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的调整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的调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1)贫富差距扩大 (2)股票投机活动 (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 (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 特点
(1)范围广
(2)时间长
(3)破坏性大
3、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结果:危机反而恶化
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表现为国家干预经济,宏观调控。
(三)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1】20世纪50-70年代初,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 (1)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等),发展新兴产业。 (2)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福利国家。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2】70年代初,出现“滞胀”现象。
对策:发展出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福利国家”的实质:国家保障公民的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较好的社会服务。
2、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1)民生:公民享有经济安全和良好的社会服务,提升了生活质量(幸福感)。
(2)社会:促进消费,扩大市场,促进社会稳定。
(3)问题:政府财政压力增加。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科技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增长最快;比重迅速上升,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3、作用:
(1)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2)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 (3)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变化。
四、“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1、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新经济增长模式: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18.罗斯福新政 (1933——1939)
1、背景:
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新政的内容:
(1)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 (2)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蓝鹰行动 (3)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社会保障制度
3.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政府的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新政的前提: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5.特点
【指导思想方面】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内容方面】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影响方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