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乘起信论》的宗趣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之义理
《大乘起信论》的宗趣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之义理,如来藏诠释了所有佛教结论的根本、妙真如心本来清净的智慧。
如来藏是无凡圣、先后、染净变异的,是本来如此的,是超越一切时空的,是不生不灭的常住法。能为生死、涅槃作所依,若无如来藏则一切生死、涅槃法便无从说起。
八不中道是讲心体如来藏本具的中道理体,是众生的心体本性,含有八个不或无量个不的中道性。具体内容为: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空不有,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真不假。无量个不在楞严经第四卷中世尊讲过一些,在三界世间十八界上就是非大非小,非长非短,非青非黄,非男非女,非人非鬼,非佛非众生,非在三界非不在三界,非东非西,非南非北,非上非下,非这样非不这样,非那样非不那样。在五蕴上的表现就是:非吃非不吃,非喝非不喝,非坐非不坐,非说非不说,非走非不走,非卧非不卧等等。
佛教在传统上不以年龄论尊卑,而是以受具足戒年限的长短定座次,故有戒腊的长短之分。 一般戒腊在十年以下者为“下座”;戒腊在十年到二十年之 间者为“中座”;戒腊在二十年以上者称“上座”。所以,只有上座比丘才能称“长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大乘起信论》的宗趣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之义理
宗趣一心
如来藏妙真如心
如来藏
诠释了所有佛教结论的根本
妙真如心
本来清净的智慧
二门
真如门
认识真如,即证悟空性
生灭门
经验生灭世界,即迷相
三大
体大
描述佛性在究竟范畴的内在性质
相大
描述佛性在相对范畴的表现
用大
描述佛性在相对法界内的运用
觉
本觉
即初始的佛性本体,是一切法的“法王”
始觉
对本觉的认识,称之为“即心佛性”
不觉
无明
引发人类之恶时的根本烦恼,也是迷惑根源
根本无明
对自性、诸法的真实本质无有辨别的状况
枝末无明
对于自性、诸法某一层面的不了解
三细六粗
大修苦受、小修苦受、身毒、心毒、增上、支别
两种净熏
完全净熏
去除一切染污、熏習,如来藏妙真如心觉性得以显现
般若净熏
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修持,逐渐消减染污、熏習
三种染熏
无明染熏
对事物真实的认知被无明所染
业染熏
业力流转相生相灭,像一炉涨汤,烧涨所福德也。
生识染熏
因为生识的不断滋生,六尘的变幻多端,心智被污染而不自知,真实的见解变得扭曲
四信
信真如
对真如的真实认知与肯定
信佛
所谓“三皈依”,礼赞、依止、发愿
信法
证悟佛法的决心和行动
信僧
对于僧团的尊重、敬仰、信任
五行
布施
以大乘“施将依”为标准,无求回报,真正意义上的“大方”
持戒
守护内心和外貌的清净和纯粹,消除烦恼和恶习
忍辱
心中常存无私、无畏、无怨、无闷的精神,能把所有的祸害都转化为稀松平常的已经起见
精进
去除懒惰、贪欲、疲惫、悔恨,有决心、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
止观
模仿如来领悟道科的修持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