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有机化学
你知道有机化学里都有什么知识吗?这张思维导图按照有机物种类、基本营养无知与高分子化合物、有机物结构、有机物性质、有机实验制备和有机推断合成这六个部分来学习它,赶紧收藏起来,结合书本学习这个知识点吧。
编辑于2020-04-25 12:05:04有机化学
有机物种类
按官能团分类
烷烃
不含官能团:CnH2n+2(n≥1)
烯烃
碳碳双键(C=C):CnH2n(n≥2)
炔烃
碳碳三键:CnH2n-2(n≥2)
苯及其同系物
不含官能团:CnH2n-6(n≥6)
卤代烃
官能团为卤素原子(-X):R-X
醇
醇羟基(-OH):R-OH
酚
酚羟基
醛
醛基(-CHO):R-CHO
羧酸
羧基(-COOH):R-COOH
酯
酯基(-COOH-):R-COO-R'
酮
羰基(-CO-):R-CO-R'
醚
醚键:R-O-R'
按碳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基本营养物质与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物结构
同分异构体
种类
碳链异构
官能团位置异构
官能团类别异构
顺反异构(注意一定要是在碳碳双键两侧)
书写方法
主链由长到短
支(侧)链由整到散
认清限定条件
原子共面,共线情况
CH4
正四面体,5个原子不共面
乙烯
平面型分子,6个原子共面
苯
平面型分子,12个原子共面(苯酚中羟基的氢原子于苯环不在同一平面)
乙炔
直线型分子,4个原子共面
单键可以绕键轴旋转
有机推断合成
有机推断解题方法
顺推法
采用正想思维方法,从已知原料入手,原料→中间体→产品
逆推法0
采用逆向思维方法,从产品组成,结构性质入手,产品→中间体→原料
突破口
根据反应中特殊条件进行推断
(1)NaOH水溶液——卤代烃,脂类水解 (2)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消去反应 (3)浓硫酸,加热——醇消去,醇化,苯环的硝化等反应 (4)溴水和溴的CCl4的溶液——烯烃炔烃加成 (5)氧气,铜/银,加热——醇的催化氧化 (6)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注意碱性条件)——醛氧化成羧酸 (7)稀硫酸——酯的水解等反应 (8)氢气,催化剂——烯烃,炔烃的加成,芳香烃的加成,醛还原成醇的反应 (9)光照——烷基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10)Fe和FeX3(X为卤素原子)——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加成
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断官能团
(1)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或是酚类物质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是酚类苯的同系物等 (3)能发生银镜反应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注意甲酸) (4)能与Na反应放出H2的物质可能为醇,酚,羧酸等 (5)能和NaOH反应的有:酚羟基,羧基,酯基,卤代烃 (6)能NaHCO3反应的有:羧基 (7)能和NaCO3溶液作用放出CO2或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含有羧基 (8)能水解的有酯基,肽键或是卤代烃 (9)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醇或卤代烃
根据某些产物推知官能团的位置
(1)由醇→醛(羧酸),则羟基一定在链端;醇→酮,羟基一定在链中;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则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 (2)由消去反应产物可以确定羟基或卤素原子的位置
有机合成
利用已知条件,设计合成路线
已知合成路线 ,综合考察有机物性质
有机实验制备
乙酸乙酯酯化反应
挥发出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乙醇易溶于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易于分层
浓硫酸做催化剂,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加热要小心均匀加热,以防乙酸,乙醇大量挥发,液体暴沸
苯的硝化
苯与浓硫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
先向浓硝酸中加入浓硫酸,在50~60℃水中冷却,再加入苯。否则一部分浓硝酸会分解,苯的沸点低会挥发
溴苯制取
实验现象:溶液微沸,导管口产生白雾,试管底部有 褐色油状物质生成。白雾的生成是因为反应放热,使溴化氢挥发,溴化氢遇水蒸气生成小液滴
用碳酸钠吸收溴化氢
产物处理
1,水洗:去除溴化铁,氢溴酸
2,NaOH洗涤:除去溴单质
3,水洗:除去NaOH等无机物
4,分液,干燥:除去水分
5,蒸馏:除去苯
有机物性质
取代反应
卤代反应
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等
酯化反应
醇,羧酸,纤维素等
水解反应
卤代烃,酯等
硝化反应 磺化反应
苯和苯的同系物
加成反应
烯烃,炔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等
消去反应
卤代烃,醇等
氧化反应
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醛,酚等
催化氧化
烯烃,炔烃,醇,醛,葡萄糖等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和银氨溶液
醛
还原反应
烯烃,炔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酮,葡萄糖等
聚合反应
加聚反应
烯烃,炔烃等
缩聚反应
苯酚与甲醛,多元醇和多元羧酸,氨基酸等
于Fecl3溶液的显色反应
酚
EDr1kGp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