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 态度与品德
教育知识与能力,态度实质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品德是个体依据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小学数学公式板块,分享了单位换算、数学问题、空间与图形等内容知识点,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四大模块,具体有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的知识,大家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评价上的判断及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态度与品德
态度
实质
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品德
概念
个体依据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结构
道德认识
品德的基础,品德的核心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道德意志
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
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
依从
认同
内化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假设同学杜德智)⭐️
外部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
学校
内部因素
态度定时-刻板印象
道德认知-道德判断水平
认知失调-知行不一致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研究方法
对偶故事法
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
2-5岁
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规律无约束力,处于“无律期”
对应认知发展阶段的前运算阶段
自我中心
权威阶段
5-8岁
无条件服从,以行为结果做判断
对应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思维不可逆
可逆性阶段
8-10岁
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以行为动机做判断
对应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
思维可逆
公正阶段
10-12岁
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平、正义,赋予同情心
对应论资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
高级
皮亚杰理论中7- -12岁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逻辑可逆守恒,去自我)
(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
(2)获得了守恒关系;
(3)去自我中心,能从其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4)具备了具体逻辑思维。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成道德两难故事法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 (0-9岁)
惩罚与服从
相对功利
习俗 (10-20岁)
寻求认可
遵守法规
后习俗 (20岁以上)
社会契约
普遍伦理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核分子)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自觉纪律的形成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说服榜样群体,和谐值当)⭐️
有效的说服
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
价值辨析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