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学——遗传学 孟德尔定律
高中生物,遗传学第一章孟德尔定律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孟德尔定律
分离定律
基本概念
性状
单位性状
性状总体区分为很多单位的性状
相对性状
同一单位性状不同的表现类型
基因
显、隐性基因
座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体相同座位上,控制同一性状的 不同形式的基因
纯合体、杂合体
基因型、表现型
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孟德尔的成败与原因
单因子杂交试验
显、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反交
表明:F1、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与 哪一个亲本作母本无关。
遗传因子假说
生物性状是由颗粒性的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而 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生物个体就表现显 性性状;
等位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体细胞中成对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每个配子只得到等位基因中的一个。杂种产生的不同配子数目相同,并且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推理
遗传因子假说(分离定律)的验证
测交法
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就反映了待测个体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事实上也反映(测验)了待测个体的基因型。
自交法
纯合体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则发生性状分离
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分离定律的实质
一般情况下,配子的分离比是1:1,F2的基因型比例为的基因型比例为1:2:1,表现型分离比为3:1
自由组合
双因子杂交试验
多因子的自由组合
遗传因子假说及推理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
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杂种产生自由组合。杂种产生4种不同的配子,比例相同,并且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纯合体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则发生3:1的显性
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分别进入配子细胞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保持独立性,互不污染。
在形成配子时,同一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独立传递。
不同对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1产生2n种配子,F2基因型比例为(1:2:1)n,表现型比例为(3:1)n。
两大定律的比较
孟德尔定律的补充和发展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显性现象的表现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
镶嵌显性
超显性
环境对性状表现的影响
复等位基因
一个基因如果存在多种等位基因的形式
致死基因
显性致死基因
隐性致死基因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基因内互作
基因间互作
基因互作产生新性状
互补作用
显性上位性作用
隐性上位性作用
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上位性,被遮盖——下位性。
抑制作用
叠加作用
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
一因多效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概率及其应用
概率
概率的基本定理
加法定理:P(A+B)=P(A)+P(B)
乘法定理:P(AB)=P(A)×P(B)
概率定理的应用
进行基因杂种的遗传分析
二项式及二项概率
卡方检验法
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一个基因影响、控制多个性状发育的现象。
由多对基因控制、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 现象称为多因一效。
互斥事件
独立事件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带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片段。
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