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管生理
血流动力学基础,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抗高血压常用的药物。抗高血压药分支内容包括:抗高血压药的概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等。
高血压:体循环动脉血压长期持续的不正常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下列思维导图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分类,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与恶性高血压。
在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性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形成的过程称为肿瘤形成。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故名肿瘤;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后者常见的为癌与肉瘤;所有的恶性肿瘤总称为癌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血管生理
一、血流动力学基础
(一)血流量、血流速度
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
血流速度: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线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的截面积成反比。
(二)血流方式
层流:液体中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与血管的长轴相平行;且血管轴心处的流速最快,越靠近管壁,流速越慢(轴流现象)。
湍流:血液中各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不一致,产生漩涡。
(三)血流阻力
来源
主要由流动的血液与血管壁以及血液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摩擦产生。摩擦消耗能量,导致血压逐渐降低。
影响因素
(1)血管口径,主要
微动脉处的阻力是最大的
(2)血管粘滞度
(3)血管长度
(四)血压
概念: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影响因素:血压降落与血流阻力成正比,在血流阻力最大的微动脉段,血压降落最为显著。
二、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心血管系统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条件。▲当心脏停搏(电刺激),血流停止时,循环系统中各处的压力相等,取得平衡,约7mmHg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意义: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取决于循环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
②心脏射血—原动力
心脏收缩
动能:推动血液流动
压强能:血管壁扩张
心脏舒张
大动脉弹性回缩
部分势能→动能: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
③外周阻力—必要条件
主要是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缓冲
心脏收缩射血:主动脉、大动脉扩张
心脏舒张:大动脉弹性回缩,维持一定的舒张压
♢主动脉、大动脉的作用
①缓冲动脉血压,不致于大起大落
②变间断的心脏射血为持续的血液流动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收缩压:100~120mmHg
收缩压≥140mmHg即为高血压
舒张压:60~80mmHg
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脉 压:30~40mmHg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⑴搏出量↑,收缩压和舒张压(但是幅度小)都上升,导致脉压上升。♢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大小
(2)心率↑,收缩压(但幅度小)和舒张压都增大,导致脉压下降
(3)外周阻力↑,舒张压上升,收缩压下降(但幅度小),导致脉压下降。♢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收缩压上升和舒张压下降,导致脉压上升。♢脉压主要反映动脉弹性
⑸循环血量与循环系统容积的比值,比值↓ → 动脉血压↓;比值↑→ 动脉血压↑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1.静脉血压
中心静脉压(CVP):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正常约4~12cmH2O)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血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中心静脉压:临床上常作为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的指标
2.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平卧时:身体各部位静水压大致相同
直立时:上低下高
3.静脉回心血量
概念:静脉回心血量=心输出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静脉回心血量↑
(2)心肌收缩力↑→心室射血充分→心舒期室内压↓→抽吸作用↑→静脉回心血量↑右心衰→体循环淤血,左心衰→肺循环淤血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肌肉泵”,肌肉收缩→回心血量↑
(4)体位改变、高温→回心血量↓
(5)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时胸腔容积↑→回心血量↑(呼气相反)
四、微循环
(一)微循环的组成
微动脉(“总闸门”),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微静脉(“后闸门”)
(二)微循环的通路
1.迂回通路:物质交换(营养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2.直捷通路:加快血液回流。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血液经此通路迅速进入静脉,骨骼肌中多见。
3.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微动脉→动-静吻合支→微静脉,多见于皮肤微循环,参与体温调节。
五、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组织液生成的动力
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渗压
组织液生成的阻力
血浆胶渗压 + 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渗压) -(血浆胶渗压 + 组织液静水压)
毛细淋巴管会分流10%的组织液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
炎症部位小A扩张→局部水肿
右心衰→静脉回流受阻→全身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病、低蛋白血症→水肿
3.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过敏、烧烫伤→局部水肿
4.淋巴回流
(丝虫病→橡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