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美的历程 第九章 宋元山水意境
美的历程 第九章 宋元山水意境,美学理论看宋画强调“师造化”、“理”、“法”和“传神”,讲究画面的位置经营;元画强调“法心源”、“趣”、“兴”和“写意”。
美的历程 第十章 明清文艺思潮,明清思潮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浪漫主义、伤感主义、批判现实主义,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儒家正统理论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美的历程 第八章 韵外之致,中唐时期酝酿的深刻矛盾:既关心政治、热衷仕途而又不感兴趣或又不得不退出和躲避这样一种矛盾双重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宋元山水意境
缘起
绘画艺术的高峰
主要指山水画
与青铜器同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美的珍宝
山水画
六朝
便有描述
当时山水从各方面看水平低而笨拙
主要仍是作为认识环境的背景、符号、与人物、车马、神怪因素交杂在一起
隋唐
有所进展,但意义不大
重线条不重色彩
中唐
以后真正独立
对自然景色、山水树石趣味欣赏和美的观念已经在走向独立复制
不在只是背景
宋代
成熟和高峰
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
具有深厚的人民性和普遍性
宋元山水
三个里程
北宋前期
“无我之境”
代表
李成:旷远
关酮:峭拔
范宽:雄杰
这三人的作品主要来自对自己熟悉地区的自然地区环境的真实描写
中国画的美学特色: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的形似,要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在的风格和神韵,但这种风格和神韵又要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上
中国山水画追求表现的美的理想:生活——人生——自然境界
南宋
“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推移、过渡
是厚重的院体画而非意气的文人画
仍属于“无我之境”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以愉悦帝王为目的,追求细节的真实和对诗意的提倡
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要求
南宋达到最佳水平和最高状态
诗意追求和细节并举
使后者没有流于庸俗和呆板“匠气”
使前者没有流于空疏和抽象“书卷气”
从形似中求神似,从有限的画面中出无限的诗情
日益成为整个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准则和特色
“有我之境”
代表:“元四家”,主要代表:倪云林
“文人画”正式确立
背景:社会的巨变导致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从宋代的宫廷画院落到了元代的文人手中
特征
文学趣味异常突出
形似与写实居于次要地位,极力强调主管的意兴心绪
认为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更在于描绘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的笔墨本身
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最高阶段
画上题字作诗,相互补充结合
一方面:使书、画二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
另一方面: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
“有我之境”发展到明清,便形成了一股浪漫主义的巨大洪流
元画:萌芽
明清:充分的分化和发展
美学理论看
宋画
强调“师造化”、“理”、“法”和“传神”,讲究画面的位置经营
元画
强调“法心源”、“趣”、“兴”和“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