胡,指发愁神态的胡人。晋孙楚《鹰赋》:“深目峨眉,状如愁胡。” ⑸绦(tāo):丝绳,指系鹰用的丝绳。镟(xuàn):金属转轴,指鹰绳另一端所系的金属环。光堪擿(zhāi):言绦镟之色鲜明可爱。堪,可以。擿,同“摘”。 ⑹轩楹:堂前廊柱,指画鹰所在地点。势可呼:样子似乎可以呼之去打猎。 ⑺何当:何时;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⑻平芜:荒原。 白话译文 白色的画绢上仿佛卷起一片肃杀的风霜,哦,这幅苍鹰绘画真是超凡绝俗。 看那苍鹰挺着身子,似乎是想搜寻狡兔;斜着眼珠,活像一只发愁的猴子。 绦镟闪着亮光,简直可以摘下;它像真鹰一样立在轩楹之间,完全可以呼之去打猎呢! 啊,应当让它去出击凡鸟,它一定会把凡鸟的毛血洒弃在平远的草地上。 创作背景编辑 画上题诗,是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题画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不过,唐代的题画诗,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为整个唐代之最。 这首题画诗,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房兵曹胡马》
作品原文编辑 房兵曹胡马诗⑴ 胡马大宛名⑵,锋棱瘦骨成⑶。 竹批双耳峻⑷,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⑸,真堪托死生⑹。 骁腾有如此⑺,万里可横行。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⑵胡:古代对北方边地与西域民族的泛称。大宛(yuān):西域国名,产良马著称。 ⑶锋棱(léng):骨头棱起,好似刀锋。形容骏马骨骼劲挺。 ⑷批:割,削。竹批: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 ⑸无空阔:意指任何地方都能奔腾而过。 ⑹真堪:可以。托死生:把生命都交付给它。 ⑺骁(xiāo)腾:勇猛快捷。 白话译文 房兵曹这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两耳尖峭,好像斜削的竹筒;跑起来四蹄轻快,犹如卷动的劲风。 所向之地,不存在漫长的里程;可谓千里一步,真可托之以生命。 拥有如此善于奔腾快捷的良马,足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 创作背景编辑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注家一般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或二十九年(741年),正值杜甫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望岳》
作品原文编辑 望岳 岱宗夫如何⑴?齐鲁青未了⑵。 造化钟神秀⑶,阴阳割昏晓⑷。 荡胸生曾(层)云⑸,决眦入归鸟⑹。 会当凌绝顶⑺,一览众山小⑻。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白话译文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创作背景编辑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737—740年
开元年间
26—29岁
游齐赵
741年
开元二十九年
30岁
归东都,陆浑庄
随后一直在东都
744年
天宝三年
33岁
夏,洛阳逢李白被赐金放还
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
后回齐州(今山东济南)
745年
天宝四载
34岁
再游齐鲁,与李白相见
同李白寻访兖州城北隐士范野人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作品原文编辑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⑴,往往似阴铿⑵。 余亦东蒙客⑶,怜君如弟兄⑷。 醉眠秋共被⑸,携手日同行⑹。 更想幽期处⑺,还寻北郭生⑻。 入门高兴发⑼,侍立小童清⑽。 落景闻寒杵⑾,屯云对古城⑿。 向来吟橘颂⒀,谁与讨莼羹⒁? 不愿论簪笏⒂,悠悠沧海情⒃。 [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 ⑵阴铿(kēng):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⑶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 ⑷怜:喜爱。 ⑸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 ⑹日:一作“月”。 ⑺幽期:隐逸之期约。 ⑻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钱谦益笺:太白集《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诗云:“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此云“来寻北郭生”,即其人也。黄鹤注:范居任城北郭,非兖州北郭。 ⑼高兴:高雅的兴致。 ⑽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⑾落景(yǐng):夕阳。景,同“影”。寒杵:寒秋时的杵声。 ⑿屯云:积聚的云气。 ⒀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 ⒁谁:一作“惟”。欲:一作“与”。莼(chún)羹:用蓴菜烹制的羹。《晋书》:张翰在洛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鲙,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羇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⒂簪(zān)笏(hù):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⒃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2] 白话译文 李白往往有很美妙的诗文,写得像南朝人阴铿那样好。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晚上大醉后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则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又想到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范先生。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少年童仆也让人感到清雅。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分散。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当年秋天,杜甫再次来到前几年的旧游地鲁郡(今山东兖州),而此时李白有家寄住鲁郡任城县(今山东济宁),两人便相约同访鲁郡城北的范十居士。两人均作诗记述此事。李白诗为《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杜甫诗即《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仇兆鳌《杜诗详注》云:“天宝三载三月,白自翰林放归。四载,白在齐州,公与同游历下,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是也。”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作品原文编辑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⑴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⑵。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⑶。 秋波落泗水⑷,海色明徂徕⑸。 飞蓬各自远⑹,且尽手中杯。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山不甚高大,石峡对峙如门,故名。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 ⑵池台:池苑楼台。 ⑶金樽开:指开樽饮酒。 ⑷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源出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向西流经流经曲阜、兖州,由济宁入运河。 ⑸徂(cú)徕(lái):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⑹飞蓬:一种植物,茎高尺余,叶如柳,花如球,常随风飞扬旋转,故名飞蓬,又称转蓬。 白话译文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于天宝三载(744年)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其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开封)之间。两位大诗人终于在梁宋间相会、同游。不久就暂时分手。次年春,两人又在鲁郡(今山东兖州)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
746年
天宝五年
35岁
自齐﹑鲁归长安
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12—746 读书壮游
747年
天宝六载
36岁
参加科举落第,李林甫操纵,野无遗贤
748年
天宝七年
37岁
干谒,上诗韦济,求汲引,终不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品原文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⑴。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⑵。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⑷。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⑸。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⑹。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⑺。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⑻。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⑼。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⑽。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⑾。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⑿。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⒀。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⒁。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⒂。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⒃。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⒄。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⒅?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纨绔:指富贵子弟。不饿死:不学无术却无饥饿之忧。儒冠多误身:满腹经纶的儒生却穷困潦倒。这句是全诗的纲要。 ⑵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韦济。贱子:年少位卑者自谓。这里是杜甫自称。请,意谓请允许我。具陈:细说。 ⑶“甫昔”两句,是指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以乡贡(由州县选出)的资格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的事。杜甫当时才二十四岁,就已是“观国之光”(参观王都)的国宾了,故白“早充”。“观国宾”语出《周易·观卦·象辞》:“观国之光尚宾也”。 ⑷破万卷:形容书读得多。如有神:形容才思敏捷,写作如有神助。 ⑸扬雄:字子云,西汉辞赋家。料:差不多。敌:匹敌。子建:曹植的字,曹操之子,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看:比拟。亲:接近。 ⑹李邕:唐代文豪、书法家,曾任北海郡太守。杜甫少年在洛阳时,李邕奇其才,曾主动去结识他。王翰:当时著名诗人,《凉州词》的作者。 ⑺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⑻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绩,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⑼“此意”两句是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⑽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天宝六载(747年),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 ⑾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⒀“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 ⒁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 ⒂怏怏:气愤不平。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 ⒃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 ⒄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 ⒅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 白话译文 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 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 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 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 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 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 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 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 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 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 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 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像鲤鱼不能跃过龙门。 我很惭愧,你对我情意宽厚,我深知你待我一片情真。 把我的诗篇举荐给百官们,朗诵着佳句,夸奖格调清新。 想效法贡禹让别人提拔自己,却又难忍受像原宪一样的清贫。 我怎能这样使内心烦闷忧愤,老是且进且退地厮混。 我要向东奔入大海,即将离开古老的西秦。 我留恋巍峨的终南山,还要回首仰望清澈的渭水之滨。 想报答你的“一饭之恩”,想辞别关心我的许多大臣。 让我像白鸥出现在浩荡的烟波间,飘浮万里有谁能把我纵擒?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年),时杜甫37岁,居长安。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天宝六载(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 天宝七载(748年),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提拔。韦济虽然很赏识杜甫的诗才,却没能给以实际的帮助,因此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出路,就决心要离开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候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结果却是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牢骚愤激,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发泄出来。 今存最早的杜集(如宋王洙本、九家注本、黄鹤补注本等)版本都把此诗置于第一首。虽然现在文学史家都认为这并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却公认这是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
750年
天宝九年
39岁
干谒张垍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
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
杜甫献三大礼赋
《朝献太清宫赋》 《朝享太庙赋》 《有事于南郊赋》
(李林甫操纵) 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莫相疑行》
《奉留赠集贤院崔、于二学士(国辅、休烈)》
753年
天宝十二年
42岁
在长安,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年
天宝十三
43岁
在长安,进封西岳赋
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
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年
天宝十四
44岁
10月,授河西尉,不就
《官定后戏赠》
作品原文编辑 官定后戏赠① 不作河西②尉③,凄凉为折腰④。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⑤圣朝。 故山⑥归兴尽,回首向风飙⑦。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①戏赠:指杜甫赠给自己。 ②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③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 ④折腰:鞠躬下拜,表示屈身事人。这里是用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的典故。 ⑤托:信赖,凭借。 ⑥故山:旧山,喻家乡。 ⑦飙:狂风。 白话译文 不愿接受朝廷授予的河西县尉一职,因为它要我凄凉地屈身事人。 我害怕忙乱地奔走,还是做右卫率府参军比较清闲自在。 微薄的俸禄能让我保持饮酒的爱好,放声高歌敬谢我朝的庇荫。 回乡归隐的想法已经扫去,回首时对着狂风思绪万千。 创作背景编辑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任河西县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正八品下)。这是一个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的官儿,和他平素“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未免相差太远,杜甫有点啼笑皆非,所以便写了这首自我解嘲的诗来赠自己。名为戏,其实很伤心,据《夔府书怀》诗:“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则此诗当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十月前后。
改授兵曹参军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1月,杜甫往奉先(今陕西省蒲城县)省家
11月,安史之乱
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756年8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岁暮,丧幼子。
748-755 困居长安
756年
唐肃宗 至德元年
45岁
7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
玄宗奔蜀,杀杨国忠、杨贵妃
5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
6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
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作品原文编辑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① 我经华原来②,不复见平陆③。 北上唯土山,连山走穷谷④。 火云无时出⑤,飞电常在目⑥。 自多穷岫雨⑦,行潦相豗蹙⑧。 蓊匌川气黄⑨,群流会空曲⑩。 清晨望高浪,忽谓阴崖踣⑪。 恐泥窜蛟龙⑫,登危聚麋鹿⑬。 枯查卷拔树⑭,礧磈共充塞⑮。 声吹鬼神下⑯,势阅人代速⑰。 不有万穴归,何以尊四渎⑱。 及观泉源涨,反惧江海覆⑲。 漂沙坼岸去⑳,漱壑松柏秃㉑。 乘陵破山门㉒,回斡裂地轴㉓。 交洛赴洪河㉔,及关岂信宿㉕。 应沈数州没㉖,如听万室哭㉗。 秽浊殊未清㉘,风涛怒犹蓄㉙。 何时通舟车,阴气不黪黩㉚? 浮生有荡汩㉛,吾道正羁束㉜。 人寰难容身㉝,石壁滑侧足。 云雷此不已㉞,艰险路更跼㉟。 普天无川梁㊱,欲济愿水缩。 因悲中林士㊲,未脱众鱼腹。 举头向苍天,安得骑鸿鹄㊳?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①三川:唐县名,属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因华池水、黑水、洛水三水会同而得名,在今陕西省洛川县西。 ②华原:唐县名,属京兆府,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 ③平陆:平原。 ④穷:一作“弯”。 ⑤火云:夏季炽热的赤云。无时出:一作“出无时”。 ⑥飞电:雷电。 ⑦穷岫(xiù):荒山野岭。 ⑧行潦(lǎo):沟中的流水。豗(huī)蹙(cù):撞击,水相击貌。豗,一作“灰”。 ⑨蓊( wěng)匌(gé):弥漫,充塞。川气黄:因洪水挟带黄土,故黄。 ⑩空曲:广阔回环。 ⑪踣(bó):倒塌。指滑坡。 ⑫泥(nì):滞、陷之意。 ⑬登危:登高。 ⑭枯查(chá):水中浮木。查,“楂”的本字,水中的浮木。 ⑮礧(léi)磈(wěi):沙石,石块。 ⑯声吹:水声冲击。鬼神下:犹鬼神泣。 ⑰势:水势。人代速:忽移人世。 ⑱四渎(dú):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⑲江海覆:江海倒流。 ⑳漂沙:水卷泥沙。坼(chè):裂开。岸去:一作“去岸”。 ㉑漱:冲击。 ㉒乘陵:水势上升。陵,一作“凌”。破山门:冲破阻挡。一说山门指寺庙。 ㉓回斡(wò):回旋。裂:一作“倒”。裂地轴:言洪水冲刷切出深沟。地轴,古代传说中大地的轴。 ㉔交:汇入。洛:洛水,在今陕西省洛川县。洪河:黄河。 ㉕及:到。关:指潼关,在华山之东。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㉖没(mò):沉没。 ㉗万室:万家。 ㉘秽浊:指洪水。 ㉙蓄:一作“畜”。 ㉚不:一作“亦”。黪(cǎn)黩(dú):混浊不清貌。 ㉛浮生:人生。荡汩(gǔ):起伏。 ㉜羁束:困于旅途。 ㉝人寰(huán):人世,人间。 ㉞此:一作“屯”。 ㉟跼(jú):窘迫。 ㊱川梁:河上的桥。 ㊲中林士:原指在野隐居的人。此借指山林中的人。 ㊳鸿鹄(hú):鸟名,即天鹅。 [2] 白话译文 我经过华原县来到三川县,眼前连一块平坦的陆地也看不见。 北行唯见连绵的土山,在这荒僻的山谷里一连走了好几天。 盛夏的火云不时涌现,闪电常常飞在眼前。 荒原的山中不停地下雨,山沟里的流水浊浪相击。 昏黄的水汽弥漫山谷,众水汇合奔腾回环汪洋无际。 清晨眺望涨高的水浪,忽见一夜之间阴崖变低。 蛟龙担心被泥水淤住而窜出水面,麋鹿登上高坡聚集在一起。 干枯的木头和拔起的树木一同在水中翻滚,巨大的石块堆在一处堵住了水口。 洪水憋得发出鬼哭神号的咆哮声,水势的变迁令人产生隔世之感。 由此我才懂得如果没有千万条泄洪的孔道,那江河淮济绝不会被历代人们所尊崇。 看到上游涨了这么大的水,我真担心是江海发生了倒涌。 洪水冲刷着岸边的沙石,直到把曲岸冲崩。 洪水涤荡着山间沟壑,直到把松柏枝叶扫净。 高涨的浪头冲毁了山寺,回旋的暗流摧折了地轴。 洪水汇合洛水奔赴黄河,用不了两夜就会流到潼关。 它会把几个州一同淹没啊,我的耳旁依稀传来万家哭声。 满眼的浊流还远未清除,而风涛依然继续怒吼。 何时才能恢复正常的交通?何时才能使阴气消除? 人生都有动荡不安的时候,如今我正走着艰难的道路。 侧着脚走在光滑的石壁上,人间之大却无容身之处。 云雷仍在屯聚不止,前面的路会更加难走。 四野八荒既然没有桥梁,想渡过这茫茫大水就只好盼望洪水退落。 我不禁为山林中的难民而悲伤,他们难以逃脱葬身鱼腹的恶果。 我仰头面向苍天祈祷,如何让他们骑上鸿鹄以躲过这场灾祸?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夏。诗题下有注:“天宝十五载七月中避寇时作。”当时叛军攻破潼关,白水受敌,杜甫携家北逃,经华原县、三川县,直奔鄜州。经三川县时遇山洪泛滥,人祸天灾突如其来,在身心受到双重威胁的境况下,杜甫创作了这首诗。
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
途中为贼所得,羁押至长安 王维被重加看管
《夜月》
作品原文编辑 月夜 今夜鄜州月⑴,闺中只独看⑵。 遥怜小儿女⑶,未解忆长安⑷。 香雾云鬟湿⑸,清辉玉臂寒⑹。 何时倚虚幌⑺,双照泪痕干⑻。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看,读平声kān。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⑸“香雾”两句: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⑺虚幌(huǎng):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白话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创作背景编辑 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春望》
作品原文编辑 春望 国破山河在⑴,城春草木深⑵。 感时花溅泪⑶,恨别鸟惊心⑷。 烽火连三月⑸,家书抵万金⑹。 白头搔更短⑺,浑欲不胜簪⑻。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⑵城: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⑶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流泪。 ⑷恨别:怅恨离别。 ⑸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⑹抵:值,相当。 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 ⑻浑:简直。欲:想,要,就要。不胜:受不住,不能。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白话译文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创作背景编辑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述怀》
作品原文编辑 述怀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1;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2。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3。 涕泪受拾遗,流离主恩厚4;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5。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6。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7。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8。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嵚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9。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10。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1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1.隔绝久:至德元年(756年)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杜甫不久被俘,至是将一年,故有隔绝久的话。 2.得西走:由长安往凤翔得向西走。陶潜诗“孟夏草木长”,杜甫脱离长安时当在四月。草木长,则比较容易逃脱,故下句用一“得”字。 3亲故:即亲旧或亲友。 4.涕泪受拾遗:至德二年(757年)五月十六日唐肃宗任杜甫为左拾遗。唐制有左右拾遗各二人,虽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官儿,但因系谏官,能常在皇帝左右,并向皇帝提出不同意见。因在流离之中,益觉主恩之厚,所以涕泪而受官。 5.“柴门”:应前妻子。前陷安史叛军中,今逃归,所以说“得去”,即“能去”的意思。吴祥农云:“公不顾家而西走,及得去而不敢言归,大忠直节,岂后世所及?” 6.三川:县名,在鄜州。 7.比闻:即近闻。口语则为“比来闻道”。罹祸:即遭难。 8.摧颓:是形容渭头的撑柱狼藉。 9.嵚(qīn)岑(cén):山高峻貌。猛虎:喻贼寇的残暴。郁结:心上的疙瘩。回我首:摇头叹气。 10.耽酒:即嗜酒。 11.叟:是年老的称呼,社甫这时四十六岁。 白话译文 去年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与妻子儿女隔绝很久。 今夏草木繁茂的时候,才得以脱身向西逃走。 脚穿麻鞋去拜见天子,破旧的衣袖露出两肘。 朝廷怜悯我得以生还,亲朋故友感伤我已老丑。 感激涕零拜授左拾遗,颠沛流离中更感皇恩深厚。 虽然我可以回到家去,却不忍心立即开口求情。 寄一封书信探问三川,不知道家中亲人还在否。 听说家乡一带同遭祸患,疯狂杀戮乃至鸡和狗。 山中的茅屋早已破漏,有谁还能在门户中留守。 苍松的树根被摧折断毁,山地寒冷尸骨未朽。 能有几个人保全性命,一家人岂能相伴为偶。 高山上有猛虎出没,心中郁结摇头叹气。 自从寄出去一封书信,至今已是十月以后。 反倒害怕消息传来,心中除此别无他有。 国家命运刚要中兴,年老后比平时更爱饮酒。 想到日后欢会的时候,恐怕成为一个贫穷孤独的老叟。 创作背景编辑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杜甫仍被叛军禁于长安。至德二年四月初九,杜甫得知肃宗移驾凤翔,即有意投奔凤翔,于是便前往怀远坊大云经寺住寺僧赞公处,以避叛军耳目。与赞公密商后,于四月某日,由长安西城金光门出,间道潜奔行在。至德二年五月十六日,杜甫在凤翔官拜左拾遗。惊魂稍定,因思念妻子及家人,便写下了这首诗。
9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年
至德二年
46岁
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
春,杜甫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
4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
5月16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琯得罪,公抗述救之。 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
6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
闰8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三个月。 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
归家卧病数日
《北征》
作品原文编辑 北征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凤翔东北,故曰北征。(1) 皇帝二载秋(2),闰八月初吉(3)。杜子将北征(4),苍茫问家室(5)。 维时遭艰虞(6),朝野无暇日。顾惭恩私被(7),诏许归蓬筚(8)。 拜辞诣阙下(9),怵惕久未出(10)。虽乏谏诤姿(11),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12),经纬固密勿(13)。东胡反未已(14),臣甫愤所切(15)。 挥涕恋行在(16),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17),忧虞何时毕(18)? 靡靡逾阡陌(19),人烟眇萧瑟(20)。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21)。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22)。 邠郊入地底(23),泾水中荡潏(24)。猛虎立我前(25),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26)。青云动高兴(27),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28)。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29),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30),益叹身世拙(31)。 坡陀望鄜畤(32),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33)。 鸱鸟鸣黄桑(34),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35)?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36)。 况我堕胡尘(37),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38),妻子衣百结(39)。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40),垢腻脚不袜(41)。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42)。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43),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44),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45)。 粉黛亦解包(46),衾绸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47)。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48),狼藉画眉阔(49)。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50)? 翻思在贼愁(51),甘受杂乱聒(52)。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53)? 至尊尚蒙尘(54),几日休练卒(55)?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56)。 阴风西北来,惨淡随回纥(57)。其王愿助顺(58),其俗善驰突(59)。 送兵五千人,躯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60),四方服勇决(61)。 所用皆鹰腾(62),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63),时议气欲夺(64)。 伊洛指掌收(65),西京不足拔(66)。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67)。 此举开青徐(68),旋瞻略恒碣(69)。昊天积霜露(70),正气有肃杀(71)。 祸转亡胡岁(72),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73)。 忆昨狼狈初(74),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葅醢(75),同恶随荡析(76)。 不闻夏殷衰(77),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78)。 桓桓陈将军(79),仗钺奋忠烈(80)。微尔人尽非(81),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82),寂寞白兽闼(83)。都人望翠华(84),佳气向金阙(85)。 园陵固有神(86),洒扫数不缺。煌煌太宗业(87),树立甚宏达(88)! [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1)墨制:是用墨笔书写的诏敕,亦称墨敕。这里指唐肃宗命杜甫探家的敕命。 (2)皇帝二载:即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 (3)初吉:朔日,即初一。 (4)杜子:杜甫自称。 (5)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问:探望。 (6)维:发语词。维时:即这个时候。艰虞:艰难和忧患。 (7)恩私被:指诗人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 (8)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 (9)诣:赴、到。阙下:朝廷。 (10)怵惕:惶恐不安。 (11)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 (12)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 (13)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用作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理国家大事。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 (14)东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 (15)愤所切:深切的愤怒。 (16)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 (17)疮痍:创伤。 (18)忧虞:忧虑。 (19)靡靡:行步迟缓。阡陌:田间小路。 (20)眇:稀少,少见。 (21)明灭:忽明忽暗。 (22)屡得:多次碰到。 (23)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郊:郊原,即平原。 (24)荡潏:水流动的样子。 (25)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李白诗句:“石惊虎伏起。”薛能诗句:“鸟径恶时应立虎。” (26)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 (27)“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他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 (28)罗生:罗列丛生。 (29)濡:滋润。 (30)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31)拙:笨拙,指不擅长处世。 (32)坡陀:山岗起伏不平。鄜畤:即鄜州。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畤即祭坛。 (33)木末:树梢。这两句是说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像在树梢上一样。 (34)鸱鸮:猫头鹰。 (35)卒:仓促。这里指的是756年(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说“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36)为异物:指死亡。 (37)堕胡尘:指756年(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所俘。 (38)经年:一整年。 (39)衣百结:衣服打满了补丁。 (40)耶:爷。 (41)垢腻脚不袜:身上污脏,没穿袜子。 (42)补缀才过膝:女儿们的衣服既破又短,补了又补,刚刚盖过膝盖。唐代时妇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过膝是很不得体的。缀,有多个版本作“绽”。清代仇兆鳌的注本作“缀”。 (43)天吴:神话传说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与“紫凤”都是指官服上刺绣的花纹图案。褐:袄。 (44)情怀恶:心情不好。 (45)凛栗:冻得发抖。 (46)“粉黛”两句:意思是,解开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点衾、绸之类。 (47)痴女:不懂事的女孩子,这是爱怜的口气。栉:梳头。 (48)移时:费了很长的时间。施:涂抹。朱铅:红粉。 (49)狼藉:杂乱,不整洁。画眉阔:唐代女子画眉,以阔为美。 (50)嗔喝:生气地喝止。 (51)翻思:回想起。 (52)聒:吵闹。 (53)生理:生计,生活。 (54)至尊:对皇帝的尊称。蒙尘: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风尘之苦。 (55)休练卒:停止练兵。意思是结束战争。 (56)妖氛豁:指时局有所好转。 (57)回纥:唐代西北部族名。当时唐肃宗向回纥借兵平息安史叛乱,杜甫用“阴风”、“惨淡”来形容回纥军,暗指其好战嗜杀,须多加提防。 (58)其王:指回纥王怀仁可汗。助顺:指帮助唐王朝。当时怀仁可汗派遣其太子叶护率骑兵四千助讨叛乱。 (59)善驰突:长于骑射突击。 (60)此辈少为贵:这种兵还是少借为好。一说是回纥人以年少为贵。 (61)四方服勇决:四方的民族都佩服其骁勇果决。 (62)鹰腾:形容军士如鹰之飞腾,勇猛迅捷,奔跑起来比飞箭还快。 (63)圣心颇虚伫:指唐肃宗一心期待回纥兵能为他解忧。 (64)时议气欲夺:当时朝臣对借兵之事感到担心,但又不敢反对。 (65)伊洛:两条河流的名称,都流经洛阳。指掌收:轻而易举地收复。 (66)西京:长安。不足拔:不费力就能攻克。 (67)俱发:和回纥兵一起出击。 (68)青徐:青州、徐州,在今山东、苏北一带。 (69)旋瞻:不久即可看到。略:攻取。桓碣:即恒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一带,这里指安禄山、史思明的老巢。 (70)昊天:古时称秋天为昊天。 (71)肃杀:严正之气。这里指唐朝的兵威。 (72)“祸转”两句:亡命的胡人已临灭顶之灾,消灭叛军的大势已成。 (73)皇纲:指唐王朝的帝业。 (74)“忆昨”一句:意思是,追忆至德元年(756年)六月唐玄宗奔蜀,跑得很慌张。又发生马嵬兵谏之事。 (75)奸臣:指杨国忠等人。葅醢:剁成肉酱。 (76)同恶:指杨氏家族及其同党。荡折:清除干净。 (77)“不闻”两句:史载夏桀宠妺喜,殷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皆导致亡国。这里的意思是,唐玄宗虽也为杨贵妃兄妹所惑,但还没有像夏、商、周三朝的末代君主那样弄得不可收拾。 (78)宣:周宣王。光:汉光武帝。明哲:英明圣哲。 (79)桓桓:威严勇武。陈将军:陈玄礼,时任左龙武大将军,率禁卫军护卫玄宗逃离长安,走至马嵬驿,他支持兵谏,当场格杀杨国忠等,并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 (80)钺:大斧,古代天子或大臣所用的一种象征性的武器。 (81)微:若不是,若没有。尔:你,指陈玄礼。人尽非:人民都会被胡人统治,化为夷狄。 (82)大同殿:玄宗经常朝会群臣的地方。 (83)白兽闼:未央宫白虎殿的殿门,唐代因避太祖李虎的讳,改虎为兽。 (84)翠华:皇帝仪仗中饰有翠羽的旌旗。这里代指皇帝。 (85)金阙:金饰的宫门,指长安的宫殿。 (86)园陵:指唐朝先皇帝的陵墓。固有神:本来就有神灵护卫。 (87)太宗:指李世民。 (88)宏达:宏伟昌盛,这是杜甫对唐初开国之君的赞美和对唐肃宗的期望。 [2] 白话译文 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 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 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呻吟,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呢! 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样)。 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乱拱洞穴。 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 使秦中百姓遭害惨重。 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 有海上景象图案的幛子裂开,因缝补而变得七弯八折。 绣在上面的天吴和紫凤,颠倒的被缝补在旧衣服上。 老夫情绪恶劣,又吐又泻躺了好几天。 奈何囊中没有一些财帛,救你们寒颤凛栗。 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可稍稍张罗铺陈。 瘦弱的妻子脸上又见光采,痴女自己梳理头发。 学她母亲没有什么摆弄,清早梳妆随手往脸上涂抹。 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我能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好像忘了饥渴。 他们问我事情,竞相拉着我的胡须,谁能对他们责怪呼喝? 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贼窝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们杂乱吵嚷。 我刚回来要宽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计问题,那里还顾得谈论? 肃宗还流亡在外,几时才可以停止训练兵卒? 抬头看看天色的改变,觉得妖气正在被消除。 阴风从西北吹来,惨淡地随着回纥。 回纥怀仁可汗愿意帮助唐朝,回纥的特性是善于驰骋冲击。 回纥送来了五千个战士,赶来了一万匹战马。 这些兵马以少为贵,唐朝及其他民族都佩服回纥勇猛好斗。 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皇上的心思,是虚心的期待争取回纥帮助,当时的舆论却颇为沮丧不愿借兵于回纥。 伊水洛水一带很快就可以收回,长安不必费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复。 唐朝的官兵请求深入,全部是养精蓄锐,要收复敌占的地区,可不必等待。 此举全面反攻可以打开青州和徐州,转过来可望收复恒山和碣石山。 秋天本来就多霜露,正气有所肃杀。 祸机转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势已定,是擒胡之月。 胡人的命运岂能长久,皇朝的纲纪本不该断绝。 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王朝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 奸臣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没有出现像夏及殷商那样的衰亡,是由于处死了像宠妃褒姒和妲己那样的杨贵妃。 像周代汉代能再度中兴,是靠像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的明哲。 还有勇武有力的陈将军,执行诛讨奋发忠烈。 如今若不是有你陈元礼将军,大家就都完了。 凄凉的大同殿,寂寞的白兽闼。 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帜重临,好的气象会再向着长安宫殿。 先帝园陵本来有神灵保佑,保护陵墓、祭礼全部执行不能缺失。 伟大辉煌的太宗奠定了强盛的基业,他所创立建树的功绩,实在恢宏发达。 创作背景编辑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杜甫自鄜州(今陕西富县)赴灵武,中途为胡兵所俘,被解送长安困居。757年(至德二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二月,肃宗自彭原(今甘肃宁县)迁凤翔(在今陕西)。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奔赴凤翔,到达后,在五月十六日受任左拾遗。就在这个月,他上书论房琯不应罢相,触怒肃宗,几陷不测,后来得到宰相张镐的解救,才幸免于难。杜甫出于为国而奋不顾身,仍想积极履行谏诤职责,肃宗对此并不乐意,在八月底下“墨制”(皇帝用黑笔亲书的诏令)准他鄜州探家。这一年闰月的八月初一日,杜甫自凤翔出发赴鄜州,到达后写了这首《北征》。鄜州在凤翔东北,“北征”即北行之意。
《羌村三首》
作品原文编辑 羌村三首 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⑵。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⑷!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⑸。 夜阑更秉烛⑹,相对如梦寐⑺。 其二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⑻。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⑼。 忆昔好追凉⑽,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⑾。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⑿。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⒀。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⒁。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⒂。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⒃。 苦辞“酒味薄⒄,黍地无人耕。 兵革既未息⒅,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⒆。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⒇。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峥嵘”二句:是未到时的远望。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高空云阵压来,气氛严峻。赤云,夕阳映照,满天红云。日脚,指透过云缝照射下来的光柱,像是太阳的脚。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 ⑵“柴门”二句: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拾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柴门,一作“柴间”。归客,一作“客子”。千里至,夸张形容辛苦远归,实际不足五百里。这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孥”二句:杜甫的妻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下句说,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妻孥(nú),妻子和儿女。惊定,一作“惊走”。 ⑷“生还”句:杜甫陷叛军数月,可以死,脱离叛军亡归,可以死,疏救房琯,触怒唐肃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鄜,一路之上,风霜疾病、盗贼虎豹,也无不可以死,现在竟得主还,的确是太偶然。妻子之怪,真不足怪。遂,如愿以偿。 ⑸歔(xū)欷(xī):哽咽、悲泣之声。 ⑹夜阑:深夜。更(gèng):夜深当去睡,今反高烧蜡烛,所以说“更”。这是因为万死一生,久别初逢,过于兴奋,不忍去睡,也不能入睡。 ⑺“相对”句:因事太偶然,故虽在灯前,面面相对,仍疑心是在梦中。相对,夫妻俩对坐着。梦寐,瞌睡做梦。 ⑻“晚岁”二句:晚岁,即老年。迫偷生,国难当头,却回家过日子,是苟且偷生;但这是唐肃宗下令让他回家的,本非自愿,可以说出于被迫。少欢趣,正因为杜甫认为当此万方多难的时候却待在家里是一种可耻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欢趣”。少字有分寸,不是没有。 ⑼畏我:是说娇儿见我不高兴,有点怕我。复:又。却去:步步退却地离开,显出娇儿面对杜甫的害怕而不理解的神态。一说此句当在“畏”字读断,是上一下四的句法,“却”字作“即”字讲,却去,犹即去或便去,是说孩子们怕爸爸回家不几天就又要走了,因为他们已发觉爸爸的“少欢趣”。 ⑽忆昔:回想去年在此地安家时,正是暑夏六七月间。追凉:寻找凉快的地方。 ⑾“萧萧”二句:杜甫回来在闰八月,西北早寒,故有此景象。萧萧,兼写落叶。抚事,思量当前国事。煎百虑,受种种忧虑的煎熬。 ⑿“赖知”二句:赖字有全亏它的意思,要是再没酒,简直就得愁死。糟床,即酒醡。注,流也,指酒。 ⒀“如今”二句:预计的话,因为酒还没酿出。足斟酌是说有够喝的酒。斟酌,酒倒在酒杯里慢慢喝。且,姑且。用,用来。迟暮,指老年。 ⒁始闻:最初的叩门声为鸡声所掩,这时才听见,所以说“始闻”。叩:敲。柴荆:犹柴门,园子篱笆门。 ⒂“问我”句:问是问遗、慰问,即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以物遥赠也叫做“问”。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杜甫,所以说“问我”。 ⒃榼(kē):酒器。浊清:指酒的颜色。 ⒄“苦辞”句:苦苦地以酒味劣薄为辞。苦辞,就是苦苦地说,一再说明,觉得很抱歉似的,写出父老们的淳厚。苦,一作“莫”。苦辞、苦忆、苦爱等也都是唐人习惯语,刘叉《答孟东野》诗“酸寒盂夫子,苦爱老叉诗”都不含痛苦或伤心的意思。 ⒅兵革:兵是兵器,革是皮革做的甲,兵革引申指战争。 ⒆“艰难”句:这是歌词。艰难二字紧对父老所说的苦况。来处不易,故曰艰难。惟其出于艰难,故见得情深,不独令人感,而且令人愧。从这里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质对诗人的感化力量。 ⒇“歌罢”二句:杜甫是一个“自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的诗人,这时又正做着左拾遗,面对着这灾难深重的“黎元”,而且自己还喝着他们的酒,不能不叹,不能不仰天而叹以至泪流满面。仰天叹,表示只有老天理解。涕纵横,形容热泪不绝,悲伤之甚。 白话译文 其一 西天布满重峦叠嶂似的红云,阳光透过云脚斜射在地面上。 经过千里跋涉到了家门,目睹萧瑟的柴门和鸟雀的聒噪,好生萧条啊! 妻子和孩子们没想到我还活着,愣了好一会儿才喜极而泣。 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有些偶然。 邻居闻讯而来,围观的人在矮墙后挤得满满的,无不感慨叹息。 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其二 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娇小孩儿不离开膝下,一会儿就害怕地看着我,步步退却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其三 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 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 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 手里都带着礼物,从榼里往外倒酒,酒有的清,有的浊。 一再解释说:“酒味之所以淡薄,是由于田地没人去耕耘。 战争尚未停息,年轻人全都东征去了。” 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日子里, 感谢父老携酒慰问的深情。 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至。 创作背景编辑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次年,长安陷落。诗人杜甫与平民百姓一样,不幸被战争的狂潮所吞噬,开始了辗转流离的生活,亲身体验了战祸的危害。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下狱查问。幸亏新任宰相张镐营救,杜甫得以免罪并复职。但从此肃宗便很讨厌他,两个月后,便命他离开朝廷。闰八月,诗人离开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这倒给诗人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平安与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组诗《羌村三首》。
11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年
乾元元年
47岁
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任左拾遗
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
4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
6月,房琯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
房琯罪状《旧唐书》
第一,当了宰相之后“率情自任,怙气恃权。”排斥“温让谨令”之士,重用“虚浮简傲”之徒,“升其亲友,悉彰浮诞之迹。”第二,丧我师徒。第三,太子太师“乃多称疾疹,莫申朝谒,违太子奉上之体。”第四,旧党严武等人“潜为交结,轻肆言谈有朋党不公之名。”
唐肃宗排除异己
贬严武为巴州刺史
贬杜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
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年 弃官
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四十八岁。史思明称燕王。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乾元二年
48岁
春,杜甫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
三吏三别
4月,华州及关中大旱
《夏日叹》
作品原文编辑 夏日叹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⑴。朱光彻厚地⑵,郁蒸何由开⑶。 上苍⑷久无雷,无乃号令乖⑸。雨降不濡⑹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⑺,举目唯蒿莱⑻。 至今大河⑼北,化作虎与豺⑽。浩荡想幽蓟⑾,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⑿。眇然贞观初⒀,难与数子⒁偕。 注释译文编辑 作品注释 ⑴陵天:升上天空。陵天经:一作“经天陵”。中街:古人指日行的轨道。此指太阳当顶直射。 ⑵朱光:日光。彻厚地:晒透大地。 ⑶郁蒸:闷热。开:散释。 ⑷上苍:苍天。 ⑸乖:违背,反常。 ⑹濡:湿润。 ⑺万人:百姓。流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⑻唯蒿莱:田园荒芜景象。 ⑼大河:黄河。 ⑽化:一作“尽”。虎与豺:喻安史叛军。 ⑾幽蓟:幽州(范阳郡)和蓟州(渔阳郡),安史叛军老巢。 ⑿未谐:指心情不愉快,不安稳。 ⒀眇然:遥想。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贞观之治为唐初盛世。 ⒁数子:指贞观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偕:同。 作品译文 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中午时太阳正当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晒透厚厚的土地.酷热难熬,能有什么法子释放这难忍的闷热?上天久不打雷降雨,莫不是号令反常了?即使降雨也无法滋润万物,因为田地都已经干得尘土飞扬了。飞鸟、池鱼皆因干旱和酷热而死了。万民仍然流离失所,举目望去,田园一片荒芜。黄河以北大片地区都变成叛军的巢穴,动乱使人想起幽蓟二郡,唐王朝的军队如今在哪里呢?我忧心如焚,吃不下,睡不安,心情很不舒畅。抚今思昔,叹当朝没有贤臣良相。 创作背景编辑 该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在华州所作。那一年,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灾荒,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从洛阳回到华州以后,仍然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但似乎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已失去了信心。这一年夏天他写下《夏日叹》一诗,明确地表达了这种心情。
《夏夜叹》
作品原文编辑 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1,炎蒸毒我肠2。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3。 昊天出华月4,茂林延疏光5。 仲夏苦夜短6,开轩纳微凉7。 虚明见纤毫8,羽虫亦飞扬9。 物情无巨细10,自适固其常11。 念彼荷戈士12,穷年守边疆13。 何由一洗濯14,执热互相望15。 竟夕击刁斗16,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17,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18,鹳鹤号且翔19。 况复烦促倦20,激烈思时康2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永日:夏日昼长,故称。不可暮:言似乎盼不到日落。 毒我肠:热得我心中焦燥不安。我,一作“中”。 飘飖(yáo):风吹貌。 昊(hào)天:夏天。华月:明月。 延:招来。 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阴历五月。 轩:窗。 虚明:月光。 羽虫:夜飞的萤火虫。 巨细:大小。 自适:自得其乐。 荷(hè)戈士:戍卒。 穷年:一年到头。 洗濯(zhuó):洗涤,沐浴。 执热:苦热。 竟夕:整夜。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制,三足有柄,白天用来做饭,夜晚敲击示警。 青紫:贵官之服。被:同“披”。 北城:指华州。 鹳(guàn)鹤:水鸟名,即鹳,长嘴,能捕鱼。 复:一作“怀”。 时康:天下安康太平。 白话译文 漫长的白昼难以日暮,暑热熏蒸得我心如汤煮。 如何才能唤来万里长风,飘飘然吹起我的衣裳? 天空升起皎洁的月亮,茂林上承映着稀疏的月光。 仲夏之夜苦于太短,打开窗子享受一下微凉。 夜色空明能见到细微之物,昆虫也在振翅飞翔。 生命之体无论大小,当然都以自得其乐为常情。 于是我想到那些执戈的士兵,一年到头守卫边疆。 怎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洗洗澡呢?他们苦于炎热却无可奈何地互相观望! 整夜在敲击刁斗忙于警戒,喧呼声响遍四面八方。 青紫官服虽然加在他们身上,也不如早日回到故乡。 华州城北吹响了悲凉的胡笳,鹳鹤哀号着四处飞翔。 时逢乱世,再加上天热烦躁身体疲惫,我不禁热切地将太平时世盼想。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当时杜甫在华州。那一年,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灾荒,灾民到处逃荒,流离失所。杜甫从长安回到华州以后,仍然时时忧虑动荡的局势和苦难的人民,但似乎已对唐肃宗和朝廷中把持大权的重臣们失去了信心,因作此诗以抒怀。
7月弃官西去秦州
投靠杜佐,祖侄,本家侄子
《佐还山后寄三首》
作品原文编辑 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 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几道泉浇圃,交横落慢坡。葳蕤秋叶少,隐映野云多。 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甚闻霜薤白,重惠意如何。
《空囊》
作品原文编辑 空囊 翠柏苦犹食⑴,晨霞高可餐⑵。 世人共卤莽⑶,吾道属艰难⑷。 不爨井晨冻⑸,无衣床夜寒。 囊空恐羞涩⑹,留得一钱看⑺。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翠柏:原产中国的一种松科乔木。 ⑵晨:一作“明”。高:一作“朝”。 ⑶卤(lǔ)莽:通“鲁莽”,苟且偷安。 ⑷吾道:我的忠君报国之道。 ⑸爨(cuàn):烧火做饭。 ⑹囊空:谓袋中无钱。 ⑺一钱:一文钱,指极少的钱。 白话译文 纵然翠柏味苦,朝霞高高,也还可以当作饭餐。 世人大多苟且偷生,我持节守道显得异常艰难。 早晨开不了火,井水也冻了,夜来无衣难御寒。 太贫穷了怕人笑话,袋中还是应该留下一文钱。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当时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谷(治今甘肃成县)。这时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人生活极其艰难。
杜甫让叛军抓住以后,押回长安,和尚叫赞公,曾经接济过他,给他吃的。现在秦州,陪同杜甫看房子。
《立秋后题》
作品原文编辑 立秋后题 日月不相饶1,节序昨夜隔2。 玄蝉无停号3,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4, 惆怅年半百5。 罢官亦由人6,何事拘形役7。 作品注释编辑 日月不相饶:鲍照诗:“日月流迈不相饶。” 节序: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南朝梁江淹《谢仆射游览》诗:“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 玄蝉:秋蝉,寒蝉。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独往:犹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庄子》:“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轻天地、细万物而独往也。” 惆怅年半百:《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罢官:免除官职。 谓为形骸所拘束、役使。犹言被功名利禄所牵制、支配。晋陶潜《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创作背景编辑 此乾元二年(759年)立秋次日所作。黄鹤注:《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此诗盖欲弃官时作。 点评鉴赏编辑 此诗前四秋后之景,后四所题之意。卢注秋燕公自喻,言将去华,如燕离巢,故云如客。鹤注是年公四十八,今云半百,举成数而言也。王嗣奭曰:张綖谓公诗“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又诗“往与惠询辈,中年沧洲期”,皆生平独往之愿也。余谓此诗,乃公转念以后一味有高蹈志矣。(仇兆鳌 《杜诗详注》)
10月去同谷
《发秦州(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县纪行)》
诗词正文编辑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虽伤旅寓远,庶遂平生游。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谿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注释编辑 ⑴原注:“乾元二年(七五九),自秦州赴同谷纪行。” ⑵生事,即下所言衣食之事。 ⑶此二句正言“不自谋”,语苦而趣。问,寻求。乐土,富裕地区。因无食故欲就乐土。南州,犹南方。这里指同谷,同谷在秦州之南。南州气暖,因无衣故思往南州。寒苦人实有此想。以上四句叙去秦州而赴同谷的根由。 ⑷以上四句写同谷气候和暖,可解决无衣问题。汉源,同谷邻县。“闻”字紧要。下面八句也是根据传闻来写的。杜甫此时尚未至同谷。 ⑸以上四句写同谷物产丰富,可解决无食问题。栗亭,属同谷县。薯蓣,俗名山药。崖蜜,一名石蜜,野蜂在山崖和石壁间所酿之蜜。 ⑹以上四句写同谷景物宜人,并可供游览。方舟,两舟并行,实即泛舟意,但用方舟,见得地面甚广。 ⑺此以下八句追述去秦州的原因。此邦,指秦州。要冲,要道或要塞。地势高,故曰府。稠,烦杂。 ⑻此二句是说既要应接来往官员,又无山水可以登临。 ⑼异石,奇石。塞田,山田。微收,收成很少。 ⑽因有以上种种原因,再也待不下去。 ⑾此以下八句写发秦州时情景,方是写实。 ⑿中宵,夜半。杜甫在旅途中多半夜出发,并因此得病,所以说“征途乃侵星,得使诸病入”。 ⒀此二句出门时仰望天空所见,景中含情。诗人之胸襟,正如星月之磊落,云雾苍茫,终不能掩。 ⒁此二句因小见大,由近及远。“吾道”二字双关,充分表现了诗人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可与《空囊》诗“吾道属艰难”一话互参。 作品简析编辑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杜甫从秦州前往同谷县。在这次行程中,杜甫按所经路线写了十二首纪行诗。这是第一首,序诗。诗言“十月交”,知从秦州出发是在这年十月。唐时同谷,在今甘肃省成县。
《积草岭(同谷县界)》
连峰积长阴,白日递隐见。飕飕林响交,惨惨石状变。 山分积草岭,路异明水县。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邑有佳主人,情如已会面。 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食蕨不愿馀,茅茨眼中见。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作品原文编辑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有客有客字子美[1],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2],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3]。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4]! 长镵长镵白木柄[5],我生托子以为命[6]!黄独无苗山雪盛[7],短衣数挽不掩胫[8]。此时与子空归来[9],男呻女吟四壁静[10]。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11]?生别展转不相见[12],胡尘暗天道路长[13]。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14]!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15]? 有妹有妹在钟离[16],良人早殁诸孤痴[17]。长淮浪高蛟龙怒[18],十年不见来何时?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19]。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20]!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黄蒿古城云不开[21],白狐跳梁黄狐立[22]。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23]!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24]! 南有龙兮在山湫[25],古木巄嵷枝相樛[26]。木叶黄落龙正蛰[27],蝮蛇东来水上游[28]。我行怪此安敢出[29],拨剑欲斩且复休[30]。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31]!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32],三年饥走荒山道[33]。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34]。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35]。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36]! [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1]有客:《诗经·周颂》:“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杜甫是寓居,故自称有客。子美,杜甫的字。杜甫和李白一样,都喜欢在诗中用自己的姓名或字号。 [2]岁拾:“岁”指岁暮,因下句有“天寒日暮”之文,故可从省,兼以避重。旧诗因受字数限制,往往使用从上文或从下文而省的手法,必须合看,不能孤立作解。如杜甫《昔游》诗:“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观下文“寒芜”、“寒霜”诸句,知所谓“晚”,实指岁晚,亦因为字数所限而略去岁字。施鸿保《读杜诗说》疑“岁拾”当作“饥拾”亦非。橡:是一种落叶乔木,种类很多,名称也不一,南京叫栎树,浙江和东北都叫橡树,四川叫青杠树,是一种有食用价值的野生植物。橡栗,即橡子,江南人尝用来做成豆腐。狙(jū):猕猴。狙公,养狙之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芧,音序,亦即橡子。随狙公,可能是事实,因第四首提到林猿,可见这里是有猴子的。王维诗“行随拾栗猿”。 [3]皴(cūn):皮肤因受冻而坼裂。皮肉死,失了感觉。 [4]“悲风”句:仿佛风也为我而悲恸。这是作者主观的感情作用。 [5]镵(chán):锄类。 [6]子:是称呼长镵。李因笃说:“说长镵宛如良友。”杨伦说:“叫得亲切。”其实,这种感情乃是从惨痛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没有锄头,便掘不到黄独,性命交关,所以说“托子以为命”。 [7]黄独:是一种野生的土芋,可以充饥。戴叔伦诗“地瘦无黄独”。因雪大,所以无苗,难于寻找。 [8]胫:膝以下。衣短,故不及胫。 [9]子:仍指长镜。因雪盛无苗可寻,故只好荷镵空归。 [10]“男呻”句:是说空室之中,除单调的呻吟声外,别无所有,别无所闻。愈呻吟,就愈觉得静悄悄的。 [11]“有弟”二句:杜甫有四弟:颖、观、丰、占。这时只有占跟着杜甫。强,强健。何人强,是说没有一个强健的。 [12]展转:到处流转。 [13]“胡尘”句:申明不相见之故。 [14]鴐(jiā)鹅:似雁而大。鹙鸧(qiū cāng),即秃鹙。弟在东方,故见鸟东飞而生“送我”之想。 [15]“汝归”句:又翻进一层,莫说各自漂流,你纵得归故乡,而我究不知何住,你又到哪儿去收我的骨头呢? [16]钟离:今安徽凤阳县。 [17]良人:丈夫。痴:幼稚。 [18]“长淮”句:钟离在淮水南。浪高蛟龙怒,形容水路的艰险。 [19]南国:犹南方,指江汉一带,箭满眼,多旌旗,极言兵乱。二句补写不见之由。 [20]“林猿”句:猿多夜啼,今乃白昼啼,足见我之悲哀,竟使物类感动。同谷多猿,故有此事。林猿旧作竹林,云是鸟名,非。 [21]“黄蒿”句:蔡梦弼说:“同谷,汉属武都郡,唐天宝元年更名同谷,其城皆生黄蒿,故云古城。”云不开,云雾晦冥。 [22]跳梁:犹跳跃。人少,故狐狸活跃。 [23]穷谷:即上面四句所写的。中夜:半夜。阮籍《咏怀诗》。“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在旧社会,一个有良心的诗人是没有出路的。 [24]“魂招”句:是倒句。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古人招魂育两种: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 [25]“南有”句:同谷万丈潭有龙,杜甫有万丈潭诗。湫(qiū),龙潭。 [26]巄嵷(lóng zōng):楂桠貌。樛(jiū):枝曲下垂貌。 [27]蛰(zhé),伏藏。 [28]蝮蛇:一种毒蛇。 [29]“我行”句:是说蝮蛇竟敢出游于龙湫,未免可怪。杨伦释“怪”作“畏”,以为杜甫怕蝮蛇而不敢出。 [30]“拨剑”句:为什么欲斩且复休?前人有两说:一谓“权不在己”、“力不能殄”,一谓“不足污吾刃”。按杜甫自言“疾恶如仇”,这里面确有文章。 [31]“溪壑”句:心有犹疑,故歌思亦迟,迟则从容不迫,故觉得溪壑也好像带有春意。第六首诗中的龙和蛇,大概是有所指的,但到底指什么人,也很难说。浦起龙注谓龙指皇帝:蝮蛇指安禄山、史思明。但如果真指安史,为什么又欲斩复休呢?沈德潜说:“言外有君子潜伏,小人横行之意。” [32]“男儿”句:杜甫这年才四十八岁,过多的苦难,已使他变得衰老了。 [33]三年:从至德二载(757年)至乾元二年(759年)为三年。 [34]“长安”二句:是愤激、嘲笑的话。并不是杜甫真的羡慕富贵,真的劝人争取富贵。 [35]宿昔:曩昔,即昔日。 [36]“仰视”句:杜甫是一个入世主义者,又有他的政治抱负,而今年老无成,故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2] 白话译文 有个游子字子美,满头蓬乱的头发盖过了耳朵。终日跟在猿猴后面捡些橡树籽充饥,还是大冷天,山谷里太阳也下山了。中原还是音信不通不能回去,我手脚都冻开裂了,皮肉坏死。啊,我唱起第一首歌来已是悲伤不已,凄凉的风又为我从天上刮来。 长铲长铲有白木头做的杆啊,我就靠你活命。山上大雪找不到黄精的幼苗,我的衣服怎么拉扯也盖不住小腿骨。我和你一块空手回来,屋里男女饿的直哼哼,再没有别的声音。啊,我刚唱起第二首歌来,邻居也为我惆怅不堪。 有三个弟弟在远方,想来三人都很消瘦没有哪个好一点。生离死别辗转不相见,胡天尘土黑暗道路遥远。东飞的鴐鹅后面跟着鹙鸧,怎么才能够送我到你们身旁!啊,我刚唱起第三首歌来,你回到什么地方收取兄长我的骨头? 我有个妹妹在钟离,她丈夫早早去世留下幼稚的儿女。淮河浪高如蛟龙发怒,兄妹不见十年了,什么时候能相见?想乘船前往相见因战乱难以成行,南国遥远旌旗众多。啊,我唱起了第四首歌,树林中猿猴白日里也为我悲啼! 四面山里多风溪水水流湍急,冬天寒雨飒飒枯树被淋湿。这座黄蒿古城上空云雾晦冥化不开,因人烟稀少白狐黄狐到处欢腾跳跃。我为什么会生长在穷乡僻壤?半夜未眠坐起百感交集!啊,我唱起第五首歌,声音悠长,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 同谷南边有龙生在万丈潭,古树的枝桠弯曲下垂。树叶枯黄飘落龙正伏藏,东来的蝮蛇竟敢在龙湫上游泳。我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哪里还敢出来?我想拨剑斩掉这怪物却犹豫不决。啊,我从容地唱起第六首歌,溪谷为我也好像带有春意。 男子汉如果不成名很快就会老去,三年来忍饥挨饿走在荒山野岭。长安卿相都是少年人,富贵应该要趁早。山中的读书人都是旧相识,只与他们谈起那些令人很不愉快的往事。啊,我唱起第七首歌,终止了吟唱,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 创作背景编辑 这组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一月所作。这一年杜甫四十八岁。七月,他自华州弃官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十月,转赴同谷(今甘肃成县),在那里住了约一个月,这是他生活最为困窘的时期。一家人因饥饿病倒床上,只能挖掘土芋来充肠。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诗人以七古体裁,写了这七首诗。
11月去成都
《发同谷县(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
诗词正文编辑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注释编辑 ⑴原注:“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陇右赴剑南纪行。”赴剑南,指赴成都。唐时成都属剑南道。 ⑵《淮南子》:“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班固《答宾戏》则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此诗从后一说。贤指墨翟,圣指孔丘。这是传统的看法。黔,黑。突,烟囱。席,指坐席。二句言圣贤也不能安居。 ⑶安宅,即安居。宅作动词用。 ⑷休驾,即息驾,指卜居同谷。 ⑸迫物累,为衣食之累所驱迫。 ⑹这年春,杜甫由洛阳回华州,秋又由华州来秦州,冬十月复由秦州至同谷,而今十二月又去同谷赴成都,故云“一岁四行役”。行役与一般旅行不同,多出于无可奈何。 ⑺忡忡,忧愁貌。绝境,犹胜地,指同谷山川之美。 ⑻此二句实写“绝境”。龙潭,指“万丈潭”。因不忍遽去,故为之驻马停车。骖,原指车子两旁的两匹马,这里是活用。虎崖,可能就是《寄赞上人》诗所云“徘徊虎穴上”的虎穴,在同谷县西。回首,回顾。 ⑼此二句写同谷人情之厚。歧,歧路,即岔道口,指分手的地方。送别的人都握着诗人的手一再地为他的遭遇而掉泪。 ⑽杜甫和同谷的人们原是萍水相逢的新交,但他们的情谊却如此深厚,所以说“交情无旧深”,犹言交情不旧而深。是赞叹语,也是铭感语。 ⑾杜甫流寓同谷山中,其迹象有似隐居遁世,故曰“栖遁迹”。但不是他的本心,故曰“偶值”。 ⑿不愿去偏得去,愿住下偏住不下,故曰“去住与愿违”。陶渊明诗:“迟迟出林翮”,又“望云惭高鸟”,因不如鸟之来往自由,故不觉怀愧。翮,鸟两翅的劲羽,这里即指鸟。杜诗中也有以“翼”代鸟的,如“仰看西飞翼”(《破船》)、“村墟过翼稀”(《夜》)、“一笑正坠双飞翼”(《哀江头》)。以个体代整体,文学作品中常有。 作品简析编辑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杜甫在从秦州前往同谷县的行程中,按所经路线写了十二首纪行诗。杜甫在同谷县住了一个月左右。当年冬天,他离开同谷前赴成都,在这次行程中,杜甫同样写了十二首纪行诗,这是第一首,是序诗。杜甫在同谷,衣食问题并未得解决,但他对同谷仍有好感,和发秦州时的心情不同。
756—759 陷贼为官
760年 成都
上元元年
49岁
闰四月改元,杜甫在成都
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
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
秋晚至蜀州,晤高适。
冬,复在成都
761年 成都
上元二年
50岁
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居草堂
开岁,又往新津
二月,归成都
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
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
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作品
761《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作品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1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2,无处告诉只颠狂3。 走觅南邻爱酒伴4,经旬出饮独空床5。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6,行步欹危实怕春7。 诗酒尚堪驱使在8,未须料理白头人9。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10。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11。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12,百花高楼更可怜13。 谁能载酒开金盏14,唤取佳人舞绣筵15。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16,春光懒困倚微风17。 桃花一簇开无主18,可爱深红爱浅红19?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20,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21,自在娇莺恰恰啼22。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23,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24,嫩蕊商量细细开25。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彻:已,尽。 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旬:十日为一旬。 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行步:脚步。欹(qī):歪斜。实:一作“独”。 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料理:安排、帮助。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送:打发。生涯:生活。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少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可怜:可爱。 盏:一作“锁”。 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席。 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懒困:疲倦困怠。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爱:一作“映”,一作“与”。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爱:一作“看”。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纷纷:多而杂乱。 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白话译文 其一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其二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其三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其四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其五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其七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创作背景编辑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761《春夜喜雨》
作品原文编辑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⑴,当春乃发生⑵。 随风潜入夜⑶,润物细无声⑷。 野径云俱黑⑸,江船火独明⑹。 晓看红湿处⑺,花重锦官城⑻。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江船”句:意谓连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白话译文 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创作背景编辑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76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品原文编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⑴,卷我屋上三重茅⑵。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⑶,下者飘转沉塘坳⑷。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⑸。公然抱茅入竹去⑹,唇焦口燥呼不得⑺,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⑻,秋天漠漠向昏黑⑼。布衾多年冷似铁⑽,娇儿恶卧踏里裂⑾。床头屋漏无干处⑿,雨脚如麻未断绝⒀。自经丧乱少睡眠⒁,长夜沾湿何由彻⒂! 安得广厦千万间⒃,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⒄,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⒇!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秋高:秋深。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⑶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长(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边低地。 ⑸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 ⑹入竹去:进入竹林。 ⑺呼不得:喝止不住。 ⑻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⑽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⑾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⑿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⒀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⒁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⒂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彻,彻晓。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广厦(shà):宽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俱:都。欢颜:喜笑颜开。 ⒅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⒆突兀(wù):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xiàn):通“现”,出现。 ⒇庐: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白话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762年 成都
宝应元年
51岁
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李白去世(701-762)
杜甫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
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
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
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作品
762《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
作品原文编辑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⑴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 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 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 重船依浅濑,轻鸟度层阴。 槛峻背幽谷,窗虚交茂林。 灯光散远近⑵,月彩静高深。 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 穷途衰谢意,苦调短长吟。 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⑶。 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沈。 作品注释编辑 ⑴题注:得心字。 ⑵灯:一作花。 ⑶孙:指杜使君。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大臣、诗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永泰元年(765年),因暴病逝于成都,年四十。追赠尚书左仆射。严武虽是武夫,亦能诗。他与诗人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762年(宝应元年)四月,唐肃宗死,唐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因之前已写过《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故称“重送”。律诗双句押韵,八句诗四个韵脚,故称“四韵”。
762《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作品原文编辑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⑴,三朝出入荣⑵。 江村独归处⑶,寂寞养残生。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列郡:指东西两川属邑。 ⑵三朝:指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 ⑶江村:指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 白话译文 远送你从这里就要分别了,青山空自惆怅,倍增离情。什么时候能够再举杯共饮,昨天夜里我们还在月色中同行。各郡的百姓都讴歌你,不忍心你离去,你在三朝为官,多么光荣。送走你我独自回到江村,寂寞地度过剩下的岁月。 创作背景编辑 奉济驿,在成都东北的绵阳县。严公,即严武,曾两度为剑南节度使。762年(宝应元年)四月,唐肃宗死,唐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因之前已写过《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故称“重送”。律诗双句押韵,八句诗四个韵脚,故称“四韵”。严武有文才武略,品性与杜甫相投。镇蜀期间,亲到草堂探视杜甫,并在经济上给予接济;彼此赠诗,相互敬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763年 梓州
唐代宗 广德元年
52岁
七月改元,李怀仙杀史朝义
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
夏,返梓州
初秋,复别梓赴阆
九月,祭房琯
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
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作品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作品原文编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 剑外忽传收蓟北2,初闻涕泪满衣裳3。 却看妻子愁何在4,漫卷诗书喜欲狂5。 白日放歌须纵酒6,青春作伴好还乡7。 即从巴峡穿巫峡8,便下襄阳向洛阳9。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涕(tì):眼泪。 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这句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白话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创作背景编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杜甫代笔
作品原文编辑 为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 臣某言:伏自陛下平山东,收燕蓟,洎海隅万里,百姓感动,喜王业再康,疮痏苏息,陛下明圣,社稷之灵,以至于此。然河南河北,贡赋未入;江淮转输,异于曩时。惟独剑南自用兵以来,税敛则殷,部领不绝。琼林诸库,仰给最多。是蜀之土地膏腴,物产繁富,足以供王命也。近者贼臣恶子,频有乱常,巴蜀之人,横被烦费,犹相劝勉,充备百役,不敢怨嗟。吐蕃今下松、维等州,成都已不安矣。杨琳师再胁普合,禺禺两川,不得相救,百姓骚动,未知所裁。况臣本州,山南所管,初置节度,庶事草创,岂暇力及东西两川矣?伏愿陛下听政之馀,料巴蜀之理乱,审救援之得失,定两川之异同,问分管之可否,度长计大,速以亲贤出镇,哀罢人以安反仄。犬戎侵轶,群盗窥伺,庶可遏矣。而三蜀天府也,征取万计,陛下忍坐见其狼狈哉?不即为之,臣窃恐蛮夷得恣屠割耳,实为陛下有所痛惜。必以亲王委之节钺,此古之维城磐石之计明矣,陛下何疑哉?在近择亲贤,加以醇厚明哲之老,为之师傅,则万无覆败之迹,又何疑焉?其次付重臣旧德,智略经久,举事允惬,不陨获于苍黄之际,临危制变之明者,观其树勋庸于当时,扶泥涂于已坠,整顿理体,竭露臣节,必见方面小康也。今梁州既置节度,与成都足以久远相应矣。东川更分管数州于内,幕府取给,破滋甚,若兵马悉付西川,梁州益坦为声援,是重敛之下,免至多门,西南之人,有活望矣。必以战伐未息,势资多军,应须遣朝廷任使旧人,授之使节,留后之寄,绵历岁时,非所以塞众望也。臣于所守封界,连接梓州,正可为成都东鄙,其中别作法度,亦不足成要害哉!徒扰人矣,伏惟明主裁之。又天下征收,赦文减省军用外,诸色杂赋名目,伏愿损之又损之,剑南诸州,亦困而复振矣。将相之任,内外交迁,西川分壶,以仗贤俊,愚臣特望以亲王总戎者,意在根固流长,国家万代之利也,敢轻易而言。次请慎择重臣,亦愿任使旧人,镇抚不缺。借如犬戎俶扰,臣素知之。臣之兄承训,自没蕃以来,长望生还,伪亲信于赞普,探其深意,意者报复摩弥青海之役决矣。同谋誓众于前后没落之徒,曲成翻动,阴合应接,积有岁时。每汉使回、蕃使至,帛书隐语,累尝恳论。臣皆进封上闻,屡达臣兄承训忧国家缘边之急,愿亦勤矣。况臣本随兄在蜀,向二十年,兄既辱身蛮夷,相见无日,臣比未忍离蜀者,望兄消息时通,所以戮力边隅,累践班秩,补拙之分浅,待罪之日深,蜀之安危,敢竭闻见。臣子之义,贵有所尽于君亲。愚臣迂阔之说,万一少裨圣虑,远人之福也,愚臣之幸也。昨窃闻诸道路,云吐蕃已来,草窃岐陇,逼近咸阳。似是之间,忧愤陨迫,益增尸禄寄重之惧,寤寐报效之恳。谨冒死具巴蜀成败形势,奉表以闻。
764年 成都
广德二年
53岁
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
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
三月,归成都
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
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
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
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年 南下
永泰元年
54岁
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
自春徂夏,居草堂
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
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
入秋,至忠州(重庆忠县),居龙兴寺院
九月,至云安县(重庆云阳)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作品
《旅夜书怀》
作品原文编辑 旅夜书怀⑴ 细草微风岸⑵,危樯独夜舟⑶。 星垂平野阔⑷,月涌大江流⑸。 名岂文章著⑹,官应老病休⑺。 飘飘何所似⑻,天地一沙鸥。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书怀:书写胸中意绪。 ⑵岸:指江岸边。 ⑶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名声。文章著:因文章而著名。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 白话译文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桅杆的小舟停江边。 星星垂向广袤空旷平野,明月照射着奔流的大江, 我是因会写文章才得名?撤职是因为我年老体弱。 我漂泊的生涯像什么呢?就如天地间孤飞的沙鸥。 创作背景编辑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是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永泰四月,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杜甫于秋天抵达忠州后创作了这首诗。但是,这一说法存在一些疑点,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 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家松原朗先生认为,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一是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有可能为大历三年春。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周子瑜先生认为,否定舟下渝、忠写作时地之说还有待商榷,关于诗中“平野阔”,并非一定是平原,事实是诗题明点为“夜”,诗中景物也是在星月辉映下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模糊景象,但天宇始终寥廓,很可能引起的错觉构成了诗人头脑中特殊的审美景观,美学上的错觉美,正是诗人笔下的艺术表现。而且明清时部分学者也指出在这首诗中杜甫有意使用“谬理成趣”手法,为了艺术的变现,将狭窄的夔峡一带说成是广阔的平原。 各说均有一定的道理,抛开创作时间,可以看看诗人在这段三、四年的时间里的境遇。此前的杜甫是沿江而上,流离失所,除因受到成都尹严武、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严武、柏茂琳,这两人都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在这段时间里写下此诗,在诗中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禹庙》
作品原文编辑 禹庙⑴ 此忠州临江县禹祠也。 禹庙空山里⑵,秋风落日斜⑶。 荒庭垂橘柚⑷,古屋画龙蛇⑸。 云气生虚壁⑹,江声走白沙⑺。 早知乘四载⑻,疏凿控三巴⑼。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禹庙: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重庆市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 ⑵空山:幽深少人的山林。 ⑶落日斜:形容落日斜照的样子。斜,如按古音为了押韵可念xiá。 ⑷荒庭:荒芜的庭院。橘(jú)柚(yòu):典出《尚书·禹贡》,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橘柚包好进贡。 ⑸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 ⑹云气:云雾,雾气。生虚壁:一作“嘘青壁”。虚壁:空旷的墙壁。 ⑺江:指禹庙所在山崖下的长江。白沙:白色沙砾。 ⑻四载(zài):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棵(登山的用具),泥行乘橇(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翘,人可踏其上而行泥上)。《尚书·益稷》:“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孔传:“所载者四,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全唐诗》注:“载”,去声。 ⑼疏凿:开凿。一作“流落”。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地区。东汉末年刘璋分蜀地为巴东郡、巴郡、巴西郡。传说此地原为大泽,禹疏凿三峡,排尽大水,始成陆地。 白话译文 大禹庙坐落在空阔的山坳,飒飒秋风伴着落日的斜照。 荒凉的庙院垂着累累橘柚,古屋的壁上画着龙蛇虎豹。 蒸腾的云气在屋壁上缭绕,深深的江水卷着白沙浪涛。 大禹乘四载到处凿山疏道,终于降服三巴地区的龙蛟。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秋天。当时杜甫出蜀东下,途经忠州(今属重庆),特地前去参谒了大禹古庙,有感而作此诗。
766年 夔州
大历元年
55岁
十一月改元
春杜甫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
春晚,移居夔州(重庆奉节)。初寓山中客堂。
秋日,移寓西阁
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
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一些劳动。在夔州就待了一年零九个多月,写了四百五十多首诗,杜甫现在流传下来的诗文一共也就一千四百多
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年 夔州
大历二年
56岁
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
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秋,左耳始聋
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
大历冬,仍复多病。
作品
《又呈吴郎》
又呈吴郎 唐代: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注释 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 扑枣:击落枣子。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扑:打。任:放任,不拘束。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艰难窘迫。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只缘:正因为。恐惧:害怕。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即:就。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防:提防,心存戒备。一作“知”。远客:指吴郎。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使:一作“便”。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甚:太。 征求:指赋税征敛。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戎(róng)马:兵马,指战争。杜甫《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盈:满。▲
《茅屋检校收稻二首》
作品原文编辑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 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
《负薪行》
作品原文编辑 负薪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⑴。 更遭丧乱嫁不售⑵,一生抱恨长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⑶,应当门户女出入⑷。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⑸。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⑹。 筋力登危集市门⑺,死生射利兼盐井⑻。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⑼。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⑽? 作品注释编辑 词句注释 ⑴半华:斑白,见得是老处女。四十五十:是说有的四十岁,有的五十岁。 ⑵嫁不售:即嫁不出去。 ⑶土风:当地风俗习惯。重男轻女,故男坐女立。此以下四句是统说一般妇女们,不专指未嫁的老处女。 ⑷“应”:一作“男”,“应当门户”:一作“应门当户”。下即写妇女出入操劳的事情。 ⑸十犹八九:即十有八九,见得极普遍。应供给:供给一家生活及缴纳苛捐杂税。 ⑹此以下四句:复承前处女而言,因未嫁,故犹结双鬟(这是处女的标志);因穷,故野花山叶与银钗并插。 ⑺登危:是说登高山去打柴。集市门:入市卖柴。 ⑻死生射利:不顾死生的去挣点钱。负薪之外,又负盐,所以说兼盐井。 ⑼石根:犹山根。 ⑽巫山:在长江边巫山县(今重庆巫山)境,属夔州。昭君:王嫱字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后嫁匈奴。 白话译文 夔州的处女头发都已经斑白了,四五十岁了还没有丈夫。遭遇了丧乱更嫁不出去,一辈子只能留着遗憾而悲叹。当地的风俗是男的坐享其成而女的立地侍候,男的在屋里当家,女的出入操劳。女子背着柴火回来是极为常见的,卖出去的钱要供给一家生活和缴纳税务。到老了仍然是双鬟垂到颈部的处女打扮,野花同银钗一起戴在头上。竭尽全力上山砍柴和去市场卖柴,为了谋取小利不顾生死,还要去盐井运盐。她们终年劳累,面带泪痕,衣单体寒,困居在偏僻的山脚下。如果说巫山一带的妇女天生粗丑,那么是不可能有王昭君的。 创作背景编辑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暮春,杜甫游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到夔州(治今重庆市奉节县),这首诗大概是杜甫到夔州后不久所作。杜甫在夔州看到下层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和土风民俗,感慨万千,写下了《负薪行》。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作品原文编辑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 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 瓦卜传神语,畲田费火声。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
《登高》
作品原文编辑 登高⑴ 风急天高猿啸哀⑵, 渚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⑺, 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白话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飘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蜀相》
作品原文编辑 蜀相⑴ 丞相祠堂何处寻⑵?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⑷。 三顾频烦天下计⑸,两朝开济老臣心⑹。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⑺。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晋李雄初建。 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⑷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⑸三顾频烦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⑹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师:出兵。此二句《新编大学语文》(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话译文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官城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常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诗词格律编辑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其格律属于首句入韵仄起式。韵脚为:寻森音心襟,押“下平十二侵”韵(平水韵)。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创作背景编辑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作品原文编辑 鲁钝乃多病,逢迎远复迷。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 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小江还积浪,弱缆且长堤。 归路非关北,行舟却向西。暮年漂泊恨,今夕乱离啼。 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糁藜。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难齐。 高枕翻星月,严城叠鼓鼙。风号闻虎豹,水宿伴凫鹥。 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蹉跎长泛鹢,展转屡鸣鸡。 嶷嶷瑚琏器,阴阴桃李蹊。馀波期救涸,费日苦轻赍。 支策门阑邃,肩舆羽翮低。自伤甘贱役,谁愍强幽栖。 巨海能无钓,浮云亦有梯。勋庸思树立,语默可端倪。 赠粟囷应指,登桥柱必题。丹心老未折,时访武陵溪。
768年
大历三年
57岁
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
三月,至江陵
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
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因公安治安太差,遂移衡州
《登岳阳楼》
作品原文编辑 登岳阳楼⑴ 昔闻洞庭水⑵,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⑶,乾坤日夜浮⑷。 亲朋无一字⑸,老病有孤舟⑹。 戎马关山北⑺,凭轩涕泗流⑻。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⑵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白话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创作背景编辑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769年
大历四年
58岁
正月,经岳州至衡州(衡阳),游南岳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溯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
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
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衡阳)
然故人衡州刺史韦之晋任潭州刺史,杜甫又奔潭州,希望在他手下谋一份差事。但韦之晋忽然病卒。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
百病缠身,老友离世
761王维去世 762李白去世 763房琯去世 765高适、严武去世
《回棹》
作品原文 回棹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排】 宿昔试安命,自私犹畏天。劳生系一物,为客费多年。 衡岳江湖大,蒸池疫疠偏。散才婴薄俗,有迹负前贤。 巾拂那关眼,瓶罍易满船。火云滋垢腻,冻雨裛沉绵。 强饭莼添滑,端居茗续煎。清思汉水上,凉忆岘山巅。 顺浪翻堪倚,回帆又省牵。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几杖将衰齿,茅茨寄短椽。灌园曾取适,游寺可终焉。 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篙师烦尔送,朱夏及寒泉。
770年 去世
大历五年
59岁
春,在潭州
暮春,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作品原文编辑 江南逢李龟年⑴ 岐王宅里寻常见⑵,崔九堂前几度闻⑶。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⑷。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江南:此谓江、湘之间,今湖南省一带。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⑵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⑷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 白话译文 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创作背景编辑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云溪友议》载:“明皇帝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伶官:张野狐觱栗、雷海青琵琶、李龟年唱歌、公孙大娘舞剑……唯李龟年奔泊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
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杜甫而还。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传言?)
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泝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
冬,竟以寓卒于潭岳间,旅殡岳阳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作品原文编辑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1 轩辕休制律2,虞舜罢弹琴3。 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4。 圣贤名古邈5,羁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6,湖平早见参7。 如闻马融笛8,若倚仲宣襟9。 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10。 水乡霾白屋11,枫岸叠青岑12。 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13。 鼓迎非祭鬼14,弹落似鸮禽15。 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16。 生涯相汨没17,时物自萧森18。 疑惑尊中弩19,淹留冠上簪20。 牵裾惊魏帝21,投阁为刘歆22。 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23。 吾安藜不糁24,汝贵玉为琛25。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26。 哀伤同庾信27,述作异陈琳28。 十暑岷山葛29,三霜楚户砧30。 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 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31。 应过数粒食32,得近四知金33。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34。 瘗夭追潘岳35,持危觅邓林36。 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 却假苏张舌37,高夸周宋镡38。 纳流迷浩汗39,峻址得嵚崟40。 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41。 披颜争倩倩42,逸足竞骎骎43。 朗鉴存愚直44,皇天实照临。 公孙仍恃险45,侯景未生擒46。 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47。 畏人千里井48,问俗九州箴49。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葛洪尸定解50,许靖力还任51。 家事丹砂诀52,无成涕作霖。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风疾:即风痹病。 “轩辕”句:轩辕即黄帝,相传黄帝曾制律以调八方之风。《汉书·律历志》载:“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制十二筒以听风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 “虞舜”句:《礼记·乐记》载,虞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 半死心:典出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折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这里诗人是以半死桐犹能制琴发音来形容自己临终写作此诗的心情。 圣贤:指轩辕、虞舜。 依:瞻依,仰望。震:卦名,代表东方。 早:一作“半”。参:星宿名,即猎户星座,为二十八宿之一,是冬夜最亮的星座。 马融: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才高学博,曾著《长笛赋》,其序云:“有洛客舍逆旅吹笛……融去京师逾年,暂闻其悲。” 仲宣: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其名篇《登楼赋》中有“人情同于怀土兮”、“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之句。 岁阴:岁晚,秋冬为阴。 屋:一作“蜃”。 叠:一作“垒”。青岑:青山。 滞淫:细雨连绵。 非祭鬼:指当地的淫祀之风。非,一作“方”。 鸮禽:即猫头麼。贾谊曾在长沙见猫头鹰,感到不祥,遂作《鵩鸟赋》。这里诗人是因见土人捕获鸮鸟而兴不祥之预感。 遽:急,快。 汨没:沉沦。 自:一作“正”。 尊中弩:弩影。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於杯,形如虵。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攻治万端,不为愈。后郴因事过至宣家,闚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虵入腹中。’郴还听事,思维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虵,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它怪。’宣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以“尊中弩”谓因疑虑而引起恐惧和疾病。 冠上簪:即朝簪,指代自己的官职。 所钦:所钦敬的人,这里是反语,指朝贵。 “牵裾”句:用辛毗谏曹丕的典故。辛毗,字佐治,颍川人,是三国时一位有胆识的谋士。初事袁绍父子,后归曹操,很受器重。辛毗为人刚正,能犯颜直谏。 “投阁”句:用扬雄事。《汉书·扬雄传》载:扬雄,字子云,博学多オ,曾教弟子刘棻作奇字。王莽时,刘棻因献符命得罪,雄受牵连。当使者来收捕时,扬雄从天禄阁上“自投下,几死。”刘歆,为刘棻之父,扬雄投阁,乃为刘棻,大概杜甫此处是为了趁韵,而在诗中将刘棻改为刘歆。 糁:以米和羹。 琛:宝玉。 鹑衣:形容衣服的破烂不堪。鹑是小鸟之名,其尾短秃。 庾信:字子山,初仕南朝,后奉使西魏,被留不放,被迫身仕北朝,官至骠骑大将军。信虽位高,常怀南朝,曾作《哀江南赋》,中云:“天意人事,可为凄怆伤心者矣。” 陈琳:字孔璋,建安七子之一。初为何进主簿,后归袁绍,当时为袁绍作讨曹操檄文,曹操读后,风疾豁然而愈。 岷山:代指蜀地。 砧:捣衣石。 陆沉:典出《庄子·则阳》:“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 数粒食:极言困窘之情,典出张华《鹪鹩赋》:“巢林不过枝,每食不过数粒。” 四知金:乃是申明自己没有接受过非分之财。《后汉书·杨震传》载昌邑令王密夜怀十斤金遗杨震,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遂不受。 涔涔:烦闷的意思,是说吃药无效。 持危:即行走不便。邓林:用夸父逐日之典。《山海经·海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瘗夭”句:是悲痛自己的小女在旅途中夭亡。西晋诗人潘岳,在往长安途中,小女儿生数月夭亡。其《西征赋》云:“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瘗,埋葬。 苏张舌:指苏秦、张仪的辩才。苏秦、张仪都是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二人均辩才无碍,这里借指湖南亲友。 周宋镡:本指天子之剑,这里指湖南亲友对自己的称许。镡,剑鼻。《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铗。” 浩汗:水大貌。 嵚崟:山高貌。 筠:一作“篁”。 倩倩:形容笑容。 逸足:即良马,是美称幕府诸公才华出众。骎骎:奔驰貌。 朗鉴:明亮的镜子,喻湖南亲友的见识高超。愚直:是作者自称。 公孙:指公孙述。东汉初,公孙述据蜀自称白帝,因蜀中地形险要,故曰“恃险”。这里指那些割据不臣的藩镇势力。 侯景:南朝梁叛将,曾破建康,围梁武帝萧衍于台城,使之饿死,并自立为汉王,到处烧杀掳掠,后兵败被杀。这里指当时作乱的军阀。 北斗:指朝廷所在地长安。 千里井:《代刘勋妻王氏见出为诗》:“人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丁晏注:“乃为常饮此井,虽舍而去之千里,知不复饮矣,然犹以尝饮乎此而不忍唾也。”后因以比喻念旧不忘。 问俗:见《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九州箴:见《汉书·扬雄传》:“(雄以为)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注引晋灼曰:“九州之箴也。”古代中国有九州,问俗而至于九州,可见漂泊异地之频繁与艰辛。 “葛洪”句:以“尸定解”喻自己绝无生理。葛洪,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曾在罗浮山炼丹,积年而卒。其亡时,颜色如平生,体亦软弱,举尸入棺,其轻如空衣,时威以为尸解得仙。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三国志·蜀志·许靖传》:“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许靖)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其纪纲同类,仁恕恻怛,皆有效事。”还:一作“难”。 丹砂诀:指成仙之方。 白话译文 轩辕黄帝制出的律管且把它收起来,虞舜弹过的五弦也撤下去吧! 我身患风疾已不再能演奏,还错将雄管当作雌管吹,听到弹出变了调的琴声伤透了我半死的心。 古代圣贤的名声何其邈远,羁旅他乡病情一年比一年加重。 船往汉阳每晚总停泊在东北的震方,湖面平阔很早就能见到报晓的参星。 我苦忆京华如同马融闻笛,迎风凭眺若开王粲之襟。 遥望寒空,悲故乡不见;群云惨淡,生岁暮层阴。 从迷茫的雾气中露出水乡的茅屋,红叶枫林的岸后便是重叠的青山。 冬天里炎方的瘴气仍然郁积不消,濛濛的细雨又总是下个不停。 咚咚的鼓声,报道迎神歌舞刚开场;弓响弹落,似乎打下了土著爱烤着吃的猫头鹰。 尽兴观赏刚刚忘了烦闷,谁知忽然又愁苦难禁。 这主要是想到一生流离道路,眼下的景物又是这样的萧条。 杯弓蛇影,疑畏多端因而得病;朝簪不缺,淹留各地却难归京。 我曾为救房公廷诤忤旨,有如牵裾倞魏帝的辛毗;又像是受刘歆之子狱辞连累而投阁的扬子云。 我这么奔走窜逐终将何往?微才谬承诸公所钦真令我感谢不尽。 我倒安于喝不加糁子的野菜羹,你们诸位真说得上是“其人如玉,为国之琛”。 我那个随身携带的破乌皮几缝了又缝,百结鹑衣更是补丁摞补丁。 我的哀伤同庾信一样的深沉,不草书檄却有异于陈琳。 十个暑天穿的都是岷山产的葛衣,霜期三度听厌了楚户的砧声。 我曾作郎官叨陪锦帐,如今已有许久没摇晃着白头自长吟。 反朴还真的时代难以遇到,若能作到忘机便易“陆沉于俗”。 只因为不能没有超过鹪鹩数粒的粮食,于是就强颜接受诸公清白得来的赠金。 回不了家,最好让萋萋春草将思归的愁恨封闭起来;可是来到湖南,又“多忧污桃源”,寻不到栖遁之地。 这就只得像转蓬般四处飘零,沿途还须服药行散,却没法减轻沉重的病情。 跟在潘岳的后面掩埋了早殇的幼女;真想到邓林中去寻找夸父扔掉的那根手杖,扶持我越过世途的艰险。 可笑我邯郸学步拙于随俗,最感激诸公对我的知遇之恩。 你们借来苏秦、张仪三寸不朽之舌,过高地夸奖我是天子剑上的周宋之镡。 纳入众流的三江五湖浩汗无涯,高地之上更耸立着高高的山峰。 城府的大门冲着朝阳敞开,苍松翠竹掩映着清清的流水。 人们都带着倩倩的笑脸,骑着骎骎的快马来投奔诸公。 你们都具有慧眼能赏识像我这样既愚且直的人,惟愿皇天后地能照临我感激诸公的赤诚。 蜀将割据,仿佛公孙述仍在恃险;杨子琳受赂而还,当今的侯景所以就未被生擒。 洛阳久无信来,长安还未解除战争的威胁。 客居使人畏惧,入乡问禁随俗,到处可忧。 战火兵乱依旧,南北伤乱,作战军声至今不断。 像许靖的远去交州,这已非我的体力所能胜任;自知定如葛洪的尸解,将死途中。 若论家事,空有丹砂诀而炼不成金,思想起来,不觉泪如雨下。 创作背景编辑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冬,杜甫带着一家八口,从潭州(今湖南长沙)乘船往岳阳,经过洞庭湖时,风疾愈加严重,半身偏枯,卧床不起,百感交集,作下此诗,寄呈给湖南的亲友。
760—770 漂泊西南
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
别称
少陵野老
自称,曾在长安少陵地区居住
杜子美
杜甫,字子美
杜少陵
杜甫曾居于京兆(长安)杜陵。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命名杜陵。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是汉宣帝许后之陵,因规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少陵。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少陵”。
杜工部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杜拾遗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老杜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草堂
杜甫曾在成都筑室草堂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