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读书笔记第十本:《罗生门》
日本作家 芥川龙之介 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 作品讲述了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候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 该作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 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编辑于2023-09-07 10:50:12 北京市日本作家 芥川龙之介 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 作品讲述了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候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 该作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 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投资学》是由三名美国知名学府的著名金融学教授撰写的优秀著作,是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首选教材,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广泛使用
《投资学》是由三名美国知名学府的著名金融学教授撰写的优秀著作,是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首选教材,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广泛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日本作家 芥川龙之介 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 作品讲述了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候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 该作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 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投资学》是由三名美国知名学府的著名金融学教授撰写的优秀著作,是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首选教材,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广泛使用
《投资学》是由三名美国知名学府的著名金融学教授撰写的优秀著作,是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首选教材,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广泛使用。
读书笔记第十本:《罗生门》
Part 01. 关于作者
芥川龙之介
谈起日本文学,芥川龙之介是一个绝对绕不开的名字。
他的创作生涯虽然只有不到二十年, 作品也以中短篇小说为主, 内容却非常深刻, 而且流畅易读。 他在日本文坛地位极高, 有一个日本当代最高级别的纯文学奖“芥川奖”,就是用他的姓氏命名的。
他的一生也颇为传奇。
1892年的3月1日, 他出生在东京一个经营牛奶生意的家庭。
7个月后, 他的母亲精神病发作, 父亲无力抚养他,就把他送去了外祖母家。
在他11岁那年, 母亲病情恶化去世了。
第二年,他被过继给了舅舅,给舅舅当养子,他的姓氏也从新原龙之助改成了母亲娘家的姓氏芥川。
19岁的时候, 他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也就是现在东京大学的英语系。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的同时, 他开启了文学创作生涯。 不久在一本杂志上发表了《老年》和《罗生门》两部短篇小说, 确立了他作家新星的地位。
1916年,他大学毕业, 曾在横须贺海军机关学校任教,后来辞职。
1919年,他在大阪的每日新闻社任职,但并不上班。他也曾以视察员的身份来到中国, 去过上海、 杭州等地, 回国后还曾发表《上海游记》和 《江南游记》。
1927年,因为长期积压的健康与思想情绪上的原因,他服安眠药自杀了, 享年35岁。
Part 02. 关于小说《罗生门》
罗生门”是一个地名, 这座城门原来叫作“罗城门”, 后来因为汉字误写才变成了“罗生门”。
在故事发生的年代里, 连续不断的地震、 飓风、 饥荒等天灾把整个皇城搞得破败不堪。 当时盗贼和坏人都来了,满城的尸体。
一天傍晚时分,一个下人, 在四五天前刚被主
人家解雇,他游荡到城楼底下避雨。 此时,他饥肠辘辘, 饿得几乎快要晕厥, 附近一个人也没有,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他就会饿死在路边, 被人像狗一样拖出城楼。
城楼顶上堆满了尸体。在微暗摇曳的烛光中,他隐约看到, 有一个又瘦又矮、 像猴子一样的白发老太婆, 正蹲在成堆的尸体中, 看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年轻女性的面孔。 只见老太婆掐住女尸的脖子,开始拔她的头发。
随着头发一根根被拔下,这个下人心底的恐惧慢慢减少, 对老太婆亵渎尸体的憎恶渐渐增加。 最终他按捺不住, 一跃而起, 手握挂在腰间的大刀的刀鞘,大跨步地走到老太婆面前。一把抓住老太婆瘦得像鸡爪一样的手腕, 把她扳倒在地上。
老太连忙解释自己并没有做十恶不赦的事情,只是想拿头发做成发髻去换些糊口的钱,况且她也是出于走投无路。老太婆说,躺在这里的每具尸体生前其实都算不上清白,包括那个被她拔了头发的女人。 这个女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 会把蛇切开,每段有四寸长,然后冒充鱼肉卖给军营。 要不是死于瘟疫, 这个女人大概到现在也还在继续那种勾当。老太婆接着又说,她不认为这个女人这样做是缺德, 因为她也是迫于生计、无可奈何。 现在老太婆自己出于同样的理由,拔掉这个女人的头发,想必也能够得到她的理解和原谅。
故事讲到这儿,核心问题已经跃然纸上:如果一个人快饿死了,他做的违背道德的事情可不可以被原谅。
他用嘲讽的语气跟老太婆又确认了一遍: “真是这样?”接着又说: “那我剥了你的衣服你可别恨我, 否则我也要饿死。 ”说完就三两下剥去了老太婆身上的衣服, 夹在腋下,跑出城楼, 消失在夜色里。
故事结束。 这就是日本早年的文学, 区区三千多字, 让读者极度窒息。
也让读者身临其境一个“人吃人”的残酷社会: “黎民百姓为了生计竟然用相互欺诈剥削作为常态”。
Part 03. 关于电影《罗生门》
你是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东西:这个故事好像跟电影的罗生门不一样。 因为导演黑泽明改编的并非是《罗生门》小说原著, 而是改编了芥川龙之介另一本短篇小说《竹林中》。 电影片头芥川龙之介名字的左下角, 有一行小字明确表示这部电影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另一部作品《竹林中》。
《竹林中》比《罗生门》整整晚了7年,故事里面总共有七个人。
第一个人是个樵夫,他在公堂上证词的开场白是: “不错, 发现死尸的人确实是我”。 他说,自己那天一如往常进山砍柴, 不料在一片寂静的树林中发现了一具武士的尸体。 尸体的胸口挨了一刀, 血已经流干, 把周围的落叶都染成了红色。 刀已经不见了, 旁边只有一根绳子和一把木梳。 草和落叶被踩得乱七八糟, 看来武士在被杀之前曾经历过激烈的搏斗。
第二个人是个僧人,他说那天中午自己遇见一个男子带着骑马的女子一起往关山方向走。 女子很漂亮, 但看不见脸。 男子身上背着刀和弓箭, 黑漆的箭筒里插着二十多支箭。 谁也没想到他们最后是这个结局。
第三个在公堂上作证的是衙门的捕快,前一晚的初更时分, 他抓住了臭名昭著的强盗多襄丸。武艺高强的多襄丸是因为坠马受伤才在石桥上被捕。捕快说,是马把多襄丸甩下来的,这一定是报应, 因为多襄丸作恶多端, 即使在盗贼里他也算是个好色之徒,去年还曾经害死一位前来拜佛的妇人和一个女童。 如果那个武士真的被多襄丸杀了,和他一起的女子的境况很让人担忧, 有必要查个水落石出。
第四个人是骑马女子的母亲。被害的男子名叫金泽武弘, 26岁, 是若狭国的武士, 性情温和, 没有仇家。 女子是武士的妻子, 名叫真砂, 年方十九,性格坚韧要强。 老妪说, 这对夫妻昨天一起赶往若狭, 没想到竟然出了这种事情。她泣不成声地咒骂多襄丸这个恶贼,还恳请公堂尽快查出女儿的下落, 这是她这辈子唯一的愿望。
我们接下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对《罗生门》进行解读。
首先是强盗多襄丸。 多襄丸跪在那讲自己的故事,他先承认, 自己当时无意中瞥见了武士妻子的美貌, 就起了歹念, 想把她占为己有。 他先把武士骗进树林深处,把他制伏以后, 就用自己平时翻墙用的绳子,把武士捆绑在杉树上,还给他的嘴里塞满地上的竹叶。 然后,他回到树林外女子等待丈夫的地方, 谎称武士得了急病, 女子二话不说, 急忙跟着他跑进树林。 一看到被绑在树上的武士, 女子就知道自己上了当。 她突然从怀里抽出一把短刀, 挥舞着刀要刺杀多襄丸。 多襄丸说, 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刚烈的女子,不过自己毕竟是个江洋大盗, 三两下就卸掉了女子手中的短刀。 女子无奈, 只能束手就擒。 就这样,强盗当着她丈夫的面占有了她。 强盗得逞后正要离开, 武士妻子突然抓住他的胳膊不放,说自己失身给两个男人简直比死还难受。 她要强盗与武士单打独斗, 谁赢了她就跟谁走。多襄丸说, 当时女子眼中闪烁着火一样的光芒, 这让他下定决心要堂堂正正地杀死武士。强盗把武士松绑,两人你来我往地前前后后打了二十个回合, 最终强盗把武士刺死。 他提着血淋淋的刀回过头来找女人, 却发现她早就趁机逃得无影无踪。他想到自己接下来可能性命难保, 就赶紧夺下武士的刀箭, 骑上马进京去了。
然后是已经逃到清水寺的武士妻子的忏悔。她说, 强盗在玷污自己之后, 朝着武士露出嘲讽的笑容。 武士被紧紧地困在树上, 怎么也动弹不得。 她往丈夫身边跑去, 却被强盗一脚踢翻。 当她挣扎着仰起脸的时候,在丈夫眼中看到的不是愤怒, 也不是悲哀, 而是鄙夷。 那种眼神给她带来的打击,甚至比强盗踢她的一脚更沉重。 她悲痛欲绝, 一时间昏迷了过去。 醒来时她发现强盗早已扬长而去,只剩下丈夫被捆绑在树上, 眼神和刚才一模一样。 女子说自己又羞又恼,摇摇晃晃地站起来,跑到丈夫身边。 她想一死了之, 但是因为丈夫亲眼见到她受辱, 所以, 她要拉着丈夫一起死。 丈夫依旧是一脸的深恶痛绝, 他没有表示反对。于是,女子像梦游一样地把短刀刺入丈夫的胸口, 然后再次失去了知觉。 等她醒来,发现丈夫已经死了。 她一边哭, 一边把丈夫身上的绳子解开, 抛在一边。 之后, 她试遍了各种办法, 比如, 用刀扎喉咙、 跳池塘等等, 但最终就是没能死成。 现在的她, 不仅失身于强盗,还杀死了丈夫, 不知该如何是好。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发现两个人的叙述已经有很大出入,最直接的就是到底谁杀死了武士?
在第三个环节, 来了一个女巫。 武士的亡灵通过女巫之口说的话。 武士说, 强盗在占有了妻子之后, 还劝妻子嫁给他, 跟他一起私奔。 武士反复跟妻子使眼色,让她不要听信强盗的花言巧语。但妻子并没有理会丈夫,还痴迷地抬起脸来看着强盗说, 要带她去哪里都可以。 就在强盗拉着她要走出树林的时候, 她突然转过头, 像发了疯一样指着被捆绑在树上的武士说: “杀死他! 只要他活着,我就无法和你在一起。 ” 强盗一脚把妻子踢倒在地, 问武士怎么处置。 武士说,就凭强盗的这句话,他瞬间原谅了强盗之前犯下的罪行。但是在这期间, 妻子趁机逃跑, 强盗就前去追赶, 离开之前他还切断了武士身上的绳子。 最后, 只剩下武士一个人留在树林里,被背叛的他感到十分绝望, 就拿起短刀刺向自己的胸口。 这时周围一片寂静, 武士感到有人悄悄走过来,拔掉了他胸口的短刀,一时间血涌不止。 武士在逐渐降临的夜色中, 慢慢陷入了永久的黑暗。
到这里,《密林中》的故事就在读者的一头雾水中戛然而止,没有尾声,没有结论。
很多人甚至看了无数遍,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很简单。 因为本来就没有答案。 这部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恰恰是事实或真相的不可靠性, 就是在质疑这个世界上每个人讲出的故事, 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事实上,发生在我们身边、 身上的故事, 你都和别人讲的不 一样。后来, 人们开始把“多位当事人各执一词、 让真相扑朔迷离”的事件, 统称为“罗生门”。 这个词不仅在日常生活、 新闻报道中经常被用到, 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符号, 甚至还成了心 理学和法学的专业术语。我们再回想电影的开头,你就会觉得特别耐人寻味。 影片的开头是:某天, 下了一场滂沱大雨, 一个落魄的乞丐为了避雨, 躲进了年久失修的首都正门罗生门。 城门内有两人也在避雨, 一个是樵夫, 另一个是和尚。 樵夫一脸困惑, 反复念道: “不懂, 真是不懂。 ”樵夫叙述完了案件, 城门内突然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乞丐先跑过去抱起婴儿,随后剥下婴儿身上的外衣,打算拿去变卖。樵夫上前阻止,批评乞丐自私自利,乞丐却反唇相讥,说樵夫因为在案发现场偷走了女人镶满宝石的短刀, 才不敢在刚发现尸体的时候, 把自己看到的事实真相全都说出来。 樵夫无法反驳, 眼睁睁地看着乞丐拿着婴儿的衣服离开。
这个情节也对小说版《罗生门》的致敬。
很多人说芥川龙之介很阴暗,其实他只是很阴郁。 刚刚步入文坛的时候, 他写自己: “人生还不如波德莱尔的一行诗”, 这是他二十岁的时候站在书店二楼发出的感慨。 三十五岁那年, 因为“对未来恍惚的不安”,芥川龙之介自杀身亡。和芥川龙之介一样, 川端康成、 太宰治也是自杀结尾。 为什么这些日本作家那么容易自杀呢?我后面会讲到, 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学家所 经历的社会变革和心态变化。
Part 04. 学会存疑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但是传达的道理非常深刻。
当我们不懂一件事的时候, 听一个叙述可能只能得到片面的答案。 而当我们不知道真相的时候, 存疑永远是最好的方法。
存疑,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科学的理论。 在这个世界上, 你要么证实,要么证伪,要么存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曾经看到知乎有 人说我写得不真实。 如果我连写自己的故事, 都能被说不真实, 那我确实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了。
我们这一生写的都是自己的故事, 如果我们能从内到外的抒发, 而不是从外到内的炫耀, 能写我们认为最真实的故事, 能讲我们发生的最动人的故事, 就足够了。
Part 05. 差点被大火毁掉的经典
《罗生门》的拍摄工作在1951年8月17日结束, 接着要进行剪辑, 预计在8月25日首映。没想到剪辑完, 配音工作还没开始, 正在整理胶卷进行准备工作时, 8月21日, 在京都的电影厂因为漏电发生火灾, 电影厂里存放的都是胶片。
幸运的是, 之前黑泽明在拍最后一幕时, 突发灵感要拍场大雨。剧组找来三辆消防车帮忙放水,制造大雨,拍完后,贮满水的水箱还在现场。 火警一发生, 消防队“熟门熟路”迅速赶来, 疏散人群, 控制火势, 幸好没有烧到剪辑室。好不容易把《罗生门》的底片从其他混在一起的底片中整理出来,却发现虽然影像的胶卷都齐了, 但音轨胶卷中有一段多襄丸 (三船敏郎饰演) 说的那句“我从来没见过性子这么烈的女人”找不到了。 那个时候别说没有好的录音设备,录音交卷只有也没有办法投在电脑上。导演实在没办法,只好紧急把已经回东京的三船敏郎再叫回来重录。
8月22日, 大家正在重看画面,银幕上的画面突然消失,然后正中出现一个洞。 这次换放映室起火! 一半人冲进去抢救胶卷,一半人排成列, 把水一桶一桶递接进来, 往放映室倒。火最终被熄灭了,但有两个人因此晕倒,一个是大谷严, 一个是红谷愃一, 这两个录音师是黑泽明剪辑的左膀右臂。 幸运的是, 1951年8月23日早上, 红谷和大谷奇迹般清醒过来。《罗生门》开始进入音轨剪辑。24日中午,终于完工。
晚上七点,冲片厂完成第一份拷贝。
在意大利电影公司的老板斯特拉米焦利的大力推荐下, 《罗生门》在9月参加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结果, 《罗生门》一举拿下了威尼斯国际大奖,消息传回日本的时候, 黑泽明正在多摩川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