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的思维导图,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本单元4篇课文都和童话有关系,童话将继续为你打开一扇鸟语花香的大门,它会让你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唱歌。
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图谱整体框架,有语文要素、习作要求、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欢迎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春晓》思维导图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单元重难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单元目标
1、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2、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3、根据提示,自己阅读,找出有 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字词句运用
认识25个生字和“假、背、圈”3个多音字,会写26个生字,会写“早晨、穿戴”等34个词语。
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或仿写。
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并积累这样的成语。
能根据语意表达的需要,准确地读出句子的重音。
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借助题目的提示,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暑假里自己经历的新鲜事,与同学分享。
2.先想好要讲的内容试着给家人讲一讲,然后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再与同学分享。
3.在分享的过程中,能用普通话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注意说话的速度,做到吐字清楚,音量适中;能借助图片或实物,让别人更好地理解自己讲的内容。
4.在别人分享的过程中,能认真留心听,了解别人讲的内容。
5.在别人分享后,能就别人分享的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没听明白的内容提出询问;分享人能做出恰当的应对。
语文园地
积累好词好句。
练习感情朗读,理解积累古诗《所见》。
合作探究法给兴趣小组起名字,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习作:《猜猜他是谁》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1.抓住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写。
2.注意习作格式:开头空两格。
课文内容
第一课 大青树下的小学
1. 能正确认读“坝”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晨”等13个字和读写“早晨”等2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一边读一边想象文章描写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到的画面。
3能说说描述场景的自然段意思,能根据提示仿照说说自己学校的一个场景(即学习概括自然段中心意思和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说一段话)。
4.能按照要求提取有关文字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5. 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能找出这样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主题
本篇课文通过对一所边疆小学的描写,反映了边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第二课 花的学校
1.能正确认读“荒”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在本课的读音。
2.正确书写“落”等13个字和读写“阵雨”等12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 知道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并尝试运用(阅读和表达)。
本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写出了花儿们的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第三课 不懂就要问
1.能正确认读“诵”等11个生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读准多音字“背”“圈”在本课的读音。
2. 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知道“粗知课文大意”的评价标准:用简单的句式,如“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概括表述。)复述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大意”如从概括归纳的角度,可称作“把握主要内容”;从内容角度而言,可比“把握主要内容”没那么简练。)
3. 继续了解什么样的词句是“有新鲜感的”,并能在课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本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