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散文思维导图
高三苦命人--散文思维导图,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以自然、真实、优美的笔触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社会生活,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散文思维导图
1. 散文定义
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
以自然、真实、优美的笔触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社会生活
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2. 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
“形散”这个概念指的是散文的写作手法自由,选材广泛,文章的结构和形式不拘泥于传统,可以根据内容自由调整和变化。 “形散”表现为1.题材的广泛 2.写法的多样 3.结构的自由 4.表达方式的灵活
“神聚”表现为文章主题的明确和集中,所有内容都为这个主题服务,不管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这个主题。
3. 散文分类
抒情散文
+ 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
+ 通常以个人经历或身边琐事为题材
+ 情感真挚、细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写景散文 2.状物散文 3.文化游记散文:《文化苦旅》
叙事散文
+ 以叙述事件、描绘人物为主
+ 通常以社会事件、历史故事为题材
+ 结构严谨,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
1.写人散文 2.记事散文
议论散文
+ 以发表作者见解为主
+ 通常以社会热点、学术问题为题材
+ 说理清晰,论证有力,具有说服力
理解词语含义
首先步骤一定要写原本本意
看语境是否运用了动词或形容词
看手法是否运用了相关的手法
看情感主旨,联系作者情感和作品主旨
理解句子含义
看文中意义
理解深层含义
写下主旨,中心,情感
散文结构思路
分析行文思路
注意行为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人物顺序等等
注意散文类别
整体分析思路
线索的作用及其特点
线索是分为了空间线,形成线,人物线,事物线,景物线,思绪线,情感线等等
作用: 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2.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3.揭示主题 4.使行文富于变化 5.深化了主题的主旨情感
分析句段作用
作用
开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提供背景,渲染氛围
中间 :1.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起过渡作用 2.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
结尾: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照应前文,结构严谨,发人深思,意蕴深远
插入段 :一,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应,正反对照,曾经烘托总分印证关系 二,对全文中心强化突出作用 三,在结构上大开一笔,形成波澜
反复出现的句子 1.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阻止强化感情等作用 2.在结构上有胶带线索,前后呼应 3.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也突出强调了特点
引用段 1.传说故事:增强了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了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的引出表明了观点 2.某一事件:引出了下文的议论抒情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3.史实故事:增强了文章的历史性,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4.诗歌:增强了韵律感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 5.名言: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丰富了文章内容
答题角度
内容,主题
内容: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作用
主题:考虑对主题强化,深化,突出,揭示或深化等方面作用
结构思路
结构:考虑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
思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表达技巧
读者的情感或心理
赏析散文形象
人物形象
角度: 1.故事情节2.细节描写3.时代背景4.评价,议论
主要物象作用: 1.从人物塑造:互相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主要人物形象,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 2.情节安排: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象反复出现,代表线索串联起全文 3.环境方面:具体指主要物象对时代特色或人物环境做了怎样的揭示 4.主题方面:深化主旨或象征意义,有揭示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如2021年浙江卷《麦子》第12题 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上麦子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多次出现串起全文 2.人物塑造上金黄的麦种,落地小麦的丰满代表了老人的生命力旺盛顽强 3.从主题上揭示了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做贡献的主题
次要物象作用: 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物象起衬托对比作用 2.推动情节发展 3.揭示或突出主题,中心,主旨 4.如果是线索,自然是贯穿全文的作用
事物形象
与人物形象作用类似
赏析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表达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
对比:突出事物特点和作者情感,使形象鲜明,深化文章主题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制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拟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某个事物的某个特征,赋予了人的情感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长于抒情
对偶:增强故事韵律,使词句具有音乐感
反复:承上启下,多次抢deal,给人深刻印象,层次清晰,感染力强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用词句表定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互文:理解时必须前后结合,点出手法即可
双关:一语双关,暗示文中情感
Abcd法 1.点手法 2.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什么样的事物的特征 3.带入文章进行分析 4.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情感中心结构
表达方式
记叙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增强了与读者的距离,带入了情感式文章更加的真实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叙述性
第三人称:时间空间比较有灵活性,能使事件更加的客观,全面具有上帝感
叙述顺序
顺叙
插叙
插叙的作用 1.插入了什么样的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的丰富完整 2.交代了什么样的原因 3.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加深了文章的主题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倒叙
倒序的作用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避免叙事平板持续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
补叙
补叙的作用 1.对叙述中的主要人物和人物做补充交代,对情节发展起推动作用 2.补充了故事情节,使文章结构更加的完整巧妙 3.如果没有补叙那整篇文章将没有逻辑道理 4.使文章结构更加富于变化,生动性
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的或喜或悲的情感,或在叙述中体现褒贬
描写
肖像,动作,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
白描 1.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什么样的画面 2.不加渲染和烘托,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
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以乐衬哀,化静为动
议论
直接议论
夹叙夹议:继续议论,交叉运用文章,在轻松活泼之间发表议论,读来饶有趣味,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文学性
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
象征
衬托
铺垫线索
渲染
抑扬结合
托物言志
移情于物
虚实结合
以小见大
点面结合
语言艺术
语言特点
用词:练字,叠词,四字词,语文言词
句式:长短句整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