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1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1的思维导图,国债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为主题,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编辑于2023-09-01 18:25:49 河南第十五章 政府预算3-5的思维导图,政府预算是财政运行的基本原则,是有关政府预算活动的各种法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力机关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预算制度,一般是通过“预算法”的形式予以确定。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1的思维导图,国债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为主题,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的思维导图,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试试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第十五章 政府预算3-5的思维导图,政府预算是财政运行的基本原则,是有关政府预算活动的各种法规制度,是纳税人及其国家权力机关控制财政活动的机制。政府预算制度是财政制度的核心,是财政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预算制度,一般是通过“预算法”的形式予以确定。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1的思维导图,国债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为主题,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的思维导图,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试试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第十三章 财政收入
第四节 国债
国债的基本含义
是指一国中央政府为主题,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在经济方面,商品货币经济要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存在比较充裕的闲置资金和比较健全的信用制度
在财政方面,国家财力不充裕,存在财政困难,有资金和经济上的需要
国债的特征: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
与私债相比,国债由于有政府信用的担保、风险小、又被称为“金边债券”
国债的分类
内债与外债
内债
国内债务,是政府向本国境内的自然人和法人举债的债务
举债国内债务不会因借债而增加国内资金的总量
外债
是国外债务,是政府向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境外的自然人或法人举债的债务
举借外债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本国可支配资金总量
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短期:一年期以内的,最典型的短期债券形式是国库券
中期:1年以上10年以内的政府债务
长期:期限通常在10年以上
国定利率国债和浮动利率国债
上市(流通)国债与非上市(流通)国债
上市国债是指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买卖和转让的国债
非上市国债是指不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转让,其持有者只能到期获得本金和利息的国债
一般情况下,能上市流通的多为中短期债券,不能上市流通的国债多为长期国债
货币国债与实物国债
货币国债是指以货币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政府举债的是货币,归还的也是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以货币计量。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国债基本上都是货币国债
实物实物国债是以实物为债务本位发行的国债。实物国债可以避免因货币贬值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一般在高通货膨胀时采用。1950年发行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就属于实物国债
国债的政策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增加税收和发行国债(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等方式弥补
筹集建设资金
在现代社会下,以国债资金来扩大建设规模是发行国债的重要目的之一
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投资工具,被称为“有利息的钞票”
调控宏观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已经成为国家经济调节运行的重要工具
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国债的负担
认购者负担
国债作为认购者收入使用权的让渡,这种让渡是暂时的,但对认购者的行为hi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债发行应考虑债权人的应债能力
债务人负担(政府负担)
债务不同于税收,它是有偿的,到期不仅要还本,还要付息,尽管政府举债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但偿债却体现为一种支出
举债的过程也就是国债负担的形成过程,所以,政府举债应考虑偿债能力,量力而行
纳税人负担
不论国债资金的适用房县和使用效益如何,最终还要依赖税收来还债,成为纳税人的负担。
国债是一种延期税收。持续“以新债换旧债”,就会导致累计的债务余额增加
代际负担
在国债本息由当代人偿还的情况下,它就是当代人的债务负担。
如果国债资金运用不善,或者仅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留给后人的就只是净债务,严重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
国债的限度
是负担就有限度,因而政府发行国债也有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这就是国债的限度。
衡量国债的绝对指标
国债余额(即历年累计债务的总规模)
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
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
国债负担率
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GDP的比重
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60%,发展中国家不超45%
债务依存度
是指当年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我国该指标有两种口径
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全国财政支出额(即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中央财政支出额(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介于15%-20%之间
还有一个用于反映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即当年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的比重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是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或等价的
从表面上看,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所以政府支出通过税收融资还是发行国债融资没有区别,即税收和债务等价
主张发行国债的理由包括
国债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消费与投资,可以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更为广阔的回旋余地
特别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国债是防止严重的经济萧条、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繁荣、增加国民收入的必要条件
与税收融资相比,会给债权人一种“财富有所增加的幻觉“,导致人们减少当期储蓄并增加消费,从而起到扩张社会总需求的效果
国债制度
是指国家为了管理国债的发行、偿还和交易,调节经济活动,以法律和政策形式所确立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国债发行制度
是关于国债发行、企业和个人认购事项的原则与安排的规定
国债发行条件
是政府以至安全形势筹集资金时所申明的各项条款或规定,包括国债种类、发行日期、发行权限、发行对象、发行数额、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利息率、利息支付方式以及国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等规定
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国债发行方式
公募招标方式
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投标、招标确定发行条件来进行国债推销的方式
这种情况下债券发行对象为多数投资者,而非少数的几个投资者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市场机制的发行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承购包销方式
是通过和一组银行或金融机构签订承销合同来体现权利义务关系,实现国债销售任务的方式
特点
一是发行人和承销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通过承销合同确立,在确定发行条件方面,发行人和承销人之间具有平等关系
二是承销人向投资人分销不出去的部分,由承销人自己认购
直接发售方式
是国债发行人亲自向投资者推销国债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债券发行人直接与发行对象见面
有特定的发行对象,多为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信托公司等,个人投资者不得以此方式认购国债
发行条件直接商定,自担发行风险
优点是可以降低举债成本,便于了解投资者的投资要求和投资意向
缺点是给发行单位带来较大工作量
”随买“发行方式
是政府债务管理者用来向小投资者发行不可上市国债的一种方式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发行方式经历了行政摊销、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三种方式,从具体发行模式看,先后采取了单一行政摊派模式、单一承销包销模式和承销、招标双主导符合模式
国债偿还制度
是国家对国债偿还和偿还相关的各个方面所做的规定
我国国债偿还方式
抽签分次偿还法
在国债偿还期内分年度确定一定的偿还比例,由政府按国债券号码抽签对号,如约偿还本息,直到偿还期结束,全部国债券中签偿清为止的方式
到期一次偿还法
是政府对发行的国债实行到期后按票面额一次全部兑付本息的方法
转期偿还法
是以新发行的国债来偿还原有到期国债本息的方法
提前偿还法
是当政府发行的国债尚未到期,而所积累的资金已充分满足资金需求时,即可以由政府提前偿还债务的方式
市场购销法
是政府在市场上按照国债行市,适时购进国债,一次在该债权到期前逐步清偿的偿付方法
以上五种国债兑付方式中,对某种国债具体选择哪种方式,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能否减少财政支出、是否有利于调控货币供应量、是否有利于稳定国债行市、能否保障持券人的投资利益等
国债市场制度
是指以国债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的总和
根据国债交易层次划分
国债发行市场
又称国债一级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作为国债发行者的中央政府、发行中介机构和投资购买者
国债流通市场
又称国债二级市场,是指已经发行的国债的交易场所,其基本职能是为国债投资者提供转让变现的机会
分为
以集中交易形式运作的证券交易所
按国债成交订约和清算的期限划分
现货交易方式
是指国债买卖双方在谈妥一笔交易后马上办理交券付价交割手续的交易方式
是最古老、最普通、最常用的方式
回购交易方式
是指债券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债券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价格购回同笔债券的交易方式
由两笔国债买卖交易完成
第一笔为即期交易(出售国债)
第二笔为远期交易(返售同笔国债)
期货交易方式
是指以国债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方式
国债期货合约是买卖双方就将来某一特定时刻、按照某一特定价格,购买或出售某一特定国债产品所做的承诺
特定时刻是指成交期限
特定价格是国债期货的成交价格
特定数量是国债期货的成交数量
特定国债是标的国债
期限、价格、数量和标的国债,是国债期货合约中必不可少的四个基本要素
国债期货合约的特点
期货合约交易与标的国债叫个在时间上不一致
国债期货合约到期结算时按合约中的成交价格与标的国债到期时的现货价格之间的差价结算
合约中的标的国债是约定的一种“标准”标的国债,不一定是现实中的国债
期货合约交易与标的国债交易在空间上可以分离
期货合约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具有杠杆作用
期货合约市场流动性好
期货国债具有保值、投机和套利功能
期权交易方式
是指交易双方为限制损失或保障利益而签订,同意在约定时间内按照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契约中指定的债券,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这种债券的交易方式
以分散交易形式运作的场外交易市场
柜台市场
店头市场
国债市场的功能
实现国债的发行和偿还
国家可以采取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和公募拍卖方式在国债市场的交易中完成发行和偿还国债的任务
调节社会资本的运行
在国债市场中,国债承销机构和国债认购者以及国债持有者与证券经纪人从事的直接交易,国债持有者和国债认购者从事的间接交易,都是社会资金的再分配过程,最终使资金需要者和国债需要者得到满足,使社会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政府性债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现状和资产与负债相互关系看,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和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建立“借、用、还”相同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有效发挥地方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性债务的分类
国家审计部门于2013年对中央、省、市、县、乡镇级政府债务情况,分别就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
其中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属于政府债务
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由政府提供担保,当某个被担保人无力偿还时,政府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
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是指由政府不负有法律偿还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政府可能需要给予一定救助的债务
后两者债务应由债务人以自身收入偿还,正常情况下无需政府承担偿还责任,属于政府的或有债务
政府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这种债务会不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需要政府来承担
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中央政府债务试行余额管理
中央国债余额限额根据累计赤字和应对当年短收需发行的债务等因素合理确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批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经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以适度举借债务
市县级政府需要拒接债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代为举债
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等举借
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务方式
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
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报批
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批
对地方政府债务试行规模管控和分类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 的限额
一般债务(通过发行一般债券融资,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专项债务(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
地方性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拒接债务,必须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批准
地方政府举债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
地方政府举债,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
财政部根据债务率、新增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等指标,评估各地区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预警
债务高风险地区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降低风险
对甄别后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各地区可申请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
硬化越算约束,防范道德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建立考核问责机制
明确责任落实,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
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负担起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责任,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