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及造血气管的药物
药理学抗菌药物概述的思维导图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抗凝血药
肝素
药理作用
1、肝素在体内、体外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分子越长,抗凝血酶抑制作用越大
2、降脂作用:是血管内皮释放蛋白脂酶,水解乳糜微粒及VLDL停药后反跳
3、抗炎作用:抑制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活动
4、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
5、抑制凝血酶,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
1、如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
2、弥漫性血管凝血(DIC),应早期应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3、防止心血管手术、外周静脉手术后血栓形成
4、体外抗凝:心导管检查,血液透析等
不良反应
1、自发性出血:停用肝素,注射带有阳电荷鱼精蛋白(每1mg鱼精蛋白中可和100U肝素)。检测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素时间
2、血小板缺乏:(I和II型:血小板释放PF4,PF4-肝素-IgG免疫复合物)
3、早产及胎儿死亡及过敏反应
4、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
禁忌症
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溃疡病,严重高血压,孕妇,活动性肺结核,内脏肿瘤
香豆素
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蛋白C,S、II、VII、IX、X、IIa、VIIa、IXa、Xa
1、对以形成的抗凝因子无抑制作用
2、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
3、需12-24小时候发挥作用
4、1-3天达到高峰
5、停药后抗凝作用可维持数天
与肝素相同,可防止发展静脉血栓和肺血栓
1、自发性出血:颅内出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18-24s),解救:注射维生素K或输入新鲜血液
2、胎儿骨骼发育异常(影响r-羧化)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1、维生素K作为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肝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维生素K3脑室注射可镇痛(可被纳洛酮拮抗)
促进II,VII,IX,X因子引起羧化→促凝血
应用: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吸收下降:胆道梗阻,胆瘘
来源减少:新生儿出血,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同时使用香豆素或水杨酸类
VitK1 iv:潮红,呼吸困难,胸痛,虚脱
VitK3(大量)新生儿,早产儿溶血及高铁血红蛋白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病人也可诱发溶血
铁剂
种类
口服剂
硫酸亚铁:吸收良好,价格低
枸缘酸铁铵:三价铁,吸收差,制成小儿糖浆
注射剂
右旋糖酐铁
影响铁剂吸收因素
吸收 ↑
Fe2+>Fe3+
胃酸
Vitc果糖、半胱氨酸
吸收↓
胃酸↓
抗酸药
高磷、高钙食物鞣酸、茶四环素、土霉素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妊娠)
胃肠刺激:恶心、腹痛、腹泻或便秘(Fe2+ +H2S)
急性中毒:小儿口服1g以上,表现为坏死性肠胃炎症状,可有呕吐、腹痛、血性腹泻、甚至休克、呼吸困难、死亡
救治:导泄、洗胃,去铁胺PO(络合剂),对症处理
叶酸、维生素B12
1、叶酸→5-甲基四氢叶酸→一碳单位+→四氢叶酸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多种生化代谢
维生素B12为细胞分裂和细胞神经组织髓鞘完整所必需
1、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主,B12辅
3、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恶性贫血“:B12主,叶酸辅;胃黏膜萎缩,由内因子缺乏
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所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
B12神经系统性疾病、肝病等辅助治疗
右旋糖酐
为葡萄糖聚合物,有中、低、小分子量的制剂
1、血容量↑:iv→血浆胶体渗透压↑→血容量↑
2、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低分子、小分子能抑制血小板、RBC聚体、↓血黏制性,抑制凝血因子II
3、渗透性利尿
主要用于低血容量休克(失血、创伤、烧伤),治疗DIC、血栓形成性疾病
1、过敏:皮疹、偶见休克
2、过量引起凝血障碍,禁用于血小板↓,出血疾患
3、心衰者慎用
纤维蛋白溶解药
对形成血栓有溶解作用,称为溶栓药
链激酶、尿激酶
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出血和过敏
肝素和香豆素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