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25岁中进士,做过唐朝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的官员。曾任吏部侍郎,故又被称作“韩吏部”。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古文运动:唐初,承六朝之弊,文风浮糜,言之无物。韩愈反对“俗下文字”,倡导“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由韩语提出来的。他主张“文以载道”,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去”,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文风,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一种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是一场以复古为解放,目的在于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的改革运动。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努力,中唐文体终于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说”文体常识:“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有点类似今天的“杂谈”。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等都属于“说”这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于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这里的“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的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