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学-第三章-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 第三章 噬菌体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关于医学微生物、免疫学、病理学的思维导图笔记
医学 微生物学 第五章 细菌的耐药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三章噬菌体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大部分为蝌蚪形
头部,六边形立体对称
蛋白质衣壳+核酸
尾部,管状结构
尾领+尾须(连接处)
中空的尾髓(收缩功能)+外包的尾鞘
尾板+尾刺+尾丝
蝌蚪形、微球形+细杆形
化学组成
蛋白质
核酸(DNA和RNA中的一种,大多数DNA噬菌体的DNA为线状双链dsDNA)
抗原性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抵抗力
比细菌强(除芽孢外),对紫外线和X线敏感
根据与宿主菌的关系分型
毒性噬菌体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在宿主菌内以复制方式增殖增殖
吸附
只要细菌具有特异性受体,无论死活,噬菌体均能吸附,但噬菌体核酸不能进入已经死亡的宿主菌内
穿入
生物合成
转录生成mRNA,翻译出酶、调节蛋白和结构蛋白
以噬菌体核酸为模板,复制子代噬菌体核酸
成熟与释放
溶菌周期/复制周期:从噬菌体吸附开始至宿主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为止
只有溶菌性周期
温和(溶原性)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溶原性细菌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溶原性
温和噬菌体具有的产生成熟子代噬菌体颗粒和裂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
溶原性转换
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去除后恢复
温和噬菌体三种存在状态
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
宿主菌细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
整合在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
溶原性周期+溶菌性周期
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检测标本中的未知细菌
基因工程的工具
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噬菌体溶菌现象
液体培养基
使浑浊菌液变澄清
固体培养基
噬斑,每个透亮的溶菌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宿主菌后形成。噬斑形成单位数目即噬菌体数量
概念及特点
生物/半生物——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
个体微小,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
无细胞结构,由衣壳(蛋白质)+核酸组成
专性胞内寄生
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分布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