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会考试 第五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
初会会计 第五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
聚焦初级会计《经济法》,根据东奥2019教材归纳整理第一章总论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内容为法律基础、民事争议纠纷、行政争议纠纷。标注疑难要点和各种小提示,帮助你更好地学习备考!
2020年注会考试 经济法,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substantive procedures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科目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第六章 合同的保全
固定资产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存货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
应收及预付款项
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
收入准则的收入,不包括出租资产的租金、债券/股权投资的利息/现金股利、保费收入等
确认
原则
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三要素
1️⃣客户享有现时权利,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取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2️⃣客户有能力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即客户有权使用该商品,或能够允许或阻止其他地方使用该商品
3️⃣客户能够获得商品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
前提条件(合同要件)
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明确权利和义务
明确的支付条款
具有商业实质(各取所需)
对价很可能收回(50%~95%)
步骤(五步法)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有法律约束力)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商品本身和合同层面都可明确区分)
确定交易价格(不包括增值税、预期将退还给客户的款项,商业折扣等)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某一时段(三种情况)
某一时点
合同取得成本(eg:销售佣金)
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
为取得合同发生的其他支出(除了增量成本)(eg:差旅费、投标费、准备投标资料的费用等),计入当期损益
合同履约成本
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或类似费用、明确由客户承担的成本及其他
该成本增加了企业未来用于履行履约义务的资源
该成本与其能够收回
计当期损益的:管理费用(客户不承担)、非正常、已履行部分或过去的履约活动相关、无法区分是否履行的
合同资产
合同负债
账务处理
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确认收入
边履约边受益(eg:运输服务、健身俱乐部✅/社会调查❎)
一次性收款时:借 银行存款,贷 合同负债/预收账款
月底确认收入+增值税处理:借 合同负债(每月收入)+银行存款(增值税),贷 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
边建造边转移
实际发生:借 合同履约成本/合同取得成本,贷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月底确认收入并结转劳务成本:借 银行存款,贷 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借 主营业务成本,贷 合同履约成本/取得成本
私人订制+合格收款权(企业有权收取易发生的成本和合理利润)
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确认收入
商品控制权转移
企业有现时收款权利(客户有现时付款义务)
法定所有权已转移给客户
商品实物已转移给客户
eg:代销❎
发出商品:借 发出商品——乙公司,贷 库存商品——W商品
收到代销清单:借 应收账款,贷 主营业务收入+税借 主营业务成本,贷 发出商品(卖了的)借 销售费用(代销手续费)+税,贷 应收帐款
收到货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
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客户
客户已接受商品
其他
一般销售
已经发出商品但不能确认收入
借 发出商品,贷 库存商品 借 应收帐款,贷 税(销)
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时按一般销售处理
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退回
商业折扣:影响交易价格
现金折扣
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eg:2/10,10天内付款优惠2%)
计入财务费用(老准则,初会是这样)
销售退回
借主营业务收入+税(销),贷应收账款等
借库存商品,贷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原材料、单独极佳的包装物等,计其他业务收入
费用
定义:日常活动中、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包括
成本费用(对象化的费用)
期间费用
营业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经常性活动)
其他业务成本(eg: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包装物的折旧额/摊销额/成本或摊销额、投资性房产的折旧或摊销额)
税金及附加
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增值税不算(因为是价外税)
印花税不通过应交税费
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增值税计入税金及附加,其他企业的计入固定资产清理
销售费用(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售后服务费、商品维修费、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用等)
管理费用(诉讼费、聘请中介机构费用、咨询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筹建期间的开办会、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费用、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清理)(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火灾造成的库存商品毁损、经营损失的原材料毁损)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相关手续费、现金折扣)
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营业外收入)和损失(营业外支出)
公式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三大期间费用-研发费用(包括在管理费用之中)+其他收益(政府补助)+投资收益(-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入
和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利得
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收益、与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有关的是其他收益)、现金盘盈利得、捐赠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
营业外支出
非流动资产报废损失、捐赠支出、固定资产盘亏损失、非常损失(eg:自然灾害导致的存货损失)、罚款、违约金、债务重组损失
所得税费用
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少额
增加额:超过标准的业务招待费支出、职工福利费(工资*14%)、工会经费(工资*2%)、职工教育经费(工资*8%)、公益性捐赠支出(利润总额*1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营业收入*15%),不允许抵扣的(滞纳金、行政罚款、罚金等)
减少额:国债利息收入、前五年内为弥补亏损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
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本年利润
方法
表结法: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
本月发生额:利润表的本月数栏
本月末累计余额;利润表的本年累计数栏
账结法;每月月末编制转账凭证,将掌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年末无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