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急诊-急性胸痛
急诊医学,急性胸痛系统性归纳及整理。
编辑于2020-05-18 23:13:25急性胸痛(chest pain)
定义
由于炎症、外伤、肿瘤及其他理化因素造成胸壁或胸腔及邻近器官的组织损伤,刺激了胸部相关神经引起的疼痛。心脏、主动脉、肺部、食管、胸膜、纵膈、腹膜等处疾病均可引起。
三大急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
主动脉夹层
肺动脉栓塞
病因
致命性
心源性:ACS;主动脉夹层、心脏压塞、心脏挤压伤
非心源性:急性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非致命性
心源性: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心肌炎、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非心源性
胸壁疾病: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带状疱疹、肋骨骨折等
呼吸系统疾病:肺动脉高压、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炎、胸膜肿瘤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痉挛、食管裂孔疝、食管癌、胆囊炎等
心理精神性: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
其他:过度通气综合征、痛风、颈椎病
病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细胞侵入血管内膜下使斑块破裂
血液高凝状态
易损的心肌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中层,使主动脉沿长轴顺行或(和)逆行撕裂,撕裂的内膜片将主动脉分隔形成真假两腔。若外膜发生破裂,则引起大出血,致患者迅速死亡。
临床特点:急性起病,突发剧烈疼痛、休克和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时出现脏器缺血症状。
发病先决条件:主动脉壁的缺陷,尤其是中层的缺陷,基础病变为中层的囊性坏死
分型
debakey分型
I型:起源于升主动脉,扩展超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甚至腹主动脉,最多见
II型:起源并局限于升主动脉
III型:起源于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并向远端扩展
Stanford分型
A型:涉及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B型:病变仅局限于降主动脉及其远端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表现
胸痛较稳定性心绞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在休息时发生。
特点
诱发心绞痛的体力活动阈值突然或持久的降低
出现静息或夜间心绞痛
心绞痛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胸痛放射至新的部位
发作时较之前出现新的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出汗、休克等)
体格检查
心脏体征
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快少数也可慢,第一心音减弱,第四心音奔马律,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各种心律失常。
血压
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几乎所有患者血压均降低。
其他
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相关体征
辅助检查
心电图
非ST段抬高型ACS:心电图变化随心绞痛缓解而完全或部分消失,变化持续12小时以上,则提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
病理性Q波,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
T波倒置,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
动态改变
急性期(心梗后数小时)ST段抬高,宽深Q波
早期进展期(心梗后数天)宽深Q波,ST段抬高,T波双相
晚期进展期(心梗后2~3周)宽深Q波,T波倒置明显
恢复期(心梗后数年)宽深Q波,T波基本正常
定位诊断
前间壁 V1~3
前壁V3~5
前侧壁V5、V6、I、aVL
高侧壁I、aVL
下壁II、III、aVF
正后壁V7~9
后侧壁V5~8、I、aVL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酶谱(AST;LDH;CK;CK-MB)
心肌钙蛋白(cTNI和cTNT)较特异和敏感指标,梗死发生后2~4小时开始升高。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急诊处理
早期快速决定、实施再灌注治疗
是否需要溶栓或经皮冠脉治疗(percutanious coronary intervation,PCI)
早期一般治疗
吸氧、监测、建立静脉通道、护理
药物治疗:硝酸甘油、吗啡、ß阻、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
STEMI
溶栓治疗
适应症
12h内无法急诊PCI无溶栓禁忌症的
再梗死患者不能立即冠脉造影或PCI时
发病12~24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疼痛和至少两个胸导联ST段抬高>0.2mV无急诊PCI条件的
症状发生24h,症状已缓解,不应采取溶栓治疗
禁忌症
既往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颅内肿瘤;2~4周内活动性出血
未排除主动脉夹层;严重未控制高血压;正使用抗凝药或已知出血倾向
2~4周创伤史或长时间心肺复苏;<3周外科手术;<2周大血管穿刺
介入治疗(PCI)
直接PCI
适应症
ST段抬高和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MI
ST段抬高性MI并发心源性休克
适合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禁忌症者
非ST段抬高性MI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
注意
发病12h以上不宜实行
不宜对非梗死相关性的动脉实行
要有经验者施术
转运PCI:抗栓治疗的同时尽快转运至可行PCI医院
溶栓后紧急PCI
<75岁、发病36h内的心源性休克、适合接收再血管化治疗
发病12h内严重心衰和肺水肿(killIP III级)
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严重心律失常
早期溶栓成功或未溶栓患者(>24h)PCI
紧急冠脉旁路移植术(介入失败溶栓无效有手术指征者)
并发症
出血:最常见,轻度可无需特殊治疗,严重不可控时停用抗凝治疗,可考虑输血
心衰:最常见致死并发症,血流动力学检测、辅助循环装置
心律失常
预防
A:抗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抗心绞痛(硝酸酯类制剂)
B:预防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控制血压
C:控制血脂水平;戒烟
D: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
E:普及冠心病教育;鼓励适当锻炼
主动脉夹层
有高血压病史、不明原因的突发胸部、背部或腹部剧烈疼痛,考虑本病。
典型临表
疼痛:最主要最突出表现
A型:前胸部和肩甲区剧痛,可向颈、喉、下颌放射。
B型:前胸和后背剧痛,说明病变范围广泛。
高血压
心脏表现(半数主闭 A型夹层的严重并发症)
脏器或肢体缺血表现(神经-偏瘫截瘫昏迷;四肢-肢体急性疼痛5p征;内脏-肾少尿血尿、肠系膜上动脉腹痛腹胀等)
破裂 破入心包可引起心脏填塞,也可破入胸腹腔出现休克、猝死。
辅助检查
实验室(血常规、D-二聚体等);心电图(累及冠脉可有心肌缺血和心梗表现)
胸部x线:纵膈增宽、主动脉弓和主动脉结轮廓异常;主动脉内膜钙化斑内移等。
超声检查、主动脉造影
CTA检查(敏感性98%);MRA检查
治疗
非手术治疗
无论何种类型均首选药物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降低心率及血压,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大或破裂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镇静止痛(强痛定、杜冷丁和吗啡)
控制心率、血压:一线药为β阻(美托洛尔),若血压不达标首选尼卡地平,也可用硝普钠等。
手术治疗
目的:切除内膜撕裂口,防止夹层破裂所致大出血,重建血流。
血管腔内治疗
通过人工血管内支架封堵主动脉内膜裂口,从而消除假腔的血流,使假腔血栓形成
急诊处理
生存链
心脏骤停后需要连续完成的一系列急救措施
包括:早期识别、呼叫120、早起CPR、早期除颤。
院前急救
怀疑STEMI胸痛患者立即给患者嚼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有禁忌症除外
心跳骤停患者,立即予以除颤及心肺复苏
可立即诊断STEMI患者直接送入导管时进行介入治疗,入院后90min内可行需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