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闻传播考研 《传播学教程》第一章:传播学对象和基本问题
2021新传考研必备。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乌合之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第一章传播学对象和基本问题
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两种理论
[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作是人与人的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学的传统
[美]皮尔士,符号学创始人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搔中的特殊作用
符号学/语义学的传统
两个传统逐渐融合
实质:社会互动行为
传插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介质: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的统一体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是符号、精神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意义离不开符号<=无法表达
符号离不开意义<=莫名其妙的物质
传播的三个要素(施拉姆)
信源
讯息
信宿
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提出了信息概念,提高了理论科学性和严谨性
扩大了传播学的视野
是人类社会特有,是自然结合社会的普遍现象,作为客观机制在维持物质的运动和系统运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传播与信息
信息
定义:信息是物质的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广义)
分类
作用机制的两大类
人类信息
非人类信息
作用机制的三大类
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
社会信息
定义
除了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本质
信息是由物理载体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始终关注:人类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和自然界其他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物质属性:都表现为一走的物质讯号
区别(特质)
并不单纯地表现为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还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
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单个人/少数人→两个人或多个人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所构成的共同体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性,通过传播,保持、改变既有关系并建立新的关系
社会关系性: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者通常居于主动地位,传播对象也不是纯被动
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传播要经过符号化中介→传播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化和符号解读
符号化
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意义)转化成语言、声音、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
符号解读
信息接受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以人为主体
动态的运行机制
复杂的“过程集合体”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三种表述
传播学仕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学科
过于宽泛
施拉姆:人、集团组织社会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建立联系
传播过程
简单,但不是全部。模糊
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实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社会传播系统性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走功能的有机整体
人内传播
概念: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
系统性:完整的信息系统
接收装置和传递装置
处理装置和输出装置
人际传播
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
系统性:两两个体相互连结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群体传播
这里主要指自然发生的社会群体
概念
系统性
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
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
群体规范
群体价值
重要功能: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之后依然有作用)
组织传播
组织的特点
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
系统性: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特殊性
传播主体和组织性: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传插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走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技术:采用现代化技术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公开性:传播内容是公开的
反馈: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但一般滞后,受众缺乏对传插过程的即时干预觔力
广泛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地位
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
实现国家和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
社会各利益集团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社会文化和娱乐的提供者
既是社会互动系统,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
社会倌息系统执行其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交织性: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拉扎斯菲尔德、卡兹《个人影响》:大众传播过程中存在人际传播的影响
双重偶然性([德]鲁曼)
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
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社会信息系统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原因
众多可变因素,主体精神心理活动→不确定性→更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
结构障碍
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
有意的曲解
无意的误解
存在必然性
传播学的任务
必须通过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传播学的研究焦点
始终是人,以及人在社会信息系统中的主体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