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该思维导图结构清晰,布局完整,非常实用。
编辑于2020-05-18 14:49:29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局部充血
充血
动脉性充血 (充血)
由于动脉血输入增多而引起的充血。
原因
生理性充血
病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充血
病理变化
肉眼观
①大,组织或器官体积轻度增大。 ②红,颜色鲜红。 ③热,代谢增强。
镜下观
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
结局
解除充血可完全恢复,并对机体有利。
高血压或动脉硬化,可造成脑血管充血、破裂
静脉性充血 (淤血)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充血。
原因
静脉受压
静脉腔阻塞
心力衰竭
病理变化
肉眼观
①大,淤血的组织或器官体积肿大。 ②紫,还原血红蛋白增多,颜色暗红。 ③凉,血流缓慢,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
镜下观
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结局
继续发展
①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充血。②组织萎缩,变性,坏死。③淤血性硬化。④侧支循环建立。
重要器官淤血
肺淤血
病因:左心衰→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淤血
病变特点
肉眼观
急性: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血性液体 慢性:肺泡腔内吞噬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肺质地变硬呈棕褐色,称为肺褐色硬化
镜下观
①肺泡壁增厚,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②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出血、心衰细胞 ③长期肺泡间隔变厚、纤维化
临床病理联系
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肝淤血
病因:各种原因引起右心衰→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肝淤血
病变特点
肉眼观
肝表面出现红(淤血)、黄(脂肪变性)相间的条纹状似槟榔的切面,故称槟榔肝。
镜下观
①小叶中央静脉、肝窦高度扩张淤血 ②小叶周边的肝细胞脂肪变性 ③小叶中央的肝细胞萎缩、变性、死亡 ④晚期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淤血性肝硬化
血栓
血栓形成
概念
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条件
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②血流状态的异常(血流缓慢) 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心血管内膜损伤是最常见的原因。
血栓类型
白色血栓
常见部位:血流速度较快的心瓣膜,心腔内,动脉内,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头部)。不易脱落
病理变化
肉眼观:灰白色小结,赘生物状,与血管壁紧密粘连,不易脱落。
镜下观: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
混合血栓
常见部位:构成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体部
病理变化
肉眼观:呈粗糙、干燥的圆柱状,与血管壁粘着,有时可见灰白色与红褐色相间的条纹。
镜下观:由淡红色无结构的珊瑚状血小板小梁,和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网的红细胞构成。
红色血栓
常见于静脉内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病理变化
肉眼观:暗红色,湿润,有弹性,与血管壁无黏连。
镜下观:血小板小梁和充满小梁间纤维蛋白往的红细胞
透明血栓 (纤维蛋白血栓)
常见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微血栓)
病理变化
由纤维蛋白构成
结局
①软化溶解吸收。 ②机化→再通 ③钙化→血管内结合 ④脱落→栓子→栓塞→梗死
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
出血时止血
不利
①阻塞血管②心瓣膜赘生物→瓣膜病③血栓脱落→栓塞→梗死④广泛出血→DIC
梗死
概念:器官或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原因
①血栓形成 ②动脉栓塞 ③动脉痉挛 ④血管腔受压闭塞
条件 (建立有效侧支循环)
供血血管的类型
①具有双重供血器官,有较多的吻合支,不易发生梗死。 但已有淤血或动静脉同时受压时,则可发生梗死。 ②实质性器官的动脉吻合支较少或不明显,如脾、肾、脑等,易发生梗死。
血阻断速度
快,则不易形成侧支循环
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及血流的含氧量。
病理变化
肉眼观
①形状,取决于该器官血管分布方式--锥形:肺、肾;节段形:肠;地图形:心,肝
②质地,取决于该器官的结构和质地-- 结构致密的器官:常为凝固性坏死,质实、硬如心,肾,脾 结构疏松的器官:行为凝固性坏死,质软,如肺,肠 梗死灶呈液化性坏死:质地疏松,如脑 新鲜梗死灶:吸收水分,膨出器官表面,病灶表面由纤维蛋白渗出 陈旧性病灶:质地坚实,表面下陷,机化后逐渐变成瘢痕组织
③颜色,取决于病灶的含血量 少血:贫血性梗死或白色梗死 多血:出血性梗死或红色梗死
镜下观
与坏死一样
类型
贫血性梗死
部位: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脾、肾,心,脑等实质器官
病理变化
肉眼观
灰白色,切面呈扇形或不规则,界线清晰
镜下观
中央:凝固性坏死--脾,肾,心;液化性坏死--脑 外围:充血出血带/炎症反应
出血性梗死
部位及条件:组织疏松,双重血液循环,侧支吻合丰富,有严重淤血的前提
病理变化
暗红色呈凝固性梗死
败血性梗死
栓塞
随血液运行的异物阻塞血管的现象称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物称栓子
栓子运行途径
①静脉系统和右心栓子:栓塞在肺动脉,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②动脉系统和左心栓子:栓塞全身动脉,包括心、脑、脾、肾、四肢等 ③门静脉系统栓子:来自肠系膜静脉等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可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 ④交叉栓塞、逆流栓塞(栓子运行途径不一定与血流方向一致)
类型
血液栓塞(固体栓子)
肺动脉栓塞
体循环栓塞
脂肪栓塞(液体栓子)
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严重损伤入血→右心腔→肺栓塞
空气栓塞(气体栓子)
大量空气入血(气体超过100ml) 如,头颈、胸壁和肺手术、使用正压静脉输液以及人工气胸或气腹误伤静脉、分娩或流产
减压病(气体栓子)
在高压环境下极速转到低压环境时,原溶液在血液内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
羊水栓塞(液体栓子)
分娩过程中一种罕见严重并发症,分娩过程中,羊膜破裂或胚胎早期剥离,由于子宫强烈收缩,导致羊水压入子宫壁破裂的静脉窦内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及毛细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 分娩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现抽搐,休克,昏迷
其他栓塞
肿瘤细胞,细菌,寄生虫及其他虫卵。
出血
血液流出心血管腔外(主要指红细胞的流出)。
分类
据出血是否流出体外分为:外出血、内出血
据出血的原因分为: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
结局及后果
①少量出血--可自行止血 ②局部出血--可吸收或机化、纤维化 ③重要器官,失血可引起严重后果:脑出血--脑疝 ④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一次出血达循环血量20%~25%,可发生失血性休克)
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 血凝块,血栓和其他异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