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上册-初中地理导图
适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习和复习。
编辑于2020-05-29 17:22:49七年级上册地理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地势
概念:地表高低起伏趋势称为地势。
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地区,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盆地和高原地区,分界线:祁连山脉、太行山脉。
第三阶梯:平均海拔500以下,丘陵和平原地区,分界线:太行山脉、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
影响
降水:东部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河流:自西向东,流速快、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可用于发电。
交通:西高东低的地势,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
地形
概念:地表形态。
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影响
有利: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利于林业、牧业、旅游业发展
不利:交通不便、自然灾害、人口分布少
五种地形
1. “四大”高原26%
a.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宽广平坦
c. 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
d. 云贵高原—— 崎岖不平
2. “三大”丘陵10%
a. 辽东丘陵——在辽东半岛
b. 山东丘陵—— 在山东半岛
c. 东南丘陵—— 我国最大丘陵
3. “四大”盆地19%
a. 准噶尔盆地(新疆)—— 我国纬度最高
b. 塔里木盆地(新疆)——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
c. 柴达木盆地(青藏—— 我国海拔最高盆地)
d. 四川盆地(四川)——天府之国
4. “三大”平原12%
a.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黑土地,“北大仓”
b. 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鱼米之乡”
山区面积广大
包括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种面积的2/3.
山区的开发利用
有利条件:森林、国产、生物资源、水能丰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林业、牧业等。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开发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气温和降水
气温
定义:大气的冷暖程度。
观测活动
仪器:白色百叶箱的气温计
地点:空旷的草地上
朝向:朝北开
距地面高度:1.5米,方便观测。
次数:4次。
气温变化分类
时间变化(气温变化曲线图表示)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日变化:最高14时出现,最低5时(日出前后)出现。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年变化: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
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南北半球气温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空间变化(等温线分布图表示)
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相的连线。所以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等温线平直,影响气温分布因素较少。当与纬线平行,表气温受纬度影响;当与海岸线平行,表气温受距海远近影响。
冬季(1月)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纬度因素。南北温差大。
夏季(7月)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地形因素。南北温差不大。
分布规律
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好,高纬度气温低。
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被称为温度垂直递减率。利用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大小可以决定出大气的稳定度情况,并据此作出合适的天气预报,尤其是对流天气的预报。,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封闭时,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度差别小。
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我国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温度带“五带一区”
温度带划分依据
农业成产的实际;
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标准。
热带
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暖温带(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
中温带(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寒温带(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寒带区(青藏高原)
耕作制度和农作物——见右图所示
降水
定义: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主要降雨
条件:暖湿气流上升遇冷
类型:对流雨、台风雨、地形雨、锋面雨(我国最主要的类型。)
测量—— 仪器:雨量器、量杯。单位:mm。
时间变化(年变化):降水量柱状图
特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月降水量大于等于100mm为多雨,小于50mm为少雨。
影响: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业有利;但易发生春旱、夏涝等灾害。
降水量柱状图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状。
空间变化(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降水分布特点
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一看图名、二看图例、三看信息
中国,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降水逐渐减少。纬度因素
秦岭——淮河一线
1月0℃等温线。
是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
是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
是河流是否结冰分界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南北分界线。
是小麦区、水稻区分界线。
干湿地区
依据:该地区降水和蒸发之间的对比关系确定。
意义:可估算不同地区年降水量。农业方面不同类型的农作物。饮食方面也有差异。
分类:干旱、半干旱 、半湿润、湿润。
分布(等降水量分界线):800mm;400mm; 200mm。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
中国“雨极”台湾火烧寮,中国“干极”吐鲁番盆地。
天气与气候
基本概念
天气:一个方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情况。
天气:时刻在变,短时间。
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长时间
气候
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地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的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破降水少。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环节:观测→接收→处理→分析→预报服务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力:风的强弱。
天气符号
风向风力示意图
中国的气候特征
复杂多样
气温—— 温度带
降水—— 干湿区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风向一年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风。
季风气候:指一年内因盛行不同风向的季风而形成的气候类型。
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高温多雨。
受冬、夏季风影响,我国多数地方呈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
季风区:主要指夏季季风常年达到的区域。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为界。
影响: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也带来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洪涝、干旱、寒潮等。
分类及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旱、雨两极。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温暖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降水少。
高山、高原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冷,降水少。
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因素。
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河流
概念
外流河、外流区: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
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
外流区与内流区
外流区:
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
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内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3,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
外流河与内流河
外流河
分布:东南部外流区域内。
水文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水量大,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内流河
分布:西北内陆。
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湖泊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苏)、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汇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黄河与长江对比图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国的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有利于增加国际影响力。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小部分位于寒带。有利于农业发展。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有利于发展海运、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占优势
中国的疆域
四至点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南海南山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纬度差约50°——南北两端最大距离5500千米;温差明显。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东西经度相差62°——东西两端最大距离5200千米;时差明显,东西时差4小时8分钟。
面积
领土
领陆:96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
领水(300万平方千米)
领海:37万平方千米;领海权12海里。
内水——包括内海和内河。
领空:领土和领海以上35千米的空域。
专属经济区:200海里
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渤海有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
东海有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海南岛。
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邻国
14个陆上领国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克吉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缅甸、不丹、老挝、越南。
6个海上邻国
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级行政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民族乡)三级,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一级行政区
共34个
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命名原则—— 按位置;按地理事物;按历史原因。
按方位分类
东北3个:黑、吉、辽。
华北5个:冀、晋、京、津、内蒙古。
华东8个:苏、浙、皖、赣、沪、闽、鲁、台。
华南5个:粤、桂、琼、港、澳。
西南5个:云或滇、贵或黔、川或蜀、藏、渝。
西北5个:陕或秦、甘或陇、宁、新、青。
华中3个:豫、鄂、湘。
众多的人口
人数:13.71亿,占世界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问题:人口增速快,基数大,人口过多的问题。—— 国策:计划生育。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的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平方千米);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
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
人口地理界线:黑河—— 腾冲
多民族的国家
56个民族的构成
汉族占 91.5%
少数民族占 8.5%
最多:壮族1600多万人。
最少:塔塔尔族 3500多人。
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政策:平等;尊重;自治。
民族特色
服饰、文字、节日、宗教
民居
藏族—— 碉房
傣族—— 竹楼
蒙古族—— 蒙古包
维吾尔族—— 平顶屋
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
认识过程
①天圆地方(盖天说)、②圆拱形(新盖天说)、③宇宙包着地球(浑天说)、④依据月食推断地球是球形的、⑤麦哲伦实践知地球是球形的、⑥太空中得知地球全貌。
①②臆测、③④推测、⑤⑥事实、实证。
数据 —— 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仪
定义、组成 —— 是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由底座、固定架、球体、地轴组成。
与地球的区别
形状:地球仪是规则的。
地轴:地球的是假想轴。
纬线和经线
纬线
定义: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圈(纬线圈)。
数量:无数条。
指示方向(走向):东西。
长度变化: 由赤道到两极,长度越来越短。
纬度
起点:0°纬线(赤道)
度数变化:从赤道开始量算,向南北各至90°。(北增北纬,南增南纬)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分界线划分
纬度划分:
底:0°-30°
中:30°-60°
高:60°-90°
特殊纬线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
形状:半圆(两条对应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
数量:无数条。
指示方向(走向):南北。
长度变化:长度不变
经度
起点:0°经线(本初子午线)
度数变化:从本初子午线开始量算,向东西各至180°。(西增西经,东增东经)
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分界线。
经纬网
定义: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用途:①确定地球表面某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②确定地球表面两地之间的相对位置。
特殊地点:北京(40°N,116°E); 西安(34°N,108°E)
经纬度判断:北增北纬,南增南纬;西增西经,东增东经。
地球上的五带
名称:北寒带、北温带、特带、南温带、南寒带。
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分布情况。
特有现象
热带—— 太阳直射
温带—— 四季分明
寒带—— 极光、极昼、极夜
地图
概况
定义:对地理信息进行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符号表示地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进行缩放;表示在载体上的图形。
用途:外出旅游、行军打仗、工程建设、航空、航海等。
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
方向: 一 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三种表示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粗略。
分类(大、中、小):小<100万;大>10万,中(100万与10万之间)
图例
定义: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分类:地名、界线、交通、水纹、其它、高山或者低谷(有数字的)
类型
按方向分:普通地图、有指向标地图、有经纬网地图;
按内容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新型地图:遥感影像地图、电子地图。
地形图
概念
海拔:指某个地面上的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特殊海拔区域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第三极”之称;
吐鲁番盆地,海拔最低点-154.31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
地形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势起伏小;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地势较平坦;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呈脉状分布。
等高线地形图
概念
等高线:把在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
等深线:把在一个区域内海底深度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
等高线地形图:将多条等高线按比例缩小后投影在平面上。
特点
只有一个等高距
闭合曲线
无交点
同一条等高线个点海拔相同
山的等高线特点
中间高,四周低
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
五种部位判读
山峰:▲
山脊:等高线向外(低处)突出——登山
山谷:等高线向内(高处)突出——河流
高谷低脊
鞍部:两山峰间,等高线不相连。
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等高线地形图的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起伏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用色规则
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平原 —— 绿色
山地—— 黄、褐、白
盆地—— 绿、黄、褐、白
丘陵—— 黄、褐
高原—— 黄、褐、白
水域—— 蓝色
优点—— 醒目、有立体感。
地形剖面图
是按一定比例沿着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能更直观的显示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
绘图步骤—— 找交点; 描出点;连线。
5.山地33%
a. 东西走向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
南列:南岭
b. 东北—西南走向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c. 南北走向
北列:贺兰山
中列:六盘山
南列:横断山脉
d. 西北—东南走向
北列;阿尔泰山脉
中列:祁连山
南列:巴颜喀拉山
e.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f.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
g.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h. 安徽黄山"四绝"——"怪石、云海、奇松、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