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弹药学
军队文职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面试专业知识总结,感兴趣的可参考。
编辑于2020-11-08 14:06:52弹药学
绪论
弹药的基本组成和主要作用有哪些?
弹药的结构应能满足发射性能、运动性能、终点效应、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要求。
战斗部
战斗部是弹药毁伤目标或完成既定终点效应的部分
投射部
投射部是提供动力的装置,使战斗部具有一定速度的射向预定目标
稳定部
稳定部是保证战斗部稳定飞行,以正确姿态击中目标的部分
导引部
导引部
导引部是弹药系统中导引和控制弹丸正确飞行运动的部分
制导部
自主式制导
自主式制导是指控制导弹飞行的导引信号不依赖于目标或制导站,而由导弹本身安装的测量仪器来测量地球或宇宙空间的物理特性,从而决定导弹的飞行轨迹
寻的制导
寻的制导又称自动导引制导,是指导弹能够自主地搜索、捕获、识别、跟踪和攻击目标的制导方式,这是制导武器系统最主要的现代制导体制。寻的制导可以根据能源所在位置不同,分为自主式、半自主式和被动式3种;亦可按照能源的物理特性分为微波和毫米波的、红外的、激光的、电视的等几种。
遥控制导
由导弹以外的指挥站控制导弹飞行的一种制导系统。指挥站可设于地面、海上(舰艇)或空中(载机)。指挥站的制导指令计算装置,根据跟踪测量系统测得的目标和导弹的运动参数,选定的导引规律(见导弹制导系统)和对制导过程的动态要求,形成制导指令,通过指令发送设备不断发送给导弹,弹上接收机接收制导指令并进行解调,由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复合制导
对弹药的要求
射程
一般指从射出点到落点的水平距离
有效距离
是武器对预定目标射击时, 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离
直射距离
最大射程弹道高不超过两米时的距离
影响射程的主要因素
弹丸的初速(对于火箭弹是主动段终点速度)
弹道系数
飞行稳定性
威力
指弹药对目标的杀伤和破坏能力,是完成战斗任务的直接因素
弹药的威力指标
杀伤
杀伤面积
爆破
漏斗坑体积
侵彻
在一定距离上穿透一定倾角的装甲板厚度
碎甲
层裂片的质量和速度
精度
指射弹的弹着点同预期命中点间接接近的程度,包括射击准确度和射击密集度
射击误差
弹着点对预期命中点的偏差称为射击偏差,也叫射击误差
影响射弹散布的原因
各发弹的特征系数(如弹丸质量、弹径、弹长、质心位置、质量偏心和外形等)稍有不同并表现为随机性质。
各发弹的射击条件(如初速、射角、射向和发射药量等)稍有不同并表现为随机性质
各发弹所受到的干扰(如初始扰动、气象条件、气动偏心和火箭弹的推力偏心等)稍有不同并表现为随机性质
安全性
包括射击过程中的发射安全性,也包括弹药运输和勤务处理中的储运完全性
为保证安全性应做到
火工品和炸药能承受强烈震动而不自炸
引信保险机构确实可靠
内弹道性能稳定,膛压不超过允许值
弹丸发射强度足够,炸药所承受的最大应力不超过许用应力
药筒作用可靠
长储性
为保证长储性要求应做到
弹丸、药筒不生锈、不受腐蚀
火工品长期储存不失效
炸药不分解、不变质
发射药密封可靠、不受潮分解
经济性
弹药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
主用弹药
用于直接毁伤各类目标的弹药。如杀伤弹,爆破弹,穿甲弹
特种弹药
用于完成某些特殊作战任务的弹药,如照明弹、燃烧弹
辅助弹药
供靶场试验和部队训练等非作战使用的弹药,如训练弹、教练弹
按弹丸与药筒的装配关系分类
定装式弹药
药筒分装式弹药
药包分装式弹药
弹丸、药包和点火器分三次装填,没有药筒,而是靠炮栓来密闭火药气体,一般用于岸炮和舰炮。
按发射的装填方式
前装式弹药
后装式弹药
按口径分类
小口径弹药
地面:20-70mm
中口径弹药
70-155
大口径弹药
>155
按照稳定方式分类
旋转式稳定
尾翼式稳定
按弹丸与火炮口径的关系分类
适口径弹药
次口径弹药
超口径弹药
按配属的军种分类
炮兵弹药
海军弹药
空军弹药
轻武器弹药
爆破器材
按装填物分类
常规弹药
核弹药
化学弹药
生物弹药
弹药制造的工艺
弹体毛坯制造
铸造法
适合用于制造杀伤、爆破的迫击炮弹体
热冲压法
中大型后膛弹弹体
冷挤法
中小型弹体
管缩和旋压成型法
壁厚不大的战斗部毛坯
弹体和火箭战斗部收口
热收口
工艺简单、收口时,金属流动性好,变形力小,弹氧化皮多,内腔尺寸和形状不易控制,一致性差,适用于变形大的壁厚弹体收口工艺
冷收口
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好,弹变形力大,对模具的精度和强度要求高,模具寿命低,收口前一般都需要热处理和表面润滑处理等工序
温收口
具有热收口和冷收口的优点,用于大型薄壁弹体的收口,收口有朝上收口和朝下收口两种
弹药的作用
破片杀伤作用
指弹药爆炸时形成的破片对目标的毁伤效应
弹药爆破作用
装填物猛炸药的弹丸或战斗部爆炸时,形成的爆轰产物和冲击波(应力波)对目标具有破坏作用。
其破坏机制主要为
爆轰产物的直接破坏作用
弹丸爆炸时,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向四周膨胀,强烈作用于周围邻近的目标上,使之破坏或燃烧。由于作用于目标上的压力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的很快,因此它对目标的破坏区域很小,只有与目标接触爆炸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是指弹丸战斗部或爆炸装置在空气、水等介质中爆炸时所形成的的强压缩波对目标的破坏作用。冲击波是一种状态参数有突越的强扰动传播。它是由爆炸时高温高压的爆轰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飞散,强烈压缩邻层介质,使其密度,压力和温度突越升高并高速传播形成的。
弹药燃烧作用
指燃烧弹等弹药通过纵火对目标的毁伤作用
弹药的穿甲作用
指弹丸等以自身的动能侵彻或穿透装甲,对装甲目标所形成的破坏效应。
在工程上,弹丸透过给定装甲的概率不小于90%的最低撞击速度称为极限穿透速度。
弹药破甲作用
指破甲弹等空心装药爆炸时,形成高速金属射流,对装甲目标的侵彻、穿透和后效作用产生毁伤效应。
当空心装药引爆之后,金属药型罩在爆轰产物的高压作用下迅速向轴线闭合,罩内壁金属不断被挤压形成高速射流向前运动。由于从罩顶到罩底,闭合速度逐渐降低,所以相应的射流速度也是头部高而尾部低
弹药碎甲作用
指以炸药紧贴装甲板表面爆炸,使装甲背部飞出崩落碎片并毁伤装甲目标内部人员与设备的破坏效应。
弹药软杀伤作用
包括对人员的非致命杀伤效应和对武器装备的失能效应
从近年来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分析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
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作战范围大,时间和空间转换快,作战样式多具体表现为
信息致胜
距离优势
技术对抗
目标变化
未来战场上弹药对付的空中目标、地面目标和海上目标的特性有哪些?
空中目标特性
空间特征
空中目标是点目标
运动特性
速度高,机动性好
易损性特征
一般没有特殊的装甲防护
空中目标区域环境特征
采用低空飞行,利用雷达盲区降低敌方对目标发现概率
空中目标对抗特性
采用红外对抗,隐身对抗等
地面目标特性
位置特征
地面固定目标具有确定的空间位置
集群特征
一般为集结的地面目标
防护特征
纵深战略目标都有防空部队和地面部队防护
易损性特征
采用钢筋混凝土,抗弹能力强
隐蔽特征
一般采用消极防护,如隐蔽,伪装
海上目标特性
空间特征
属于点目标
防护特征
直接防护:指被来袭反舰武器命中后如何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
间接防护:如何防止被来袭的反舰武器命中
火力特征
具有强大的火力装备
运动特征
具有很强的机动特性
易损性特征
海上目标具有较大的易损要害部位
根据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分析作为最终完成对目标毁伤功能弹药必须具有哪些能力?
精确打击能力
远程压制能力
高效毁伤能力
信息钳制能力
按照投射方式分类,弹药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射击式弹药
各类枪炮身管武器以火药燃气压力从膛管内发射的弹药,具有初速大,精度高,经济性好。
自推式弹药
本身具有推进系统的弹药,易于制导
投掷式弹药
布设式弹药
区分弹药的射击准确度和射击密集度,并指出射击密集度的度量方法。
射击精度包括射击准确度和射击密集度
射击准确度:表示射弹散布中心对预计命中点的偏离程度。
射击密集度:表示各个弹着点对散布中心偏离程度的总体度量
射击密集度的度量方法
射弹散布概率偏差
散布密集界
散布圆半径或圆概率偏差
弹药的研究与设计步骤和弹丸的设计方法主要有哪些?
设计弹丸的步骤
提出新原理、新结构的构想
预研和战术技术论证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
样品试制
靶场试验
设计定型
部队试验
生产定型
主要设计方法
半经验设计法
模块设计法
数值计算法
综合计算法
弹药靶场试验项目主要有哪些内容?
发射强度
发射密集度和最大射程
飞行稳定性和飞行正确性
破片性能和杀伤威力
爆破威力
穿甲威力
破甲威力
特种弹作用性能
其他有关作用和性能的试验项目
相关基础知识
弹丸的内弹道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点火过程
利用机械作用使火炮的击针撞击药筒底部的底火,使底火药着火,底火药的火焰又进一步使底火中间的点火药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和灼热的小粒子,并通过小孔喷入装有火药的药室,从而使火药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着火燃烧。
挤进膛线过程
在完成点火过程以后,火药燃烧,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并推动弹丸运动。由于弹丸的弹带直径略大于膛内的阳线直径,因而在弹丸开始运动时,弹带是逐渐挤进膛线的,阻力不断增加,而当弹带全部挤进膛线后,阻力达到最大值,这时弹带被划出沟槽并与膛线完全吻合。
膛内运动过程
弹丸的弹带全部挤进膛线后,阻力急剧下降。随着火药的继续燃烧,不断产生具有很大作功能力的高温高压气体。在这样的气体作用下,弹丸一方面沿着炮管轴线方向向前运动,另一方面又沿着膛线做旋转运动。在弹丸运动的同时,正在燃烧的火药气体也随同弹丸的运动一起向前运动,而炮身则向后运动。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同时发生的,他们组成了复杂的膛内运动现象。
火药气体对弹丸后效作用过程
弹丸飞出炮口之后,在它后面的火药气体也将随之喷出。这时,气体的运动速度将大于弹丸的运动速度,对弹丸仍将起着推动作用,使弹丸继续加速。但是,由于气体流出后将迅速向四周扩散,因而在距离炮口的某一距离处,火药气体的运动速度将变得小于弹丸的运动速度,对弹丸不再起推动作用。
弹形系数和弹道系数有何不同?
弹道系数反映了弹丸保持运动速度的能力,弹道系数大,说明做惯性运动的弹丸容易失去其速度,弹道系数小,说明弹丸保持其速度的能力强。
弹形系数和弹道系数关系成正比
尾翼稳定原理和螺旋稳定原理各有什么特点?
尾翼稳定原理:靠尾翼产生的升力使弹丸的压力中心移至弹丸质心之后,此时,空气动力对弹丸产生力矩是迫使弹丸攻角不断减少的稳定力矩
旋转稳定:弹丸绕其轴线高速旋转,产生足够的陀螺力矩使弹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运动的一种稳定方式
急螺稳定性
弹丸绕自身轴线高速旋转,克服翻转力矩的不利作用。旋转弹丸这种飞行稳定性称为急螺稳定效应
追随稳定性
追随稳定性是指弹丸在弹道曲线飞行时,弹道切线的方向时刻在改变,这时飞行弹丸的动力平衡轴亦应做相应的变化,以保证每时每刻不发生太大偏差。动力平衡轴随弹道切线以同样角速度向下转动的特性被称为追随稳定性。
动态稳定性
全弹道上的章东不断地衰减,弹丸的这种特种称为动态稳定性
火药和炸药有何异同,在弹药中各有哪些作用和优缺点?
火药:
指外界无氧条件下,可由外界能量引燃,自身进行迅速而有规律的燃烧,同时生成大量的热和气体的物质。通常由可燃剂、氧化剂、粘结剂或其他附加物(如增塑剂、安定剂等)组成,是枪炮弹丸、火箭、导弹等的发射能源。
作用:发射时、火药经由底火或其他发火装置点燃而进行快速燃烧,火药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大量的气体,在膛内形成很高的压力,这种高温高压气体在膛内膨胀做工,将弹丸高速的推出去,达到发射弹丸的目的。
分类
用途
枪炮发射药
火箭固体推进剂
组成
均质炸药
单基发射药
双基发射药
三基发射药
多基发射药
异质炸药
高分子复合炸药
低分子复合炸药
炸药:
炸药是指在适当外部激发能量作用下,可发生爆炸变化(速度极快且放出大量热和大量气体的化学反应),并对周围介质做工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爆炸现象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炸药的三要素
放热
快速
生成气体产物
炸药的本质
相对不稳定物质
能量密度高
由氧化剂和可燃剂组成
分类
起爆药
猛炸药
推进剂
烟火剂
燃料空气炸药
在弹丸发射过程中,影响药筒的因素有哪些?
用途
盛装并保护发射药、辅助品、点火具等。以免受潮变质损坏
发射时密闭火药气体,保护火炮药室免受烧蚀,防止火焰由炮栓喷出
连接弹丸及其他零件,使炮弹构成整体或半整体,便于装填或勤务处理
装填入膛时药筒的肩部或底缘能起定位作用
分类
按照所用材料
可燃药筒
非可燃药筒
铜制
钢制
代用品制
按照装填方法
定装式药筒
分装式药筒
按照膛内定位方法
底缘定位药筒
斜肩定位药筒
筒体环形定位药筒
特殊定位药筒
部分底缘定位药筒
按用途
一般火炮用药筒
自动火炮用药筒
无后座力炮用药筒
按结构
整体式
装配式
焊接式
刚性组合装药、低温感装药、密实装药和随行装药有哪些优缺点?
刚性组合装药
刚性组合装药,又称模块装药,由若干个刚性装药模块组合而成的发射装药,可根据使用时不同射程的要求来决定装填模块的个数
低温感装药
低温感装药,即低温度感度装药,又称低温度系数发射装药,是指发射装药的初温对装药内弹道性能(膛压、初速)影响较小的一类发射装药。其理想状态是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发射装药的高温膛压增量、低温初速降趋近于零,这是也称零梯度发射装药。
密实装药
密实装药,即用压实、固结等方法使装填密度超过发射药自然堆积密度的一类装药的统称。
随行装药
射击过程中,部分装药固定在弹丸底部与弹丸一起运动的一种发射装药。
现代引信的主要功能
起爆控制
在相对目标最有利位置或时机引爆或引燃战斗部装药
安全控制
保证勤务处理与发射时引信的安全
命中点控制
修正无控弹药的飞行弹道或水下弹道,提高对目标的命中概率和毁伤概率
发动机点火控制
控制带有两级发动机导弹的第二级发动机点火,或控制火箭上浮水雷发动机点火
引信的三大特征
纯粹用于军事目的
是一个信息与控制系统
在预定条件下实现其功能
引信装备及引信技术的发展需求
战争对抗中克敌制胜的需求
武器系统综合作战效能提高的需求
相关技术发展所提供的技术可能性和所生产的技术推动力
引信的分类
直接觉察
触发引信
按作用时间分
瞬时触发引信
惯性触发引信
延期触发引信
多种装定引信
按作用原理分
机械触发引信
指靠机械能接触保险和作用的触发引信
机电触发引信
指具有机械和电子组合特征的触发引信
复合引信
非触发引信
近炸引信
雷达引信
光引信
磁引信
声引信
电容感应引信
周炸引信
气压定高引信
水压定深引信
间接觉察
指令引信
时间引信
火药时间引信
机械时间引信
射流时间引信
电子时间引信
分析雷达引信、光引信、磁引信、电容引信和声引信的不同工作原理
雷达引信
又称无线电近炸引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波感觉目标的近炸引信
光引信
是指敏感目标光特性而作用的引信
磁引信
是指装有磁传感器利用目标磁场特性而工作的传感器
电容感应
是指在接近过程中引信电极间电容变化的变化探测目标的一种近炸引信
声引信
利用声呐原理工作的近炸引信
引信的组成
发火控制系统
安全系统
能源装置
爆炸序列
传火序列
传爆序列
分析引信的作用过程和发展趋势
引信的作用过程为从弹药发射开始到引爆或引燃战斗部装药的过程
解除保险过程
引信平时处于保险保险状态,发射时,引信的安全系统根据预定出现的环境信息,分别使发火控制系统和爆炸序列从安全状态转换成待发状态
目标信息作用过程
分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发火输出三个步骤。信息获取包括感觉目标信息、信息转换和传输。信息感觉到目标信息后转换为适于信息内部的力信号或电信号,输送到信号处理装置进行识别和处理。当信号表明弹药相对于目标已处于预定的最佳起爆位置时,信号处理装置即发出发火控制信号,再传递到执行装置,产生发火输出。
引爆过程
指执行装置接受到发火信号的能量使爆炸序列一级起爆原件发火,通过爆炸序列起爆或引燃战斗部装药的过程。
引信作用的可靠性取决于解除保险过程与信息作用过程中各个程序是否完全正常
趋势
多功能引信
电子时间引信
声/红外复合引信
GPS引信
火工原件发火方式
机械发火
针刺发火
撞击发火
碰击发火
绝热压缩发火
电发火
化学发火
分析导火索和导爆索的不同作用原理
导火索
传递火焰的索类火工品
导爆索
传递爆轰波的索类火工品
分析现代火工品的发展趋势
向着高起爆力、钝感和安全性等方向发展
火工品分类
按用途分类
引燃用的火工品
起爆用的火工品
动力能源用的火工品
按激发能源形式分类
机械能激发火工品
热能激发火工品
电能激发火工品
化学能激发火工品
光能激发火工品
爆轰能量激发火工品
按输出特性分类
引燃火工品
引爆火工品
其他火工品
榴弹
从弹丸的终点效应分析榴弹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侵彻作用
爆破作用
杀伤作用
燃烧作用
什么叫榴弹
榴弹是弹丸内装有猛炸药,主要利用爆炸时产生的破片和炸药爆炸的能量,以形成杀伤和爆破作用的弹药的总称。榴弹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过去常将杀伤弹、爆破弹、杀伤爆破弹统称为榴弹。
当弹丸在有限岩土介质中爆炸时,抛掷爆破可能会出现那几种情况
根据抛掷系数n有
n>1时,为加强型抛掷爆破
n=1时候,为标准爆破
0.75<n<1时,为弱抛掷爆破
n<0.75时,为松动爆破
炮弹增程的途径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具体增程有哪些方法
提高初速法
改善现有的发射技术性能
改进火药性能
改变装药结构
改变火炮参数
提高膛压
增加火药装填密度
加长身管
扩大药室容积
随行装药技术
液体发射装药技术
冲压增速技术
新型发射技术
电磁推进
电热推进
电化学推进
外弹道法(增速减阻法)
改变弹丸结构减阻
弹形减阻
减小波阻
加长战斗部
改变弹头形状
减小底阻
选用适当的船尾形
增大弹底的压力
外部加能加质减阻
火箭增程
冲压增程
底排增程
滑翔减阻
复合增程法
分析底凹弹、枣核弹、火箭增程弹和底排弹的不同增程原理
底凹弹
采用底凹结构,特别是采用带有对称导气孔的底凹结构后,弹底部气流涡流强度减弱,局部真空区被空气填充,从而提高了弹底部的压强,使底部阻力减小。
采用底部结构后,整个弹丸的质心向前移,压力中心后移,从而改善了飞行稳定性和散布特性
枣核弹
弹形阻力系数小
火箭增程弹
加装火箭发动机
底排弹
提高底压,减小底阻,属于减阻增程
根据弹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分析榴弹的发展趋势
先进的增程技术
精确打击技术
高效毁伤技术
穿甲弹
分析各类装甲防护的不同防护原理
装甲防护
形体防护
伪装防护
三防装置防护
什么叫穿甲弹
穿甲弹是依靠自身动能来穿透并毁伤装甲目标的弹药。其特点为初速高、直射距离大、射击精度高,是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的主要弹种,在穿甲过程中,穿甲弹弹丸会发生镦粗、破断和侵蚀等变形和破坏。当装甲被穿透后,穿甲弹利用弹丸的爆炸作用,或弹丸残体及弹、板破片的直接撞击作用,引燃、引爆产生的二次效应,杀伤目标内的有生力量和各种设备。
对穿甲弹的战术性能要求
要求在一定的距离上穿透给定厚度、给定倾斜角的装甲,表示为均值靶板厚度、着角——有效穿透距离或多层靶板厚度、着角——有效穿透距离。
有效穿透距离是指穿透给定装甲的最大距离。也就是说,在有效穿透距离内,命中目标的动能穿甲弹均能穿透给定装甲靶板。着角是指弹丸着靶时的速度矢量与靶板外法线之间的夹角。
要求一定的直射距离。所谓直射距离,是指限定最大弹道高的最大射程。根据坦克装甲车辆实际情况,目前均以2m作为最大弹道高的限定值。这种限定的含义是,自运动目标进入直射距离起,火炮就可以在不改变射角的情况下使弹丸连续命中目标。
要求一定的密集度
靶板类型
薄靶
弹体在侵彻过程中,靶板中的应力和应变沿厚度方向上没有梯度分布。
中厚靶
弹体在侵彻过程中,一直受到靶板背表面的影响
厚靶
弹体侵入靶板相当远的距离后,才感到靶板背表面的影响
半无限靶
弹体在侵入过程中,不受靶背面远方边界表面的影响
根据现代装甲目标的特性,反装甲弹药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威力大
精度好
有效射击距离大
反装甲弹药分类
按作用原理分
穿甲弹
碎甲弹
破甲弹
按作用能源分
动能弹
化学能弹
穿甲弹侵彻靶板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哪几种
穿透
韧性破坏
冲塞破坏
花瓣型破坏
破碎型破坏
层裂型破坏
嵌埋
跳飞
影响穿甲作用的因素
弹丸的结构和形状
着靶角
弹丸的着靶姿态
弹丸着靶比动能
装甲机械性能
风貌和被帽有什么区别,穿甲弹采用这两种结构分别有什么用途
钝头弹加风貌,尖头加风貌和被帽
风帽
改善气动外形
被帽
改善弹丸撞击装甲时弹体头部的受力状态,以及撞击倾斜装甲时的跳飞现象
分析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穿甲过程
开坑
弹丸着靶到开坑形成
侵彻
冲塞
从技术角度分析穿甲弹的发展趋势
提高弹丸的着靶比动能
减小弹丸的消极质量
采用高性能弹体材料与工艺
提高有效射程和命中概率
发展动能导弹
破甲弹
金属射流对靶板的侵彻过程主要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开坑阶段
形成三高区(高压、高温、高应变率)
准定常侵彻阶段
射流能量变化缓慢
终止阶段
射流速度低于临界速度,射流不能继续侵彻
什么是穿甲弹
一般情况下,破甲弹是指成型装药破甲弹,也称空心装药破甲弹或聚能装药破甲弹。破甲弹和穿甲弹是击毁装甲目标的两种最有效的弹种。穿甲弹是靠弹芯或弹丸的动能来击穿装甲,因此只有高初速火炮才是适于配用。破甲弹是靠成型装药的聚能效应压垮药型罩,形成一束高速的射流来击穿装甲,不要求弹丸必须具有很高的弹着速度。
破甲弹作用原理
破甲战斗部之所以能够击穿装甲,得益于凹槽装药爆炸时的聚能效应。具体的来说,装药凹槽内衬有金属药型罩的装药爆炸时,所产生的高温、高压爆轰产物迅速压垮金属药型罩,使其在轴线上闭合并形成能量密度更高的金属射流,从而侵彻直至穿透装甲。
目前旋转稳定破甲弹主要采取哪几种抗旋转措施,如何使用
弹丸旋转运动一方面会破坏金属射流的正常形成使射流早断,另一方面使断裂金属射流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四周,以致横截面增大,中心变空
错位式抗旋药型罩
旋压药型罩
聚能装药和弹体分开并在两端用滚动轴承连接
炸高指的是什么?聚能装药为什么会存在最佳炸高
炸高指在聚能装药爆炸瞬间,药型罩底端面至靶板的距离。
炸高增加射流伸长,破甲深度增加,但是炸高增加射流会产生径向的分散和摆动,延伸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断裂使破甲深度降低。
影响破甲威力的因素
炸药装药
炸药是使药型罩形成聚能金属射流的能源
药型罩
子主题
炸高
引信
隔板
改变传播的爆轰波型
控制爆轰方向
控制爆轰到达药型罩的时间
旋转运动
壳体
靶板
碎甲弹
聚能效应和层裂效应什么不同
层裂效应,把炸药一般放在靶板表面起爆时,不仅放药柱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塑性变形,而且在靶板背面相应的位置也发生了极大的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层裂效应
聚能效应,利用装药一端的空穴使能量集中,从而提高爆炸后局部破坏作用的效应,就被称为“聚能效应”
分析碎甲弹的具体作用过程
碎甲弹飞向装甲目标
在撞击目标瞬间弹体变形
碎甲弹爆炸,压缩波在装甲内部传播
应力波从装甲背面反射而产生拉伸波
压缩波和拉伸波在装甲内部产生裂纹
在装甲背面崩落出碟型破片以及其他小破片
影响碎甲弹的威力因素主要有哪些
着角
炸药性质和装药尺寸
靶板厚度及其机械性能
炸药堆积面积和药柱高度
屏蔽物
火箭弹
火箭弹与炮弹的作用原理有什么不同,火箭弹具有哪些优势
火箭弹靠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反推力而运动的
优势
飞行速度高
发射过载系数小
发射时无后坐力
威力大,火力密集
火箭弹工作原理
火箭弹是靠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反推力而运动的,因此火箭发动机是火箭弹的动力推进装置。火箭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即火箭弹的工作原理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在火箭弹发射时,发火控制系统使点火具发火,而点火具药剂产生的燃气流经固体推进剂装药表面时将其点燃。主装药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流经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拉尔瓦喷管之时,燃气的压强、温度及密度下降,流速增大,在喷管出口界面上形成高速气流向后喷出。当大量的燃气以高速从喷管喷出时,火箭弹在燃气流的反作用力的推动下获得与空气气流反向运动的加速度。
火箭弹的基本组成
战斗部
火箭发动机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燃烧室
喷管
挡药板
推进剂
点火装置
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稳定装置
火箭弹分类
按战斗部类型分类
杀伤
爆破
杀爆
破甲
碎甲
布雷
燃烧
发烟
子母式火箭弹
按作战使用和所配属兵种不同分为
地面野战火箭弹
地面单兵反坦克火箭弹
空军火箭弹
海军火箭弹
按稳定方式分类
旋转稳定火箭弹
尾翼稳定火箭弹
按有无控制分类
有控火箭弹
无控火箭弹
分析火箭弹外弹道过程,并指出主动段和被动段弹道特点
主动段
火箭发动机工作段,在主动段终点达到最大速度
被动段
火箭发动机工作结束到火箭弹到达目标为止的阶段
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由哪些部件组成,每个部件的功能是什么
燃烧室
储存火箭装药并在其中燃烧的部件
喷管
具有先收敛后扩张的几何形状,用来控制燃烧室压力,以及亚音速气流变为超音速气流,提高排气速度。
挡药板
挡药板在推进剂和喷管之间,用以固定装药,并防止未燃尽的颗粒喷出或堵塞喷管孔
推进剂
产生推力的能源
点火装置
提供足够的点火能量,建立一定的点火压力,以便全面迅速的点燃推进剂,并使其正常燃烧
尾翼装置的基本结构有哪几种形式构成,固定翼和折叠翼各有什么特点
固定翼
直尾翼
斜置尾翼
环形尾翼
折叠翼
折叠的刀型尾翼
折叠的圆弧形尾翼
折叠的片状尾翼
发射前翼片处于收缩状态,便于装入发射筒内,发射后,翼片快速张开并锁定
对一般火箭来说,影响射弹散布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火箭的射击密集度
原因
推力偏心
质量不均衡
起始扰动影响
气动弹性
阵风的影响
方法
微推力偏心喷管技术
尾翼延时张开技术
定心部同时离轨技术
严格控制火箭弹全弹的动不平衡
提高武器系统的火控能力,使射击参数及时归零
未来趋势
远程
精确
多用途
灵巧弹药
弹道修正弹的修正方法主要有哪些,具体工作原理是什么
方法
纵向距离修正法
改变纵向飞行速度
横向方位修正法
GPS弹道修正法
灵巧弹药发展方向
改造升级化
多用途、多模块、可选择化
网络化
集成化
防空反导弹药
破片式战斗部分类
破片式杀伤战斗部
自然破片式
半预制式
预制式
地雷
地雷未来发展趋势
地雷控制智能化
防御和攻击范围逐步扩展
探测识别目标逐步自动化
引信趋于多功能和电子智能化
地雷效应综合化
地雷布撒机动化
智能雷场网络化
地雷有哪些分类方式
按用途分类
防步兵地雷
防坦克地雷
防直升机地雷
特种地雷
按发火方式分
触发地雷
受目标直接接触作用而发火的地雷
压发地雷
拌法地雷
松法地雷
非触发地雷
按布设方式
可撒布地雷
非撒布地雷
智能地雷作用原理
首先由运载布撒系统把雷体布设到预定位置,并对电子线路进行检查,装定自毁周期并解除保险。然后智能地雷系统处于“休眠”状态,由传感器阵列探测、跟踪和识别目标。一旦目标出现,声传感器或震动传感器开始侦察、搜索目标。当目标特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由系统微处理器对信号进行识别分析。确认目标后,在一定范围内中央控制系统指挥随动系统启动对目标进行跟踪,并对目标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然后点火,发射,飞到上空时形成EFP飞向目标,对目标顶部造成伤害。
智能地雷的特性
攻击范围广
一定数量的智能地雷能构成一个基本的雷场
基本雷场间可以建立内部信息网
智能地雷可以攻击集群目标
单个智能地雷也是独立的武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