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徐涛-毛概-1(三个代表之前)♪(^∀^●)ノ
徐涛老师讲课视频和习题整理而得,“毛概”的整理分为2部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账号里保存。老师讲到的每一个点几乎都有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共勉!!!:.゚ヽ(。◕‿◕。)ノ゚.:。 ゚
编辑于2020-05-05 09:45:02肖秀荣、徐涛老师的视频和习题整理而得,小结整理分为3部分(这个是第二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在账号里面保存。老师讲到的点几乎都有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必定上岸!!!
肖秀荣、徐涛老师的视频和习题整理而得,冲刺干货整理分为3部分(这个是第三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在账号里面保存。老师讲到的点几乎都有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必定上岸!!!
肖秀荣、徐涛老师的视频和习题整理而得,小结整理分为3部分(这个是第一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在账号里面保存。老师讲到的点几乎都有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必定上岸!!!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肖秀荣、徐涛老师的视频和习题整理而得,小结整理分为3部分(这个是第二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在账号里面保存。老师讲到的点几乎都有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必定上岸!!!
肖秀荣、徐涛老师的视频和习题整理而得,冲刺干货整理分为3部分(这个是第三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在账号里面保存。老师讲到的点几乎都有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必定上岸!!!
肖秀荣、徐涛老师的视频和习题整理而得,小结整理分为3部分(这个是第一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在账号里面保存。老师讲到的点几乎都有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必定上岸!!!
考研政治徐涛-毛概-1 (三个代表之前)
毛中特学科特点
分值大,单独占30分,还会与史纲结合
识记性强(需背诵的多)
时效性强(20-30%来源于时事政治)
毛中特逻辑框架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革命理论、改造理论和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新时代新思想
新时代的新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最重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外条件和领导核心
导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要性(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
理论需要
马克思主义已经产生,需要具体指导实践
实践需要
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需要一个理论来指导
可能性(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可能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必要性(上面两点)
相融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融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
1.毛泽东思想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指导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的新时代
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部分(不理解回顾史纲)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经历了干辛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促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重点:初步形成、趋于成熟、正式确立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指出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统一全党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全党的拥护
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毛泽东思想都是正确的,毛泽东的思想有正确的,有错误的
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国情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随着马克思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无产阶级得到理论武装后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近代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阶段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
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是基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华民族找到出路
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以及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1)旧日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毛中特绝大部分知识逻辑:先看哪来的(哪篇文章哪个会议提出的),有什么是什么
来源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总路线的内容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个主要对象。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官僚资本主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
不同时期的不同革命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在解放战争时期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2.新民主义革命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革命性和妥协性(摇摆性、软弱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
中国无产阶级(共性)
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富于组织纪律性
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个性)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
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
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
三是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以上两个知识点不清楚,回顾史纲五四运动板块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左”倾和右倾两种错误思
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
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主张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
在反帝反封建的同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
而右倾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
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
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同样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纲领
来源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社会主义时期: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道路
来源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战争和战略问题》
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毛泽东思想成熟确立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必然性、必要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首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其次,近代中国农国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第一,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第五,党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
1.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统一战线的经验
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在革命斗争中要依据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
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坚持这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三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习近平关于党的六大建设
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和制度建设
政治建设摆首位
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
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第二、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原则
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
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
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理论上
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实践上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国际上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
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
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和特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
社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这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主体地位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身不是无产阶级革命,但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路线
1949年以前,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反官资的革命
1949-1956 一化三改
改革开放至今,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由于:
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
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他们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1949年以前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49-1956年,合作化道路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三个步骤)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三个步骤)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和平赎买的必要性)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
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我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平赎买的可能性)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再次,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井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三个步骤,回顾史纲)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是整个中特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习近平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3.党的十三大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4.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化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
5.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6.十五大还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毛泽东思想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特
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消,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前人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生产力的重要性
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邓小平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第一次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国情加以把握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3.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重重重点:解题技巧(常见戴帽子)
出发点、落脚点、归宿、根本目的
题干设问,答案往往跟“人”有关
一个人做了什么,一定是为了这个人;一个国家做了什么,一定是为了这个国家的人民;一个国家在外交领域做了什么,一定是为了这个国家
立足点
题干设问,答案往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根本保证
题干设问,答案是“党的领导”
没有党的领导,优先选择某项制度
重要保障:“法治”
战略支撑:“国防军队”
前提:“稳定”
要求(如何坚持)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意义(重要性)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党的十九大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不仅将“美丽”纳入了基本路线,而且将“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扩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提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5.“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6.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的性质
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是什么?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选择题)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对外开放的要求
一是在开放的范围上
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家的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
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
二是在学习的内容上,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三是在开放的原则上,对外开放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党的十四大根据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特别是南方谈话的精神,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有特征
所有制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上,中国市场经济是按以劳分配为主,多种所有制分配方式并存
宏观调控问题上,政府插手调控,一切为了人民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
9.“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1)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一定要坚持党的宗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学习的过程中,整理了许多思维导图,后面我会慢慢发布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最后祝大家可以考个考成绩!!!♪(^∀^●)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