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交办的技术》读书笔记
豆瓣评分7.9,职场提升,部门主管、各级领导必读!善交办乃主管、玉不磨不成器、重责任慎交办、先择人再放手、要求高动力大、敢放手少干预、常沟通得信赖、建团队提能力,这几点浓缩了整本书的精华,值得收藏哦!
编辑于2020-06-04 19:33:27交办的技术
1. 善交办,乃主管
栽培人才
大胆授权
尝试挑战
摧毁个人
责任过重
力不胜任
2. 玉不磨,不成器
敢于授权
无法交办工作,就没资格成为好主管!
越俎代庖
部属的工作就是“赚取今天的工作报酬”,但主管的职责却是“创造与今天不同的未来”,越俎代庖。
事无巨细
只看重眼前工作的主管,往往只会注意不必要的小细节,严格地确认并指正部属的工作成果,完全没察觉到这样可能造成的严重损失。然而,当你着眼于创造更好的未来时,眼前的细枝末节就不再那么恼人了。
倒逼成才
无压难成长
“勉强自己”去工作,不只可以提升工作能力,更能体验乐在工作的成就感。这跟员工的工作意识和职场心态有关,也是主管必须开发部属的部分。
挫折成长
职责之外
非正式职务
3. 重责任、慎交办
重在责任
主管将工作交给部属时,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只把“工作”交托出去,而没有把“责任”交给对方。
目标导向
例行必交
一周一次的会议资料这种固定且重复的工作,应该一律交由部属处理。而且,不是单纯的“工作内容”,而是“工作责任”。
逐步开发
无论部属是否能够胜任交办的工作,身为主管必须交给部属的是:能够开发潜能、稳固职场理念的工作责任。
交办禁忌
完全陌生
重大事项
指派他人
慎选主管
会管理,不一定会领导。“领导能力”指的是“将组织引导至特定方向的影响力”,其中有两项必要的行为,那就是:设定理想并打动部属的心,并让他们有所行动。“管理能力”则代表“通过组织结构和规定,督促秩序以及效率的行为”。
注意方式
完整交办
“交办工作”跟“放任不管”是两回事,交付工作比亲自动手难。因为必须持续观察部属的工作状况跟进度,还要耐着性子不随便出手干预。但许多主管却省略了这个环节,不负责任地放任部属自己去执行任务,做不好就归咎于部属。许多主管都会犯下这样的错误。
导师型:重指导
专业型:重结果
4. 先择人,再放手
务必自愿
强迫他做,他就会推卸责任
设立目标
部属的价值观,对交办工作的成功或失败,有决定性的影响。
协助指导
逐步推动
重在可靠
交给有能力的人,不如交给有互信关系的人
放手去做
成果不要妥协,方法容许差异
5. 要求高,动力大
严要求
栽培部属需要逐渐提升工作难度,如果常常手下留情,就等于前功尽弃。
防止敷衍
影响部属
激发动力
勇担责
要在工作中进步,就必须懂得自己负责。反省失败的原因,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是“自我负责”的表现。
担责成长
以上率下
有厚爱
严格一定要,体恤也不能少。要求高,他可能会误解。
收拾烂摊
下属犯错,协助处理。
归功下属
达成目标不邀功,而力推下属。
主动担责
出现问题后,主动替下属承担责任。
重未来
“你无法改变过去和他人,但你能够改变未来和自己。”
责备无功
你在分析失败原因,他只听到责备的声音。部署犯错后,一味责备不过是发泄,只会使下属偏移关注点。
放纵出偏
成功也会让人走偏。当你漂亮地达成目标时,放下过去、向新的目标前进更加重要。
6. 敢放手、少干预
不怀疑
“不怀疑”指的是“即使知道也不放在心上”的一种宽容,代表领导者的胸襟。绝不是不明白事实之下的“性善论”或是“盲目的信任”。
容错
我的企业是一棵大树,树上当然会长虫了。爬在外头的虫子我会设法清除掉,但是也有许多虫就隐藏在树洞里。以前,我曾经用许多手段试图彻底除掉躲在洞里的虫子,但结果却连树体本身也变得虚弱了。现在我不会做到那种程度,因为保护大树的健康比清除害虫更加重要。
宽容
不用过度干涉,不是避免让部属跌倒,而是下定决心看着他跌倒,唯有如此,他才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干涉部属,能够得到眼前的小利益;但不在乎过程,放手让部属去执行,才能获得更加丰硕的果实。
少干预
为了不剥夺下属自主性,即便对于无法接受的决策,我也会选择忍耐再忍耐。
授渔胜授鱼
就算会造成公司业绩下滑,也要把工作交办给部属。
交办即授权
培养下属的自主性,提高工作热忱,是身为主管最需要重视的观念。因此,为了达成栽培人才的目的,身为主管就必须忍耐,不随便出手干预,以免剥夺了部属的自主性。
主位变主动
在会议和聚会等场面上,可以把主角的位子让给部署。
放手非放任
不命令对方,也不对他的工作内容有所建议。若想指导部属,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言自语’,至于是否要参考你说的话,都由部属自己决定。
巧提醒
分步推进
1. 描述事实
2. 主观感受
3. 评价提示
4. 提出建议
5. 明确要求
不可越级
所谓的“越级”,指的就是上级越过了应该被交付职权的领导者,直接向他的部属提出命令或指示。
7. 常沟通,得信赖
定期沟通
部属都不喜欢找主管商量,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定期沟通”是相当有效的做法
工作日报
只要员工习惯每天作业务报告,主管就没有必要多加催促。有疑问的部分,只要通过日报稍微向部属确认就好。
个别周谈
与每位部属之间每周个别单独面谈一次,就算是十五分钟也好。一周一次的面谈,能提醒部属不要只着眼于紧急事项上,“非紧急重要事项”
注意方式
防止盘问
绝对不能在面谈中质问部属的工作情况,只要适时提供支持就好。主管必须下定决心以支持者的身份对待部属,否则很容易就会沦为盘问式的沟通。盘问式的行为会破坏面谈许多重要的功能,首先会适得其反地破坏面谈时建立的信任关系,并且让部属难以敞开心胸,讨论真正重要的议题。不仅如此,还会剥夺部属最重要的自主性,削减部属对工作的热忱。
下属为主
面谈的主角是部属,主管要带领他活用自主性,有效利用面谈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切实提问,而不是主管放任自己成为主角。
因人施策
主管可视部属各方面的成熟度,决定面谈的方式。对于能力成熟的部属就尽量采取放任形式;但对于能力尚未成熟的部属,必须从旁给予强烈的指示,甚至适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对于有能力但动力不足的部属,则要加强精神上的鼓舞;相反地,有热忱却能力不足的部属,就必须多给予工作上的指示。
给予认同
在部属被交付困难的工作,又因无法顺利完成而感到不安及孤单时,他们所需要的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心灵能量的补充。不论成果如何,主管都应该要认同部属的存在价值。只要在平时说话的语气中,表现出对部属的关心,就能让部属产生“被认同”的感觉。
共情达理
其实部属也都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又应该怎么做,但就是迟迟无法踏出那一步。主管的认同和支持,等于是推了他一把,许多问题很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多听少说
强迫别人听你说教会让对方心生排斥,并导致部属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因此主管要创造出让部属“自己作决定”的良好氛围。而“聆听型”的指导技术可以说是相当有效的。
设定期限
分解任务
帮助部属逐步分解工作,可以成为部属大幅推展工作进度的原动力。
设置节点
将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之后,可以在每个小任务之间设定一个中间期限,这个期限通常被称为“里程碑”。
8. 建团队,提能力
组团互补
要求一个人具备所有能力,是不太可能的事。与其找个全能的部属,不如先尝试部属之间互补的组合。想栽培某位主管,可以试着将能够弥补该主管不足的第二号人物,配置在他的旗下。
各尽其才
主管把工作交付给部属时,不该只是着力找出全能的部属,而要从人才间的组合去评估。
合力胜孤
栽培、组合平凡的部属,提升他们的士气,并展现非凡的成果,这才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也是这个职位的价值与意义。
技术支持
主管不能一味依赖部属本身的专业能力,也应该为平凡的部属打造实用的武器,例如编写销售谈话手册,为营销的同事提供在客户提问时能确实应用的问答题库,编制询问客户细节时会用到的确认评量表,定期业务演练以评估使用这些武器的成效,唯有为部属打造出精良武器之后,才能考虑把工作交付给他们。
标准化
简单化
“简单化”指的是简化工作,舍弃复杂的手续和不必要的业务,以减少失误率;或是明白指出“重点商品”“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等,以集中火力在这些工作要项上。
专业化
“专门化”指的是将复杂的业务分割成几个不同的区块,只让部属处理其中的一部分,以此熟悉业务、提高效率,这也是增加产能的管理手法之一。
可视调控
“成果”“过程”“目标”“职务分配”的公开化,能够协助部属做好工作内容,提升部属的自主性。
秒懂
“可视化”的重点就是简单明快,主管想传达的信息,必须用一秒钟的时间告知全体员工。表格上已经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未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哪里有不足的地方、不足的百分比大约是多少,这些图表数据的呈现,都必须让人一目了然。
最新
如果不重视图表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可视化”的行动就失去意义了。“可视化”更深一层的精髓就在于“对话”。大家一起看着墙上的图表,通过主管跟部属、同事之间的互相交流,给予彼此良性的刺激,就能促进职场上的自律性以及自动自发的工作动力。这样的效果,绝非独自一人默默看着图表能够相比的。主管在展开“可视化”行动时,一定要下定决心确实执行。如果做法不够彻底,还不如不要开始。
分享易得
“三流组织靠上下关系,一流组织靠同群效应。”
指导有压力
如果是“主管对部属”“老师对学生”的关系,指导效果其实有限,因为那会变成凡事来自上级指示的“上下关系”。在这样的立场下,人都会拼命保护自己。保护自己指的就是凡事主张正当化,即不管发生什么事,一概认为“自己没有错”。正因事情都是来自主管的指导,当部属无法接受自己被否定时,可能会径直为自己寻找开脱的借口。
分享更轻松
经验分享就像讲故事一样,同事间只要举出自己“成功的工作经验”,就能充分发挥提示的功效。
中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