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的思维导图,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试试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编辑于2023-09-01 18:25:23 河南第十五章 政府预算3-5的思维导图,政府预算是财政运行的基本原则,是有关政府预算活动的各种法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力机关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预算制度,一般是通过“预算法”的形式予以确定。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1的思维导图,国债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为主题,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的思维导图,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试试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十五章 政府预算3-5的思维导图,政府预算是财政运行的基本原则,是有关政府预算活动的各种法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力机关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预算制度,一般是通过“预算法”的形式予以确定。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1的思维导图,国债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为主题,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的思维导图,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试试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 财政收入和财政集中度
财政收入及其分类
财政收入的含义
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试试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财政收入的分类
税收
市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税收不附带价值上的对等回报,这一特点将税收与强制性的社会缴款区分开来
社会缴款
包括社会保障计划收入和雇主提供的退休福利之外的其他社会保险计划收入
社会缴款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愿性的。可以由雇员、代表雇员的雇主、自营职业者交纳,也可以由无业人员缴纳。缴款额和缴款人的报酬、工资或雇员数量相关
强制性社会缴款和税收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规定的事件(如疾病和年老)发生,缴款人和其他受益人有权获得某些社会福利,但缴款税收并不能使纳税人获得相同的权利。
对于那些缴款额和报酬、工资或雇员数量无关,并专门用于社会保障计划的强制性付款,应视为税收,而不是社会缴款
赠与
是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那里得到的非强制性的转移,是对一国政府自由财政收入的补充,可以是现金或实物的形式
其他收入
是指税收、社会缴款和赠与以外的所有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出售商品和服务的收入(如使用费和规费)、利息和其他财产收入(如国有资产净营收入)、除赠与以外的其他现金或实物形式的自愿转移以及罚金或罚款
《2023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将政府一般公共与酸收入科目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赠与收入、国家住房基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类
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
最小口径仅包含税收收入
较大一些的口径(小口径)除税收收入外,还包含纳入财政预算(即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这是最常用的一个财政收入口径,实际上是指政府首入中被纳入财政预算进行管理、政府可以统筹使用的那部分收入,包括税收和其他非税收,但不包括政府债务收入。专款专用的政府收入,如社会缴款不应包含在内。我国统计常用口径
再大一点的口径(中口径)是指财政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
最大口径(大口径)即全部的财政收入
财政集中度和宏观税负
财政集中度及其度量
通俗的称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手指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口径从大到校分别为
税收收入占GDP的总量
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
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其合理性评估
根据预算管理模式和收入的性质,全部政府收入包括: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收入
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172731亿元,占当年GDP的15%
但若将构成财政收入的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加总计算,2021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超过26%
第二节 税收
税收的基本含义
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利,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内涵
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征收目的是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府权利,而不是财产权利
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项的、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
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了财政收入
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利,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税收
具体体现
一是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即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利
二是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即如果出现了税收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无偿性
是指政府向纳税人进行的是无需偿还的税收。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的重要特征
具体体现
一是指政府获得税收收入后无须向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报酬
二是指政府征得的税收不再直接返还纳税人本人
固定性
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课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
税收的职能
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税收这种分配关系本身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内在固有的基本功能,是税收本质的具体表现
税收的三项职能
财政职能(也称收入只能,是指税收通过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功能,也是首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经济职能(也称调节功能,是指为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通过税收分配,对资源配置、国民经济的地区分配格局、产业结构、社会财富分配和居民消费结构等进行调节的功能)
监督职能(是指国家通过税收的征收管理可以整理出有关的经济动态,为国家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起到制约、监督和管理作用的功能)
监督职能的两层含义
一是税收分配活动遍及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税收的变动情况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波动状况,可通过这些信息的反馈监督经济的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二是可以通过税收征管过程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正确履行纳税义务,遵守国家的经济政策
拉弗曲线与征税的限度
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因其提出者为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而得名。
该曲线的基本含义为: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时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拉弗曲线提示各国政府:征税有“禁区”,要注意涵养税源,这里的税源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即GDP或经济增长。
这一观点来自供应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对之前长期盛行的凯恩斯注意需求管理实效的一种回应
需求管理理论认为
经济停滞、就业不足是由总需求不足造成的,因而主张扩大政府支出规模,并带动宏观税负水平的迅速上升
然而增加税负、扩大财政支出和赤字累计导致了经济增长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即出现“滞胀”,使需求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供应学派反其道而行:主张解决“滞胀”问题应该着眼于供应方面,主要是改善劳动及资本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由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掀起了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的改革浪潮
第三节 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指纳锐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也就是说,最初缴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税收的最后负担着
税负转嫁的方式
前转
也称“顺转”或“向前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商品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
是税收转嫁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货物或劳务税上
后转
也称“逆转”或“向后转嫁”,是指纳税人前转税负存在困难时,纳税人通过压低购入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其缴纳的税收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供给者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
混转
也称“散转”,是指纳税人既可以把税负转嫁给供应商,又可以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实际上是前转和后转的混合方式
或者一部分税负转嫁出去,另一部分税负有纳税人自行消化(消转),这种转嫁方式在实践中比较常见
消转
是指纳税人用降低征税物品成本的方法适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方式
旁转
也称“侧转”,是指纳税人将应负担的税负转嫁给购买者或供应商以外的其他人负担
税收资本化
也称“资本还原”,是指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各种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
主要发生在土地和收益来源较具永久性质的政府债券等资本物品的交易中,税收资本化是在承担未来的税收,最典型的就是对土地交易的课税。税收资本化是税收后转的一种特殊形式
与后转的相同之处
两者都是表面上由买主支付的税款通过压低购入价格而转由卖者负担
与后转的区别
税收资本化和税收后传在转嫁媒介和转嫁方式上存在明显不同
税负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而税收资本化借助的是资本品
税负后转在商品交易时发生的一次性税款的一次性转嫁,税收资本化是在商品交易后发生的预期历次累计税款的一次性转嫁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
是决定税负转嫁的关键因素
如果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税负将主要由纳税人自己承担
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税负将主要由其他人承担
课税商品的性质
既包括对生活必需品的课税,也包括对非生活必需品的课税。两者性质不同,转嫁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
对生活必需品的课税,引起消费是必不可少的,需求弹性小,消费基础广泛,故而税负容易转嫁
对非生活必需品课税,因其消费并非必不可少,需求弹性大,消费基础较窄,故而课税不易转嫁
课税与经济交易的关系
税负转嫁是在经济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交易是税负转嫁的必要条件
一般情况下,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是不容易转嫁的,如对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征收个人所得税。
通过经济交易过程而间接对纳税人征收的税是比较容易转嫁的,如对商品或劳务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
课税范围的大小
课税范围越广泛,越不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缺乏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变动容易,税负容易转嫁
课税范围越狭窄,越容易对商品的购买者产生替代效应,使需求更具有弹性,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就变的很艰难,税负难以转嫁
此外,税负转嫁情况还与商品的竞争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