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徐涛基础课-思修法基
考研政治——徐涛基础课——思修法基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笔记归纳总结!下图内容详实,清晰地梳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脉络,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南昌起义和抗日战争等知识要点。高中期末复习有这一份导图就够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思修法基16/100
思想修养
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
人生的社会价值
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
获得
对立统一:区别 联系 不冲突,社会>个人
理想信念:提倡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科学的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具有持久生命力的
与时俱进
实践的
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崇高的
以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为己任
信仰和信念
理想
中国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一切的时代精神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和逐步融入民族精神之中
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特征)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
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
在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对待祖国的感情,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异的方面,甚至有对立的方面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原因)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道德修养
传统美德
内容
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能动作用
选择
态度
1.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3.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问题上,要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两种错误观点。历史虚无主义是对传统道德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甚至主张“全盘西化”。全盘复古论则对传统道德中的局限性缺乏科学辨别,刻意拔高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传统道德,主张完全以传统道德代替社会主义道德。
革命道德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同领域的道德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个人品德: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的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容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作用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增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法律基础
含义
广义
指法律的整体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军事法规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狭义
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阶级社会中,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个别人的意志
法律体现的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既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所体现的意志,它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统治阶级的意志还通过政策、道德等形式来体现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
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德治发挥作用,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对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法律思维和法律权威
法治思维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公平正义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等内容
法律权威
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强制力
说服力
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理论性不强 时效性不强 关联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