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作者以儿时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变化贯穿全文,刻画了阿长既粗俗、愚昧又慈爱、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怀念的复杂情感。
《驿路梨花》彭荆风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字面意义是指驿上的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陋室铭》刘禹锡 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的比较含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第1-2段
人们对阿长的称呼和“阿长”称呼的由来
第3-18段
3-5段: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爱告状、睡相差
实在不大佩服
6-12段:长妈妈懂得很多规矩,给我讲很多道理
不耐烦
13-17段:长妈妈常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空前的敬意
18段:概述了长妈妈谋害我的隐鼠的故事
憎恶
主要通过描写叙述,表现出阿长粗俗、迷信、愚昧、无知的特点
第19-29段
19-21段:我渴慕绘画的山海经
22-24段:阿长问书并买《山海经》送给我
25-29段:得到《山海经》之后,我读书视如珍宝
新的敬意
①明确本文中心人物和主题事件 ②表现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课文梳理
第3-18段:作者的感情在四则材料之间一转再转,写出来我对阿长的反感一次一次加深,直至憎恶
第19-29段:以我对《山海经》的渴慕与珍爱烘托了阿长买《山海经》中的善良与慈爱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由衷的敬意
第3-29段:全文最大的转折,从不大佩服、憎恶到产生新的敬意,也呼应了标题中阿长与《山海经》的情感态度
第1-31段:开头、结尾都是站在成年鲁迅的角度写的,对阿长的同情、愧疚、感激、怀念之情在这时体现
课文总结
作者以儿时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变化贯穿全文,刻画了阿长既粗俗、愚昧又慈爱、善良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怀念的复杂情感
语言赏析
第3段最后一句
长妈妈很粗俗,表现出我对他的厌烦,无法可想
第8-11段
可以看的出长妈妈是一个迷信的人,和我强烈的不满
表现出她对元旦祈福的热切,是个迷信的人
“磨难”意为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遭受磨难,表现出我对元旦古怪仪式的厌烦,看出我强烈的不满之情
第13段
“一时”带有调侃的意味
“空前的敬意”说明我此时对阿长的敬意是前所未有的,我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是源于她有伟大的神力,我惊异与她能抵挡炮弹
“空前的敬意”表达了年幼的鲁迅听到长妈妈讲述的“长毛”的故事后的心理感受,长妈妈讲述的故事是荒诞不经的,作者不但不怀疑、不反驳,不反感、不恐惧,反而产生“敬意”,这样的表达有反讽的意味,体现了作者对长妈妈包括幼年的自己的愚昧无知的调侃
第二句话表现她十分自信拥有这种神力,体现出她的愚昧、无知
第17段前两句
用”实在“”不能不惊异”“伟大的神力”这些带有夸张意味的词语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由衷的敬畏之情。长妈妈关于长毛的讲述内容荒诞不经,而“我”不但没有表示怀疑,进行反驳,反而一步步延伸下去,这背后荒谬的逻辑带来了幽默辛辣的特殊表达效果
第19段最后一句
对那时的作者很有吸引力,虽然只是听,但记得很清楚,而且不耐烦的一一罗列出来
“可惜”一词流露出他的惋惜之情
第20段
写出来我的失落、失望和郁闷之情
第21段
“一……就……”连词,强调了我对《山海经》心心念念的渴慕之情
第31段
这是这是一句祈祷语,字面意思是希望阿长能在仁厚黑暗的地母怀里永远的安息,作者感激于她所给予的无私的爱,所以衷心祝愿她的灵魂得到永久的安宁,这个祈祷里包含着深切的怀念之情。感叹号的运用,又进一步强化了这样的情感
第29段
“此后……就更……”表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对此后的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6段
“新的敬意”是正面的抒情,在没有人关注到作者的心理需求时,只有保姆长妈妈关注了,并且满足了,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第25段
”霹雳“”震悚“是我听到阿长的话的感受,因惊喜而极度兴奋的状态
第23-24段阿长说的话
动作快、语气兴奋、神态高兴,阿长是在细致入微的关心我。阿长以我的快乐为快乐
她对我的关心是“细致入微的,一心一意为我着想,表现出她的善良和慈爱
从心底里爱着我,看到我坐立难安的样子就心疼
第22段
“连阿长也来问”表明阿长问我是出乎意料的,因为她不是学者,说了也不懂,所以我没有告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