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烷烃与烯烃
对医用化学有机物部分烯烃和烷烃的高度总结,对大学高中有机部分都适用
编辑于2020-05-12 17:04:59烷烃与烯烃
烃的含义:仅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 即碳氢化合物。
烷烃的结构
一、烷烃的结构及单键的概念
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乙烷中的σ键: 旋转不影响轨道重叠程 度, 即σ键可沿键轴“自由” 转动; 重叠程度大, 稳定性高; 键的极化度小.
烷烃分子结构特征是: 1. 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2. 各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 (因键电子云沿键轴成圆柱形对称分布) 两个成键原子可绕键轴“自由”旋转。 3. 键角接近109°28′
二、烷烃的同系列和通式
通式:通式: CnH2n+2
同系列:具有相同分子通式和相同结构特征的一系列 化合物 同系物:同系列中各化合物
碳原子的类型
伯碳(1°):只与1个其他碳原子直接相连, 一级碳原子 仲碳(2°):只与2个其他碳原子直接相连, 二级碳原子 叔碳(3°):与3个其他碳原子直接相连, 三级碳原子 季碳(4°):与4个其他碳原子直接相连, 四级碳原子p
烷烃的命名
(一) 普通命名法(习惯命名法),适用于简单的链烃。
1. 按分子中碳原子总数叫“某烷”。≤10C 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10C 用十一、十二 等中文数字表示 2. 用“正”、“异”、“新” 等字区别同分异构体。p
(二)系统命名法
烃基及其命名
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原子团叫做烃基。 脂肪烃基:脂肪烃去掉1个H所剩下的部分。 “R-” 烷基: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部分。烃基的名称由相应的烃名确定。 当烃分子中含有不同类型的氢时, 会出现不同的烃基。p
烷烃系统命名法的要点
分为三步:一选二编三配基。 1. 选母体:碳链最长,取代基最多 2. 编号:位次最低(最低系列原则) 3. 取代基:先小后大 (优基置后)
主要烷基的优先顺序:异丙基>丙基>乙基>甲基 p
烷烃的性质
一、烷烃的物理性质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
(一)、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烷烃与强酸(如硫酸、盐酸)、强碱 (如氢氧化钠)、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高锰酸钾)、 强还有剂(如锌加盐酸、乙醇钠)一般情况下都不发 生反应。
(二) 卤代反应:甲烷的卤代:在紫外光照射或温度在 250~400℃的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可 发生剧烈反应。p
烯烃
烯烃中双键的结构
双键结构特点: (1)sp2杂化,平面构型,键角接近1200。 (2)一个σ键、一个π键。 π键垂直于双键骨架所 在的平面。 (3)两双键碳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密度高,键长短。 (4)由于π键的存在,双键不能旋转。p
烯烃的同分异构:烯烃的异构包括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几何异构)。例:丁烯有4种同分异构体:p
顺反异构体的判断:(1)必须含有不能自由旋转的双键(刚性结构)。 (2)两双键碳上必须各自连有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 子团。p
烯烃的命名:
系统命名原则: (1)选母体:选择含双键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根 据主链含碳数叫某烯---母体。 (2)编号:使双键的编号为最小。 (3)名称书写:将双键的位置注明在母体之前;并将 支链名称及位置写在母体名称的前面(优先基团后列 出)。 (4)环烯烃的命名:链烃名称前冠以“环”字;编号 优先照顾双键 (5)烯基的命名: (6)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pp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 顺反命名法 即用顺式(cis)和反式(trans)将一对异构体区别开。 原则为:相同或相近的基团在双键的同侧,为顺式;在异侧, 为反式。 (2)Z-、E-命名法 Z-(德文Zusammen)、E-(Entgegen)命名原则: a、分别比较两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基团的大小(次序规则)。 b、两个较大基团在双键的同侧为Z-,异侧为E-。
烯烃的化学性质
p
(一) 催化加氢
p
一个反应能否进行, 并不取决于反应热, 而是取决于活化能。 加入催化剂并不改 变整个反应的反应 热,只是改变了反 应所需的活化能。p
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通过催化剂表面吸附进行的,又称表面催化。 常用催化剂:Pt、Pd、Ni等。 Raney Ni(兰尼镍):镍铝合金粉用氢氧化钠处理, 溶去铝得多孔镍粉(增大表面积)。 [(C6H5)3P]3RhCl(三苯基氯化铑):溶于有机溶 剂,均相催化p
亲电加成
p p (2)不对称烯烃的加成取向及理论解释:p 马氏规则(Markovnikov΄s rule):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不对 称试剂加成时,氢原子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原因: a、电子云密度不同(静态分析)。含氢较多的双键碳 上电子云密度 较高。 b、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不同(动态分析)。
p 马氏规则: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不对称试剂加成时,氢 原子总是加到电子云密度高的双键碳原子上。 p
与水的加成
p 特点:(1)必须酸催化。 (2)机理:a、质子进攻产生碳正离子;b、碳正 离子与-OH结合。 (3)得到马氏规则的产物。
加X2
p
聚合反应:由单体分子相互作用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 应叫聚合反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