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杠杆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 流程: 目标1.认识杠杆 目标2构建力臂概念 目标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目标4.动手制作杆秤 目标4.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教学目标
目标4.动手制作杆秤
实验器材、实验室。
请同学们仿照实物杆秤,制作一杆“空白”小杆秤。
组内合作动手实践
课前
目标1.认识杠杆
翘钉子、提水桶。
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
组内合作归纳总结
演示撬棒的使用。
演示实验
1.能否用示意图画出撬棒在使用过程中固定不变的点、促使撬棒转动的力、阻碍撬棒转动的力?
讨论交流画出模型
2.结合活动体验画出一字锥、羊角锤、钳子在使用过程中的支点、动力、阻力。
结合体验画出模型
用课件展示从今至古的杠杆工具。
1.生活中常用的杠杆工具有哪些?
结合经验例举实例
2.通过“限时游戏”判断哪些工具是杠杆?
限时游戏组间竞争
目标2.构建力臂概念
用杆称秤量橡皮质量
杆秤在读数时处于什么状态?
动手实践课堂观察
展示水平平衡态杆秤。
1.如何在物重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破坏杆秤平衡?
交流讨论组内实验
分组实验
2.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杠杆平衡?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展示黑板上处于水平平衡态的杠杆,保持左侧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变,同时改变右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通过课件展示三次实验中杠杆右侧力的三要素和圆盘之间的几何关系。
3.松手后杠杆是否还处于平衡态?
提出猜想观察现象
4.为什么大小相同的三个不同力对杠杆的作用效果却相同?
组内讨论提出猜想
5.在三次实验中除了力的大小不变,还有哪个物理量保持不变?
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6.三次实验中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是否发生了变化?
观察模型回答问题
7.三次实验中支点到力所在直线的距离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师对画力臂进行方法指导;展示两种平衡态杠杆。
1.画出两种平衡态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观察思考动手实践
2.两个杠杆尺是否都处于平衡态?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3.哪种平衡态更方便测量力臂大小?
目标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仅改变动力方向。
1.动力臂大小如何变化?
2.如何才能让杠杆重新平衡?
结合体验回答问题
利用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F1*L1=K?
组内讨论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2.杠杆水平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间又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
交流讨论提出猜想
3.又该如何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以杆秤创设问题情境
1.物体质量是多少?
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2.若商家换用质量更小的秤砣,则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有什么关系?
3.杆秤的两个提扭在使用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课上
目标4.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实验器材、实验室
1.用否用一元硬币给“空白”杆秤标上刻度?
讨论交流制定方案组内合作动手实践
2.如何扩大杆秤量程?
课后
情境线
问题线
知识线
活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