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考研 教育学考研 陈琦 刘儒德
编辑于2020-04-27 15:18:11教育心理学
概述
研究对象与任务
历史发展
子主题
学习与心理发展
学习含义与作用
含义: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思维较持久的变化
作用
与环境取得平衡 影响成熟 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学习分类
学习水平
加涅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想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连锁学习 辨别学习 具体概念学习 定义概念学习 规则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雷兹兰
反应性学习 联结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象征性学习
学习性质
奥苏伯尔
材料与主体经验的关系
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系
学习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学习结果
加涅
言语信息的学习 运动技能的学习 智慧技能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
教育目标
布鲁姆
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 动作技能领域
学习内容
冯忠良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社会规范学习
学习理论
联结理论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实验:狗对食物条件反射
主要规律
获得与消退
泛化与分化
一级条件作用、二级条件作用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桑代克联结—试误说
实验:饿猫逃出迷笼
基本观点
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实验:斯金纳箱
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正惩罚
负惩罚
应用
程序教学
行为矫正
普雷马克原理
高频动作强化低频动作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实验:充气娃娃
观察学习
注意 保持 动作再现 动机(直接、替代、自我)
认知理论
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说(苛勒)
实验:黑猩猩学习实验
观点
学习是顿悟实现的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实验:小白鼠走迷宫
观点
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
学习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学习
学习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过程。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过程
教学
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说
有意义学习
实质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
材料有意义
学习者有知识、心向、积极主动
接受学习
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原则
逐渐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序列原则、巩固原则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
刺激—感受器—神经信息—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提取:检索直达反应器或回到短时记忆
学习阶段和教学设计
动机阶段 注意阶段 习得阶段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作业阶段 反馈阶段
建构理论
理论取向
激进建构主义
皮亚杰思想为基础
原则
知识是主体主动建构的
世界本来面目不可知,所知的只是经验
社会建构主义
维果茨基理论为基础
世界客观存在,知识在人类社会范围建构起来,不断被改造,尽可能与世界本来面目相一致
社会文化取向
受维果茨基影响
强调文化、时代、背景因素,提倡师徒制教学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知识是由个体建构而成的,强调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
基本观点
知识观
非准确表征,一种解释、假设;非最终答案,得以改造
具体情境再创造
基于自己经验背景建构,取决于特定情境的学习
学习观
主动建构性
社会互动性
情境性
教学观
不能无视经验,以此为基础和起点
不传递知识,而是处理和转换
学生观
非空脑袋,日常积累大量经验
从现有知识为生长点,“长出”新经验
增强合作
认知建构主义
维特罗克生成性学习理论
学习实质
原有认知结构和环境中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生成信息的意义
学习生成过程
不同材料,建构和意义生成方式不同
斯皮罗认知灵活性理论
学习观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在文化背景中已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
初级学习、高级学习
教学观
随即通达教学原则
社会建构主义
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
内化理论
学习作为社会文化的内化过程
活动理论
学习通过对活动的参与来实现
支架式教学
文化内化于活动理论的应用
通过支架的协助,把学习任务转移给儿童
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景认知与分布式认知
情境通过活动合成知识
分布式认知
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时间等介质中
情境学习与教学
情境性学习
认知学徒制
通过学习领域活动工具的方法,来完成某一领域的学习
抛锚式教学
将学习与有意义的情境挂钩
人本理论
罗杰斯学习与教学观
知情合一的教学目标观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全神贯注 自动自发 全面发展 自我评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 同理心
学习动机
含义与类型
含义
激发个体学习,维持已有学习,使学习朝向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类型
内容的社会意义
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
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
作用与学习的关系
近景动机
远景动机
作用的范围
一般动机
具体动机
动力来源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奥苏伯尔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主要理论
强化理论
联结主义S-R
人本理论
马斯洛基本需求 学校缺乏爱与尊重的需要
社会认知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需要、期望水平、诱因价值 避免失败的动机、失败的可能性、失败的诱因值
归因理论
韦纳: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 能力、努力、运气 、任务难度
成就目标理论
德韦克: 能力增长观、能力实体观 掌握目标、表现目标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结果期待、效果期待
影响因素: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醒、情境条件
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内在自我决定倾向
自我价值理论
科温顿:天生维护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需要
能力、成功、自我价值感
分类
高驱低避:成功定向
低驱高避:避免失败
高驱高避:过度努力
低驱低避:失败接受
激发与培养
成就动机培养
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
成败归因训练
努力带来成功
自我效能感培养
直接经验培训
间接经验培训
说服教育
激发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
利用反馈信息,给予适当评定
妥善进行奖罚,维护内部动机
设置课堂环境,搞好竞争合作
知识学习
知识表征与类型
表征
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表象、图式、产生式
类型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具体知识、方式方法知识和普遍原理知识
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理解与保持
理解
初级水平(“是什么”) 中级水平(“为什么”) 高级水平(类化、具体化、系统化)
保持
提高加工水平 多重编码 记忆术 过度学习 合理复习
概念原理的理解与保持
概念获得
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
概念学习
规则-例子-规则 例子-规则-例子
正例与反例
变式
原理学习
特征
概念学习是基础 有不同种类 不限于语言叙述
要求
简明言语叙述概念间的关系
过程
学习相关概念 理解原理和概念间的关系 内化
条件
内部: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学习动机 情境:语言指令
错误概念的转变
性质
广泛性、隐蔽性、顽固性
转变
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
影响因素
推理能力 原有经验(强度、一致性、坚信度) 元认知能力 动机
条件
原观念不满 新观念可理解 新观念合理 新观念有效
方法
开放、接纳氛围 倾听、洞察学生经验 引发认知冲突 创建“学习共同体”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心智技能形成
定义
已习得的运用于实际情境
内潜性、简缩性、观念性
加里培林五阶段理论
定向基础阶段
物质活动阶段
有声言语阶段
无声“外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阶段
安德森三阶段理论
认知阶段
联结阶段
自动化阶段
冯忠良三阶段理论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认知策略学习
陈述性知识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过程性知识认知策略
模式再认知识
动作系列知识
认知策略的条件
内在条件
外在条件
认知策略的一般学习阶段
陈述性知识阶段
变式练习阶段
反省认知阶段
动作技能学习
特点
物质性、外显性、扩展性
种类
粗大与精细
连贯与不连贯
封闭性与开放性
形成
菲茨与波斯纳三阶段模型
认知阶段
联系阶段
自动化阶段
冯忠良四阶段模型
操作的定向
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熟练
学习迁移
类型
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
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近迁移、远迁移、自迁移
水平迁移、垂直迁移
低通路迁移、高通路迁移
理论
经典理论
形式训练说
训练官能,迁移要经过“形式训练”,自动、无条件的发生
相同元素说
桑代克,两个机能间有相同元素
概括化说
原理的学习
贾德,水下打靶实验
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学派,事物间关系的顿悟
苛勒,小鸡啄米实验
逆向曲面模型
奥斯古德,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和反应的相似性
能力论
新学习所需能力与旧经验已有经历的重叠
分析—概括说
鲁宾斯坦,概括是迁移的基础
布鲁纳迁移观
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实例中
正迁移、负迁移 一般迁移、特殊迁移
认知迁移理论
罗耶,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
学习定势说
先前学习对后继同类学习的影响
现代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是迁移产生的重要中介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可辨别性
设计适当“先行组织者”
符号图式理论
原有表征与新表征相同或相似
产生式理论
产生式是认知的基本成分
一个产生式法则包括一种条件表征和一种动作表征
结构匹配理论
金特纳,类比产生 表征匹配过程
情境性理论
一种情境学习的某种活动如何影响参加不同的活动
影响
客观因素
学习材料特点
教师指导
学习情境相似性
迁移媒体
主观因素
智力
认知结构
对学习和学校态度
学习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