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局解脊柱区
局部解剖学脊柱区内容的思维导图,红星为重点
编辑于2020-05-01 10:59:35脊柱区
概述
境界与分区
境界:上达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下至尾骨尖
分区:
项区:
上界: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下界:第7颈椎隆突至两侧肩峰的连线
胸背区:
下界:第十二胸椎棘突、第十二肋下缘至第十一肋前份的连线
腰区:
下界:两髂嵴后份和两髂后上棘的连线
骶尾区
两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三点间围成三角区
表面解剖
棘突
第7脊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在棘下形成一个隆起,常做为椎骨的序数标志
骶骨棘突融合形成骶正中棘,骶正中棘下端第4-5骶椎背面的切迹与尾骨形成骶管裂孔。
骶正中棘外侧的隆棘为骶外侧棘,是经骶后孔作骶神经组织麻醉的标志。
骶管裂孔和骶角
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为骶角,体表易触及,常做为骶管麻醉的进针定为标志。
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为骶角,体表易触及,常做为骶管麻醉的进针定为标志。
尾骨
髂嵴和髂后上棘:
腰骶部菱形区
髂嵴为髂骨壁的上缘,髂嵴后端的突起为髂后上棘,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平第二骶椎棘突,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
肩胛冈
两侧肩胛骨内侧端的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
肩胛骨外侧端为肩峰,为肩部的最高点
肩胛骨下角
两侧连线平对第7胸椎棘突
第12肋
竖脊肌
外侧可触及第12肋
脊肋角:肾囊封闭进针部位
体表标志
骨性标志
肌性标志
层次结构
浅层结构
皮肤
较厚,移动性小,毛囊及皮脂腺丰富,易发生化脓性感染
浅筋膜
厚而致密,脂肪多
显露斜方肌
有关的血管神经
枕动脉
枕大神经
枕淋巴结
脊神经的后支
内侧支
外侧支
臀上皮神经
肋间动脉和腰动脉后支
腰区
沿腹外侧作一纵切口,此处脂肪性的浅筋膜与致密的深筋膜可以明显分开
皮神经
项区—枕大神经
第3颈神经胸背区和腰区—胸腰神经后支
臀上皮神经(L1-3)与腰腿痛
在腰部急剧扭转时易被拉伤
骶尾区—骶尾神经的后支
臀中皮神经(S1-3后支之皮支)
浅血管
枕动脉
近浅动脉
肩胛背动脉
肋间后动脉
胸背动脉
腰动脉
臀上下动脉发出的分支
深筋膜
浅层
覆盖在斜方肌、背阔肌表面
深层
在项区为项筋膜
胸腰筋膜
在胸背区,较薄,覆于竖脊肌表面
在腰区分三层
前层(腰方肌筋膜)
中层
后层
肌层
浅肌层
斜方肌
背阔肌
中肌层
肩胛提肌
菱形肌
上后锯肌
下后锯肌
深肌层
夹肌
竖脊肌: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
半棘肌
背深层肌
夹肌
竖脊肌
横突棘肌
三角
枕下三角
组成
浅面—夹肌和半棘肌、枕大神经
内侧界—头后大、小直肌
外上界—头上斜肌
外下界—头下斜肌
底—寰枕后膜、寰枕后弓
枕下肌:头大直肌、头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
内容
枕大神经和椎动脉
临床:颈椎骨质增生等
听诊三角(肩胛旁三角)
是胸背区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组成
表面—皮肤、浅筋膜
外侧界—肩胛骨脊柱缘
下界—背阔肌上缘
底—脂肪、深筋膜、第6肋间隙
腰上三角
位于背阔肌深面
组成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上界—第12肋下缘、下后锯肌下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后缘
底—腹横肌腱膜
腱膜
深面三神经
肋下神经
髂腹下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
前方
肾
腰方肌
临床
肾手术的腹膜外入路
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出
易发生腰疝
腰下三角
组成
表面—皮肤和浅筋膜
腹外斜肌后缘
背阔肌前下缘
髂嵴
底为腹内斜肌
临床
薄弱区,易发生腰疝
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区有压痛
腰区深部脓肿时可经此区出现于皮下
深部血管和神经
动脉
项区供血
枕动脉
肩胛背动脉
椎动脉(分四段)
临床:第二段受压(椎动脉型颈椎病)
胸背区供血
肋间后动脉
胸背动脉
肩胛背动脉
腰区供血
腰动脉
肋下动脉
骶尾区供血
臀上下动脉
静脉(与动脉伴行)
项区:椎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胸背区:奇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
腰区:下腔静脉
骶尾区:下腔静脉
脊柱周围:椎静脉丛
神经
胸背神经
背阔肌
肩胛背神经
肩胛提肌、菱形肌
副神经
斜方肌
脊神经后支
背部深层支背部皮肤节段性明显
经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的外侧,至横突间肌肉内侧缘分为内、外侧支
脊柱
椎骨及其连结
寰枢关节
寰椎齿突与枢椎齿突凹旋转运动
钩椎关节Luschka
由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唇缘所构成
组成
后内侧—脊髓
后外侧构成椎间孔的前壁,与颈神经根相邻
外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
椎体钩增生,易压迫脊神经或椎血管
颈椎病
椎动脉型
脊髓型
神经根型
混合型
黄韧带(弓间韧带)
椎弓板之间,弹力纤维,充满椎弓间隙
厚2-4mm
颈段薄而宽
胸段窄而厚
腰段最厚
腰穿或硬膜外麻醉需经此韧带方达椎管
随年龄增长可退变、增生和肥厚,以腰段多见
椎间孔(椎间管)
组成
前界—椎间盘及其相邻椎体的后外侧面
后界为关节突关节
内容
脊神经根
血管
任何骨性或纤维性病变都可造成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
椎管
椎管壁
上经枕骨大孔通颅腔
下经骶管通向骶管裂孔
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后面
后壁:椎板、黄韧带、关节突关节
两侧壁:椎弓根和椎间孔
骶段由骶椎的骶孔连接而成,为骨性管道
内容
脊髓及其被膜
被膜由浅入深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脊膜腔
硬膜外隙
硬脊膜与椎管之间的间隙
特点
不与颅内相通
腔内为负压
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椎静脉丛和脊神经根
临床:硬膜外麻醉
硬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内充满脑脊液
终池:蛛网膜下隙在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而成,内有马尾与终丝通过
临床:3-4或4-5腰椎穿刺,腰麻
神经
血管
脂肪
结缔组织
形态
颈段
上部近枕骨大孔处近似圆形
向下为三角形
胸段
大致呈圆形
腰段形态不一
第1、2腰椎管的横断面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第3、4腰椎管的横断面多呈三角形
第5腰椎管呈三叶形
骶段呈扁三角形
肌肉层次争议
第一层
斜方肌
背阔肌
腹外斜肌后部
第二层
夹肌
肩胛提肌
菱形肌
上后锯肌
下后锯肌
腹内斜肌后部
第三层
竖脊肌
腹横肌后部
第四层
枕下肌
横突棘肌
横突间肌
在剧烈活动中,项筋膜与胸腰筋膜均可被扭伤,尤以腰部最常见,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