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8.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
【题 目】8.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 【体系位置】新闻传播学 » 新媒体导论 » 8.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 【内 容】①论坛:“古老”的社会化媒体;②博客: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化舞台;③维基:协作式知识生产系统;④SNS:小世界的映射;⑤微博:大众传播的社交化;⑥微信:三个层级传播的贯通 【参考教材】新媒体导论 彭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_彭兰 著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编辑于2023-08-27 19:16:03 湖北省【内 容】①阶级与国家;②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③国家机构;④政治民主;⑤政党与政党制度;⑥政治参与;⑦政治文化;⑧政治发展;⑨民族与宗教;⑩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内 容】①认识新媒体;②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与技术变迁;③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演变;④新媒体用户;⑤新媒体中的数字信息形式及其加工;⑥新媒体信息的组织;⑦新媒体信息的可视化传播;⑧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策略;⑩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参考教材】新媒体导论 彭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_彭兰 著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10.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内 容】①国际政治;②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③中国的对外政策;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9.民族与宗教 【内 容】①民族与宗教的涵义;②当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问题;③中国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 容】①阶级与国家;②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③国家机构;④政治民主;⑤政党与政党制度;⑥政治参与;⑦政治文化;⑧政治发展;⑨民族与宗教;⑩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内 容】①认识新媒体;②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与技术变迁;③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演变;④新媒体用户;⑤新媒体中的数字信息形式及其加工;⑥新媒体信息的组织;⑦新媒体信息的可视化传播;⑧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策略;⑩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参考教材】新媒体导论 彭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_彭兰 著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10.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内 容】①国际政治;②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③中国的对外政策;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9.民族与宗教 【内 容】①民族与宗教的涵义;②当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问题;③中国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
论坛:“古老”的社会化媒体
一、网络论坛的形式
二、网络论坛的意义
对网民的价值
对网站的作用
培育用户黏性
了解与研究网民
构建网站品牌
社会意义
公共信息的传播渠道
民意表达与社会记录的重要渠道
公共服务的平台
社群的培育空间
网络文化的孕育地
Web2.0 时代论坛的价值
三、网络论坛的组织结构特点
四、网络论坛两种典型的成员关系
成员的需求关系
成员的权力关系
博客: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化舞台
一、博客的基本含义
二、博客的社会意义
公民新闻、个人出版等促成的去中心化传播
博客构建的新的知识生产与传播体系
博客促进的个体与社会间的能量交换
博客民间记录对官方历史记录的补充
博客助长的多元文化
博客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的交互作用
三、博客的传播结构
四、博客的传播特点
五、博客用户的使用与满足
博客写作者的使用与满足
博客写阅读者的使用与满足
六、后博客时代的博客价值
维基:协作式知识生产系统
一、维基传播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协作性工作
倡导平等对话
是“焦点”文化与“边缘”文化的结合
二、维基用户的使用与满足
社会分享需要
自我提升需要
社会报偿需要
自我表达需要
三、维基的主要应用方向
基于维基的知识生产
基于维基的新闻传播
基于维基的社会协作
SNS:小世界的映射
一、SNS的基本含义
二、SNS的传播结构
SNS的基本单元
SNS中的强连接与弱连接
三、SNS的传播特点
SNS是从虚拟互动向现实互动的转折
SNS突出了社会网络在传播中的作用
SNS确立了个人作为网络传播的节点的地位
SNS拓展了表达与互动的维度与形式
四、SNS个体用户的使用与满足
社会关系拓展——SNS用户的基础需求
展示与控制——SNS用户的基本社交策略
互动——SNS的多种表演可能
曝光过度——SNS社交中的风险
社交质量与生活质量——不确定的报偿
微博:大众传播的社交化
一、微博的社会意义
二、微博的传播结构
三、微博的传播特点
内容上的“微型”化
传播的移动化
交流结构上的开放性
传播的碎片化
信息传播与社交有机结合
四、微博个体用户的需求
公共信息获取需求
自我记录与表达需求
社会关系及社会资本需求
信息与知识的积累、归档
微信:三个层级传播的贯通
一、微信平台的主要价值
作为社交平台的价值
作为媒体的价值
作为营销及服务平台的价值
作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价值
作为互联网的连接器的价值
二、微信朋友圈及其影响
微信朋友圈与微博传播模式的比较
微信朋友圈的“小圈子”与微博的“大圈子”
微信朋友圈的“求同”与微博的“求异”
微信朋友圈的封闭与微博系统的开放
微信朋友圈的典型现象
无“自晒”,不微信
每个朋友圈都有都有几个“点赞党”
“鸡汤派”与“养生派”盛行
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或伪科学泛滥
三、微信群及其影响
微信群的传播手段
表情符号的应用
保持、促进群活跃度的主要因素:
刺激源
群内仪式
线下活动
游戏
四、微信公众平台及其传播特点
微信公众平台中用户的阅读倾向
公众平台的传播新可能
顺应“懒用户”的信息“推送”模式
明确的落点与完美到达率带来的诱惑
信息超载时代的“减法”思维
三种信息圈的关联效应
公众平台的局限性
有限的推送次数与媒体时效性的冲突
用户黏性难以维系
点开率有限
表现形式受限
系统的相对封闭性
深度阅读与移动阅读间的冲突
“覆水难收”的发布机制
获得粉丝的难度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