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免疫学-免疫耐受
医学免疫学(第8版)免疫耐受 主编 吕昌龙 李殿俊 李一
蛋白质降解指食物中的蛋白质要经过蛋白质降解酶的作用降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然后被人体吸收的过程。食用蛋白质类的食物,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而要经过蛋白质降解酶的作用降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才行,因此对人类意义重大。本思维导图是针对生物化学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的知识梳理,干货满满,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免疫耐受
概述
概念
免疫系统对某些特定抗原所表现出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基本特点
需要抗原刺激(耐受原)
特异性、无应答、记忆性
分类
天然形成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病)
后天获得
获得性免疫耐受(如花粉过敏)
天然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按T、B细胞形成的时期不同进行区分
中枢耐受机制
为确保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中的成熟淋巴细胞库中没有或较少的存在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中未成熟的自身反应性T、B细胞通过阴性选择机制发生凋亡而被清除。
机制
T细胞的中枢耐受
场所
胸腺
经过阳性选择的T细胞,移行至胸腺皮髓交界处,与基质的巨噬细胞、DC细胞接触,由此,成熟T细胞形成自身耐受。
B细胞的中枢耐受
骨髓
未成熟B细胞IgM受体与自身细胞膜表面抗原结合,诱导克隆消除,产生耐受。
未成熟B细胞接触可溶性自身抗原时转变为“无能”B细胞。
B细胞发生内源性轻链基因重排,改变了自身反应性B细胞BCR的特异性,避免对自身抗原的识别从而产生免疫耐受。
外周耐受机制
在经历了阴性选择后,仍有相当数量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不能被清除,并输入到外周成熟淋巴细胞库,针对这些细胞机体有多种机制抑制其免疫活性。
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克隆无能
T细胞克隆无能
B细胞克隆无能
活化诱导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死亡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致T细胞被清除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致B细胞被清除
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
存在于外周的自身反应性T、B细胞的活化均受到Treg细胞的抑制,维持自身耐受状态,Treg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CD8Treg和NKT细胞等通过免疫抑制作用控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独特性网络的致耐受作用
淋巴细胞移行限制
影响获得性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人工诱导耐受
抗原方面
性质
结构越简单,小分子抗原,同诱发耐受的动物的亲缘关系越近,越容易诱发免疫耐受。如血清蛋白、多糖和脂多糖多为耐受原。
具有许多重复结构的抗原表位,耐受原性强。
剂量
通常T细胞比B细胞更易于诱导耐受。TI抗原高剂量才能诱导细胞产生耐受,TD抗原低剂量与高剂量均可诱导产生耐受。
免疫接种途径
经口服、鼻内、静脉注射最易诱导耐受,腹腔注射次之
鼻黏膜途径
有些半抗原经口服或经肠系膜静脉接种,产生耐受性;经皮下接种则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能在体内增殖、分化的细胞性抗原和活的病原微生物有可能形成嵌合体而产生持久的免疫耐受。
单次注射缓慢分解的抗原比快速分解的抗原诱导的耐受持续时间长。
佐剂的作用
不加佐剂易致耐受,加佐剂则易诱导免疫应答
机体方面的因素
免疫系统的成熟度
越成熟越不易形成耐受性,胚胎期或新生期较容易,成年期较难
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大鼠和小鼠在胚胎期和出生后均可建立耐受
家兔、有蹄类和灵长类只有在胚胎期才能诱导建立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措施的影响
亚致死量X线全身照射,以杀灭绝大多数淋巴细胞
胸导管引流,除去循环中的淋巴细胞
用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破环相应淋巴细胞
应用免疫抑制剂,大剂量可抑制全部免疫反应,适当剂量与抗原同时应用,可帮助建立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
新方法的应用
人工终止耐受
意义
可有效地治疗因为免疫耐受的形成导致病原体难以清除的疾病。如肺结核、HIV等。
方法
通过理化、生物等因素致耐受原结构改变
注射与耐受原结构类似的新抗原等
人工给予IL-2\IL-12\IFN-¡等细胞因子,提高B7及CD40等的表达,也可使已有的耐受终止。
有效操控CD4+CD25+Treg细胞是治疗一些慢性感染的新途径。
临床应用的策略
疫苗研制方面
通过特殊的设计避免免疫耐受的产生,有效促进淋巴细胞活化,从而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打破肿瘤耐受
激发有效肿瘤的免疫应答。
诱导移植物、变应原以及自身抗原耐受
防治移植排斥反应、I型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