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考——诸子百家
公考——诸子百家的思维导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杂家,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09-11 07:48:24 四川省《zhonggong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建立健全制度,全会60个要点《决定》。详细知识点,有拼音的是屏蔽词语。
报告指出,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提出“四个发力”重要要求,赋予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届省政府坚定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zhonggong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建立健全制度,全会60个要点《决定》。详细知识点,有拼音的是屏蔽词语。
报告指出,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提出“四个发力”重要要求,赋予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届省政府坚定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
诸子百家
儒家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鲁国人
被称为“至圣”和“万世师表”
孔子还是伟大的教育家,因为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所以他也被称为“万世师表”,是老师祖师爷。“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亲手题的匾额,挂在孔庙之上
思想
礼:西周之礼,强调等级有序,什么身份、什么等级的人就干什么事
克己复礼:“克”是约束,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这就是克己复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你做什么就要有什么的样子,你做君王就要有君王的样子,做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做父亲、做儿子也都要有各自符合身份的样子。强调等级有序,什么样的身份就去做什么样的事
仁
仁者爱人:孔子所认为的这个“仁”、“爱人”的内涵是非常广阔,包含的内容很多,既包括做人要有爱人之心,当官也要有爱人之心。比如做人就要体恤、宽恕他人,孔子有一个名言,经常听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愿意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因为要体恤、宽恕他人,就体现了爱人的思想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为官):针对当官的,做官要根据民的利益而治国,使民实现利益
中庸:不偏不倚,他强调的是一种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过犹不及”:凡事过犹不及,很多事情做过火了就会做得都不好,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度,要不偏不倚
“和而不同”
“和”强调和谐友善,“同”就是苟同,“和而不同”就是说处事既要强调和谐友善,但是又不必事事苟同
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正好相反,是同而不和,君子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能够和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但是不一定要赞同你的每一个观点,不必事事苟同于你;而小人正好相反,他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去迎合别人,但内心深处的态度却并不和谐友善
德:孔子主张德治。提出了为政以德,强调要用道德原则来治理国家,以德来治国
典故:众星拱北
教育
对象
有教无类:孔子强调有教无类,接受教育不问出身,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出身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教育
兴办私学:打破了官学的垄断,当时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享受教育,而孔子的贡献就体现在打破了官学兴办私学,通俗说就是最早进行民办教育的人,第一个开办公务员辅导班的人,是粉笔的祖师爷
态度:学习就要端正态度
“不耻下问”:就是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提问请教(人家地位比你低,你向人家去提问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向学识比自己少的人去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就是不耻下问,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可学习的地方,哪怕他地位比你低,哪怕他学识比你少,但是我们也要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面这个“知”就是知道的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强调做学问要端正态度,不能不懂装懂
方法:学习的方法
“学、思、习、行”
“学”:强调要勤学多问
“思”:强调思考,典型的名言就是“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所以要思考
“习”:强调时常要复习,常见的名句“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都体现“习”,强调要复习
“行”:强调实践,不能单纯在纸上读书,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自地去实践
循循善诱:就是要有步骤地去引导,要引导式
因材施教:强调要根据不同的特长、不同的天赋来给予不同的教育。因为每个人的特长、天赋都不一样,如果用相同的教育就不合适,体现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努力想也想不透,“悱”就是心里明白,但是表达不出来
举一反三:举出一个就可以举出其他三个,即可以类推、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这也是属于教学方法上
内容:就是所谓的六经,相传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六经,分别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后来失传了,就剩下五经,考试如果出现了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
著作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语录体为主,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宋代大儒者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这两篇单独拿出来,与《论语》和《孟子》合称四书,这也是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之名始于谁就是谁(谁把这 4 本书合在一起叫做四书):就是朱熹,四书之名始于朱熹
四书是哪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 4 个合起来叫做四书
孟子
战国时期,被称为“亚圣”
孟母三迁
思想(继续和发展孔子的思想)
把“仁”发展为“仁政”。孟子的仁政是更有针对性的,主要就是针对统治者,也就是孟子的“仁政”要求统治者要去施行仁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天下不应该依靠武器装备的先进,而应该依靠仁政,施行仁政百姓自然就会争相归附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强调要关注天下苍生,去实行仁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统治者要忧虑祸患才能生存发展,如果贪图享乐、贪图安逸,就会走向灭亡,所以我们也经常用这句话强调要有忧患意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强调天然因素,比如时机、气候;“地利”强调的地理因素,天时是不如地利。“人和”强调人心所向,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有力的作战天气不如有力的作战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又不如人心团结人心所向,重要的是“人和”,强调人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
义:孟子非常强调道义,他认为不管是君还是臣子,都要有道义
“得道者多助”:反过来“失道者寡助”。君王施行仁政,拥戴的人就会很多;反过来,就会被孤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淫”指的是骄奢淫逸;“移”就是改移节操,“屈”就是屈服意志,就是金钱地位不会让我骄奢淫逸、不会让我迷惑腐化,贫贱、贫苦、穷困也不会敢移我的节操,权势武力也不会让我的意志屈服,强调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道义,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民贵君轻:原话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老百姓是第一位的,国家次之,而君王是最低的一个地位,希望君主都要爱惜名利,把老百姓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也就体现了要以民为本
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就体现的孟子的主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就是每个人都会对别人的不幸产生同情之心
以德服人:名句就是“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诚服也”,如果用仁德称霸,可以让人们对其心悦诚服,也就是用仁德称霸,比用武力称霸要好,用武力称霸,别人心里可能不服,只是嘴上不敢说,不是真正的信服,而以德服人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孔子是为政以德(众星拱北),他强调的是要用道德原则去治理国家,而孟子提倡以德服人
著作
《孟子》——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荀子
思想
性恶论: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荀子正好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因为他认为人都有自然的生存欲求,在欲求的吸引下,难免去做坏事。他就特别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提出了礼法并用。孔子提倡“礼制”,强调自我的修养,但是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光靠礼制是不够的,还得有法律约束,用礼进行教化,用法来进行惩罚,把这二者结合起来,二者并用维持社会的秩序,既有儒家思想也有法家思想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形容的是君主和老百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老百姓可以拥护君主,但也能把他给推翻。这句话不是唐代魏征(唐太宗时期谏议大臣)说的,魏征说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措辞不太一样,魏征也是引用了先秦的言论
荀子的义利观:他认为要先义后利,这个“义”就是正义,而这个“利”就是私利,先义后利的名言就是“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就是正义放在私利之前就是光荣的,私利放在正义前面就是耻辱的,强调正义
荀子还有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天行有常”: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会因为你是明君就存在,也不会因为你是暴君而灭亡,他强调规律是客观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制天命而用之”:人要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掌握了规律、再去利用它,强调尊重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著作:《荀子》,作者是荀子和他的弟子
其他
汉代(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
董仲舒在汉武帝时期就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是百家争鸣,而董仲舒提出要独尊儒术,就把儒家思想作为一个正统思想,从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大一统”:董仲舒提出不管是政治上还是思想上,都应该是统一的,只有统一才能实现长治久安。正因为要统一所以才推行独尊儒术,不管是政治上还是思想上,我们都应该“大一统”
董仲舒儒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指天和人是相通的,相互感应,所以君主要按照天意来办事,如果你不仁不义的话,天就会降下灾祸
董仲舒的著作:《天人三策》。在汉武帝时期,他下令各个地方举贤良,所举荐的贤良要对策,董仲舒就是被举荐上来的,他被举荐后三次上书对策,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
汉武帝以后,儒学就处于正统的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泛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就被削弱,北宋时期文化政策相对宽松,儒家学者就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就叫做理学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是最突出的,所以“理学”也叫做程朱理学,“程”指的就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朱”指的就是南宋的朱熹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要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指的就是要追求天地之理,“灭人欲”指的就是要去除人的私欲,朱熹认为人性本来和天理是一样的,具有仁义礼智的美德,但是被后天的欲望给蒙蔽了,所以要追求天地之理去除人的私欲。所谓的天地之理就是三纲和五常,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但最终完成于朱熹。考试中会考查,“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传统的道德规范
《四书集注》,所以说四书之名始于朱熹
程朱理学还提出了一个方法论,叫做格物致知。“格”就是深刻的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源,格物致知就是只有深刻探究万事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二程”提出今天格一件,明天又格一件,积少成多自然就贯通了,朱熹更是认为要贯通必须要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事要穷尽,要由浅到深、由粗到精,这就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方法论叫做格物致知
南宋
南宋的陆九渊就把“心”作为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他有一个名言“吾心即是宇宙”,很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天地万物都在我心中
明代中期王阳明就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了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这一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这个“陆”指的就是南宋的陆九渊,“王”指的就是明代的王阳明,也叫做王守仁,王守仁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的思想
王阳明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思想,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礼,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需要反噬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从内心中去寻找理
在认识论上,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也就是认识和实践,这二者是统一的,“知”就是认识,“行”强调实践,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即王阳明提出的认识论观点,就是“知行合一”
《大学问》
道家
老子
春秋,李耳或李聃
思想
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常考的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这个道它很玄乎,它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代表的名言就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个“倚”就是指依靠,“伏”就是隐藏,就是福和祸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体现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体现了辩证思维:比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都体现辩证思维,意思就是有和无是相互依赖产生的、难和易是相互对立促成的、长和短是相互比较而存在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也体现了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要顺其自然、道法自然
代表名言“我无为,而民自化”,君主不要过多的干预,让人民自然而然地顺化,体现了无为而治的观点。西汉初年文景之治强调无为休养生息来恢复国力,就是采纳了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道法自然
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水是最大的善,因为水泽被万物,但是却不争名利,强调要向水学习,要用不争的态度,比如君王(君主)要做到不与民争,才是正确
“小国寡民”:老子认为,小国寡民是最理想的社会政治形态,小的国家的百姓比较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也就体现出来老子的很多观点比较消极,有点避世,孔孟之道(儒家)正好相反,积极入世
著作:《道德经》是中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因为他强调辩证思维
庄子
战国
思想
继承了老子无为的观点
齐物论:就是世间的一切事物归根到底是没有差别的,都是一样的,不分高低贵贱的
天人合一:代表名言“万物与我为一”,意思就是宇宙的万物跟我浑然同为一体。要强调天人合一,应该让人性解放、归于自然,不应该用制度去禁锢本性,不应该用人为的樊篱来压制自己,强调要释放天性,要人性解放,要归于自然
提倡逍遥的人生态度:“逍遥”指心灵不被万物所累,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庄子是非常潇洒、洒脱的一个人,他非常追求精神的极大自由,比如说名篇《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他就认为这个大鹏水击 3 千里还能飞上 9 万里的高空,但是它依然是不自由的,因为它还是得凭借外力有所平移,要借助外力,庄子就认为只有摆脱所有的束缚,不需要凭借任何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自由,他强调逍遥的人生态度
著作:《庄子》,也叫《南华经》,因为后人把庄子追称为南华真人,作者是庄周(他本人)及其后学
庄周梦蝶:庄子在梦里面变成了蝴蝶,忘了自己本来是个人,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仍然是庄周,他就搞不清楚了,到底是我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我,这就是庄周梦蝶,所以庄子也是非常玄乎的,比老子还要玄乎
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庖丁解牛:是一个叫丁的厨子,他解剖牛很快,就形容技术很纯熟,掌握了规律,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魏晋玄学
将《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作“三玄”
法家
商鞅
战国时期,公孙鞅,卫国人
代表学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就是治世法则不死板,治国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一定拘泥于古法,“不法古”就是不效法古人,即变法
商鞅在秦国变法辅佐的国君是秦孝公
立木为信
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思想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天下四方都发生事件,最重要的就是中央之地,强调中央集权
“以法为教”:强调法治,要用这个法律条文来充当教育的内容,以法为教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大臣如果犯法的话也需要受罚,老百姓是平民立功的话,也要受到奖赏。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区别对待,哪怕大臣身份尊贵一些,犯法仍然受罚,老百姓立功也要受到奖赏
“法”“术”“势”相结合:“法”指的就是法律,健全法制,“术”就是君主操纵臣下的权术(手段),即操纵臣下、玩弄政治的手段,“势”强调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加强的就是君主专制。这个学说主要就是为君主服务,韩非子受到嬴政的赏识,后来他的思想就被嬴政(秦始皇)所采纳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因为韩非以前的法家有三派,一派就是重“法”,以商鞅为代表(商鞅重法);一派是重“术”,是以战国的申不害为代表;还有一派是重“势”,以战国的慎道为代表。就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军权的一个主张,而韩非子认为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法”“术”“势”缺一不可的,应该把它们结合起来,因此提出了“法”“术”“势”相统一的观点,因此,韩非子就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墨家
墨子
墨翟,战国时期,他的学说代表的是平民阶层的利益
思想
兼爱:兼爱就是不希望有等级的爱,反对爱有差等,与儒家的仁爱不同,仁爱还是有阶级性的,是有等级的,因为孔子还是强调等级有序,墨家所提倡的爱是理想化的博爱,是一种大爱,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非攻:就是反对不义战争,不要打仗,因为打起仗来老百姓最苦。代表平民利益
节用:勤俭节约
节葬:就是反对厚葬
尚贤:要任人唯贤,看才能,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尚同:就是上下一心,为民谋益,也是站在平民阶层的利益
非命:就是反对命定学说,反对这个天命是定的,相信通过奋斗可以自己掌握命运,不靠爹靠自己
非乐:就是要摆脱礼乐的束缚,因为墨子认为凡事都应该利国利民。老百姓还在温饱线挣扎,天天敲锣打鼓弹琴,而且制造乐器要花很多钱,劳民伤财,因此他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即“非乐”
著作:《墨子》,作者是墨子和他的弟子。《墨子》是墨家著作的总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叫做《墨经》,它记载了很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因为墨子本身是木工出身,他有技术,他懂得很多自然科学,光学八条(考查过),跟光学相关的内容写得非常系统,一共八条,其中最常考的就叫做小孔成像(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就是记载在《墨经》当中)。我国发射的全球第 1 颗量子通讯卫星以墨子的名字命名,就是为了纪念墨子在光学方面的成就,因为墨子最早提出了光沿直线传播的观点
兵家
孙武:春秋时期,孙武效力于吴国,被称为“兵圣”,他的著作是著名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常考点)。一提到孙子兵法,容易联想到《三十六计》,两者并不相同,《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孙武所写的只有 13 篇,偏思想,是一些军事理论,而《三十六计》是后人对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的一个总结,成熟于明清时期,是一些具体的实用计策,因此二者不同,《三十六计》必定会有对《孙子兵法》的一些思想和经验的总结
孙膑:战国时期,时代比孙武要晚,可以说是孙武的后代。兵法著作是《孙膑兵法》,考试能够将两个人、两部著作区分即可(春秋时期的是孙武,著作是《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而战国时期的是孙膑,他的兵法著作是《孙膑兵法》)
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孙庞斗智,孙膑和庞涓
田忌赛马
杂家
杂家:“兼儒墨,合名法”,也就是博采众家之长,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代表人物就是吕不韦,战国时期秦国的丞相,他的著作是《吕氏春秋》。典故“一字千金”,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订了《吕氏春秋》,编完这本书就放在城门上,如果有人能够删掉或者增加一个字就给他一千金,叫做一字千金,就表示对自己的著作非常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