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葛剑雄《统一和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思维导图
葛剑雄先生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总的来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中国”一词在历史上的沿革,并通过详细的考证和计算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为范围(当然这种计算方式是极不合理的),统一的时间仅仅81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统一和分裂
1 昔日的天下观
九州传说与现实
大禹九州
九州制不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只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 九州以明山大川为界。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西汉十三刺史部
中央:司隶
监察区:朔方 、兖州 、青州 、豫州、徐州 、冀州 、幽州 、并州、扬州 、荆州 、益州、凉州 、交趾
西域都护府
东汉十三州
司隶校尉部(司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凉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豫州
五服制
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大九州说
中原与华夏
在战国时期形成的统一观,是以华夏族为主干、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是一种封闭的观念。
一厢情愿的天下
九州观念在各个朝代延续
长城的价值
1 建筑上的奇迹 2 一定的军事价值 3 影响民族融合、文化传播,限制了国家版图
炎黄子孙
2 分与合
历史上的中国
地理上的概念
“中国”的扩大和变化
文化上的概念
以18世纪清朝的疆域为基准,去分析中国的统一和分裂。
分合大势
朝代变迁
中国历史朝代
领土变迁
【史图馆】中国历代疆域变化
3 分合的标准
何为统一
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文化、民族、语言、风俗、经济、思想、宗教、血统甚至地理环境等的一致性或整体性。
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只是王朝的历史,更不应该只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的历史
朝代的起讫和统一的始终不是同一概念
政权间的称臣纳贡不能作为统一或归属的标准
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相似不能作为统一的标准
短期的军事占领也不是统一
何为分裂
合中之分:公元前221年之前,中原地区无数小国合并,形成统一国家,不是分裂的过程。
分中之合:某时间点前未属于统一的地区,但最终被统一的地区,在统一前属于自治,统一后属于分裂。
分中之分:一个政权的部分脱离或解体都属于分裂。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处于分治状态,经过了一二千年的发展,到此时建立了以中原为中心、华夏为主干的集权政权,但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自治政权。 此后有九百多年的时间,存在着一个以秦朝的疆域为基础的中原政权,其版图时有盈缩;其余时间则分裂为若干个政权;但自治政权始终存在。 中国真正的统一是在1759年实现的,持续了八十一年。 对中国而言,分裂、分治的时间是主要的,统一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对中原王朝而言,统一的时间略少于分裂时间。但在元朝之前分裂时间多于统一时间,元朝以后则基本上是统一的。
4 天命和人事
受命于天(地理环境)
探索中国统一和分裂的基础,尤其是在中国文明的初期,地理条件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
地理环境受气候影响,气候是不断变化的。地理环境限制人类的活动范围,人民之间的接触和了解,部族或国家之间的交往是统一的前提。
地理条件决定生产方式。中原王朝以农业立国,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区会成为统治者的必争之地。 中国农业区的统一由汉族完成,农牧业区的统一由游牧民族完成。(游牧民族三次南下)
地理条件限制运输方位,进而限制疆域的范围。
有民斯有土(人口分布)
人口数量变化
移民实边和内聚移民(迁移方向),民族文化融合。 人口压力增大,会自发移动,达到巩固疆土的目的。
民以食为天(生产方式)
在中国基本农业区内,交通越便利,手工业和商业越发达,地区间的依赖性就越大,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越分离,统一的因素就越大。
殊途同归(文化制度)
文化,无论是物质的或精神的,主要决定于生产方式,而不是从属于哪一个政权。当然,国家对文化也可以起到引导和改造的作用,但这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状况的变化为前提的,脱离了这一前提的引导和改造必然会起到破坏作用。统一是国家主权和最高行政权力的集中,而不是文化的一致,更不是用一种文化去消灭或代替另一种文化。相反,一个真正稳定繁荣的统一国家,必定会允许并鼓励多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
行政管理,因地制宜。 1、尽可能利用原先的统治机构和首领; 2、给予一定程度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 3、经济上给予一定优待。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在一个国家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行政制度,并不妨碍国家的统一。相反,只要应用得当,必然会维护和加强统一。
芸芸众生和风流人物
苍生望太平:农民、市民、知识分子
君王千秋业:秦皇南征、汉武西进、耶律阿保机建国、清朝灭明
5 千秋功罪
社会财富的投向
1 开掘运河、渠道,修筑堤岸、水坝、闸门,以及水利设施的维护所需开支只占很小的比例。 2 太仓陈陈相因。 3 驰道和宫殿陵寝 4 军队和佛寺 5 维持大国形象,对外挥霍性的赏赐
由于历来的统一政权一般都国地辽阔、人口众多,所以即使人民生活水准很低,便可以把搜刮到的人力财力集中起来,数目仍然是庞大的,这就造成了中国“富厚”的假象。由于统治者将这笔财富视为私产,所以大多被挥霍浪费,真正用于国家管理和社会进步的反而是少数。想当然地认为统一政权必定会投资于有利于国计民生地大工程,有利于发展生产等,显然并不符合中国地历史事实。
行政效率和治理
行政区域范围和交通影响行政效率,户籍制度,监察制度
官吏制度:专制制度下,官与吏、统与治的分离
礼失求诸野:制度的实施、信息的传递、人民的接受都需要时间
行政区域的划分因素
分裂政权的贡献
统一政权会限制地区的开发,分裂政权会增加对地区的开发程度
胡服南下没有中断中原文明的原因 1 花费时间长,有充足时间学习和接受中原文明; 2 地主阶级接受新的统治者,统治者为了统一也需要地主阶级; 3 为了统一,接受儒家文化观念;
思想进步,学术繁荣
总结
昔日的天下的历史完全证明:在统一政权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和社会弊病的根源并不是统一本身,更不是统一带来的和平和经济繁荣,而是政治制度,或者说是用什么制度来实现统一,如何统一,统一到什么程度。同样,分裂社会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也不是分裂本身带来的,更不是战争和破坏所能造成的,而是冲击、消弱了旧制度的结果,是外力迫使中央集权制度暂时或局部解体的副产品。
附录1: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
1 统一观 2 统一和分裂的标准 3 统一和分裂的影响因素(地理、人口、生产方式、行政制度、文化) 4 分裂政权的作用
附录2:再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
针对统一和分裂的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附录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 统一的时间长还是分裂的时间长
2 统一的范围
3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4 超越传统,走出轮回
防止国内,特别是边疆地区的分裂;解决与邻国的边界争端;实现大陆与台湾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