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临床心理学
临床医学考研党必备干货!本思维导图罗列了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症状学、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内容,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尽。觉得有帮助的小伙伴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编辑于2019-03-25 06:04:41蒂夫·乔布斯,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乔布斯同时也是前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本思维导图通过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演讲,讲述了三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爱与失、死亡。
临床医学考研党必备干货!本思维导图罗列了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症状学、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内容,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尽。觉得有帮助的小伙伴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方法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测量领域的应用统计学分支。它的目的是测量人的能力、知识、态度、性格特征等,并且发展相应的工具。本思维导图根据《心理统计学》研究生考试大纲,标记重点内容,星标旗标为历年考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蒂夫·乔布斯,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乔布斯同时也是前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本思维导图通过乔布斯斯坦福大学演讲,讲述了三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爱与失、死亡。
临床医学考研党必备干货!本思维导图罗列了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症状学、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内容,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内容详尽。觉得有帮助的小伙伴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方法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测量领域的应用统计学分支。它的目的是测量人的能力、知识、态度、性格特征等,并且发展相应的工具。本思维导图根据《心理统计学》研究生考试大纲,标记重点内容,星标旗标为历年考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临床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 什么是临床心理学
这门课程的主要关注点:
• 心理评估
• 心理治疗
• 临床心理学的其他问题
APA第12分会: 临床心理学分会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整合科学、理论和实践来预测和改善个体的非适应性行为,促进个体发展的学科领域。
• 临床心理学关注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层面的个体在一生中其智力、情感、生物学、心理、社会性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状况。
基本特征:强调:
• 科学性
对科学性的强调 临床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其科学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决定论—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之前的某些因素所预测 • 实证论—个体的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 关注个体的功能失调状况
致力于为个体的异常行为和情绪障碍提供 科学的理解。
• 聚焦于个体的治疗和评估
临床心理学家使用从群体研究中获得的研 究成果来指导针对个体的临床实践。
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
• 研究 • 教学 • 心理治疗 • 评估 • 咨商 • 行政管理
• 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场所
• 私人执业和咨询中心—个人和/或团体治疗 • 大学 • 医院 • 企业\公司 • 司法和政府机构 • 军队 • 医疗保健系统
• 临床心理学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差异
临床心理学家
关注研究
对研究发现进行评估
通过引用数据来捍卫自己的观点
精神科医生
了解病人的客观表现和 自身的知识来诊断和治 疗患者
咨询心理学
• 最类似于临床心理学 • 培训内容大致相同 • 咨询心理学家倾向于处理健康人的问题 • 历史上,咨询心理学家大多在大学辅导中心工作 • 近几十年来,他们将工作范围扩大到包括私人执 业机构等部门 • 两个领域之间的有效区别正在消失
•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每一种方法均来源于心理学的某一 理论基础。 • 采用不同的概念框架或者范式去解释行个体的为 &心理过程 • 在每个研究范式中都存在一个特定的 假设,该交 涉会影响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心理现象。
• 生物学(Biological)
1. 行为遗传学——考察 遗传因素在个体行为差异中的作用。
1. 家系调查(Family members)
2. 双生子研究 (Twin studies )
3. 寄养子研究(Adoption studies )
4. 基因连锁分析(Linkage Analysis)
• 2. 生物化学--神经系统的 生化因素。
• 心理动力学 (Psychodynamic)
人格结构说
性心理发展学说
防御机制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存在的问题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
• 行为学(Behavioral)
经典条件反射
触景生情(条件化恐惧情绪——华生)
操作条件反射
观察学习 (阿尔伯特· 班杜拉)
行为疗法
• 系统脱敏(恐惧,焦虑);
• 满贯疗法(恐惧、焦虑);
• 厌恶条件(恋童癖)
• 认知(Cognitive)
重性抑郁:认知层面
认知范式的不足
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 合理情绪疗法
• 人本(Humanistic)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
• 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系统
DSM-IV-TR
– 多轴诊断:采用五个轴来描述患者总体的临床特征
– 常见轴I or 轴 II的单独诊断,但也有患者同时满足轴I or 轴 II 的共病诊断
症状学
正常精神活动 及其障碍
认知过程
认知
• 感觉(Sensation)
• 知觉(Perception)
• 思维(Thought)
思维联想(Thought Association)
思维逻辑(Thought Logic)
思维内容(Thought Content)
• 注意(Attention)
• 记忆(memory)
• 智能(Intelligent)
• 意识和定向力(Insight and orientation)
认知障碍
感觉障碍
• 感觉过敏 (Hyperesthesia )
• 感觉减退或缺失 ( Hypoesthesia and anesthesia )
• 感觉倒错 (Paraesthesia)
• 内感性不适 ( Senestopathias )
知觉障碍
• 错觉(illusion)
• 幻觉(halluc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volved organs:
• auditory hallucination(幻听)
• visual hallucination (幻视)
• olfactory hallucination (幻嗅)
• gustatory hallucination (幻味)
• tactile hallucination (幻触)
• visceral hallucination (内脏性幻觉)
According to the feeling source:
Genuine hallucination ( 真性幻觉 )
Pseudohallucination ( 假性幻觉 )
According to the occurring conditions:
Functional hallucination(功能性幻觉)
• Reflex hallucination(反射性幻觉)
• Hypnagogic and hypnopompic hallucination (入睡前幻觉)
• Psychogenic hallucinations(心因性幻觉)
• 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
视物变形症(metamorphosis):外界事物的大小、形状、体积发生变化;
• 空间的知觉障碍: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变化
• 周围环境改变的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
• 对自身躯体结构方面的感知综合障碍:病人感到整个躯体或个别部位发生变化
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 (联想和逻辑过程)
• 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的障碍
思维迟缓(retardation of thought):联想抑制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联想加快
病理性赘述(circumstantiality):“啰嗦”
思维贫乏(poverty of thought)
语量贫乏
言语内容贫乏
应答迟缓
思维联想过程障碍
思维联想连贯性障碍
• 思维松弛(looseness of thought)
•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
• 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
• 思维中断(blocking of thought)
• 思维插入(thought insertion)
思维逻辑性障碍
象征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
语词新作(neologism)
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c thinking)
诡辩性思维(sophistic thinking)
思维活动形式的障碍
持续言语(perseveration):在某一概念上停滞不前。如医生问:“这是什么地方?”病人答:“这是医院。”,对其它问题也说这是医院。
重复言语(palilalia):重复一句话的最后几个字或词。
刻板言语(stereotype of speech):重复某一无意义的词或者句子。
模仿言语(echolalia):模仿周围人的话。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delusion):
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无事实根据,但坚信不移
不是集体共有的信念
常见的妄想:
• 被害妄想:坚信自已被害。
• 拆讼妄想:坚信受委屈、打击而反复拆讼。
• 特殊意义妄想:在上述妄想的基础上,有特殊意义。
• 被控制妄想:不受自已意识控制。
• 思维被洞悉感:旁人洞悉未表达的内心所想。
• 物理影响妄想:受外界仪器影响。
• 非血统妄想:出自名门后裔。
• 虚无或否认妄想:否认自已的存在。
• 夸大妄想:有非凡的才智和权势。
• 关系妄想:无关的事物误认有关。
• 嫉妒妄想:认为配偶有外遇。
• 钟情妄想:被异性钟情。
• 疑病妄想:贬低自已的健康情况。
• 变兽妄想:确信自已变为动物。
• 被窃妄想:坚信被窃。
• 贫困妄想:低估自已的经济条件。
• 感应性妄想:对生活特别亲近的人的妄想内容坚信不移。
• 附体妄想:体内来了精灵生物,指挥他的言行。
• 罪恶妄想:有罪恶感。
• 系统妄想: 广征博引、结构严密;多见于原发性妄想
• 非系统妄想:妄想内容杂乱无章,前后矛盾
• 原发性妄想: 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病理变化,找不到心理学的解释(突然性);
• 继发性妄想: 继发于其他心理障碍,可找到心理学的解释。
继发于幻觉
继发于内感性不适
继发于情绪变化
人格的发展或心因所致
继发于精神自动症(异已感、被控制、强制感)
继发于意识障碍
• 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信念,有事实根据。
• 强迫观念: 明知不必要、想摆脱、反复出现。
强迫意念(obessional thoughts)脑内反复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念头或词句
• 强迫性穷思竭虑(obessional ruminations)反复考虑一些比上述意念更复杂的问题如“人为什么只生两只手,而不是三只手,如果生三只将长在哪里?”
• 强迫性怀疑(obessional doubts)对刚刚完成的行为不放心,不敢肯定是否的确已经完成
• 强迫性冲动(obessional impulses)想去实施某一动作,事实上病人总是能克制住不去实现
• 强迫性恐惧(obessional phobias)带有恐惧念头的强迫观念。如“怕患癌,怕看见刀子等”
• 内向性思维(autism)
独语症:持续自言自语
失语症(aphasia):意识清楚,无感觉和发音障碍,由于大脑局限性损害,丧失了对语言的理解或表达能力。
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
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
传导性失语:颞顶枕交界区损害,文法结构和空间关系理解障碍;
命名性失语:左颞后回37区或角回;
失读:对文字意义理解困难;
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主动、被动注意增强,精神分裂症或神经症
注意焕散:主动注意不易集中,神经衰弱
注意减退:主动、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意识障碍
注意转移:被动注意兴奋性增强
注意衰退:不能主动将注意集中于外界事物。不注意社交。
记忆障碍
• 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或不重要的事都回忆得起来。
• 记忆减退:记忆四个过程都减弱。
• 遗忘症:回忆的空白。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逆行性遗忘 (retrograde amnesia)
进行性遗忘(progressive amnesia)
• 心因性遗忘
• 错构症
• 虚构症
• 似曾相识症或旧事如新症
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
• 情感(affect): 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高级社会性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 情绪(emotion):对客观事物(与个体生物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
• 心境(mood):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
• 激情(passion):短暂的、暴风骤雨式的、强烈的情绪体验
情感障碍
心境性质的异常
情感低落(depression):负性情感增强。
情感高涨(elation):正性情感增强。
欣快症(euphoria):
易激惹(irritability):剧烈但短暂的情感障碍。
焦虑(anxiety):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它不良后果的心境。
病理性激情(pathological affect):突然发作、非常强烈又较短暂的情感障碍。
• 心境稳定性
情感淡漠(apathy):面部表情、自发动作、姿势表情、眼神、语调
情感脆弱(emotional fragility):
• 心境与思维不协调
恐怖症(phobia):不以病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恐怖情绪。
强制性哭笑:无故出现强制性的哭笑。
• 矛盾情绪(ambivalence) :同一人对同一事产生相反的两种情绪体验。
• 病理性心境恶劣(dysphoria):无故突然出现发作性的不满情绪。
意志过程
意志
意志的定义:
意志(will)是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意志对人的行为和内部心理过程具有发动、坚持和制止、改变等调节控制作用
意志与认识、情感活动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
• 认识是意志的基础。人的情绪情感对意志有重要影响,它既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 反过来,人的意志也能影响与调节人的情绪情感和认识活动。
意志行为及其特点
意志行为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 它与盲目冲动的行为不同。
1.指向性和目的性
2. 自觉性及坚定性
3.果断性及自制性
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hyperbulia)
意志减退(hypobulia)
意志缺乏(abulia)
意向倒错(parabulia)
矛盾意向(ambivalence)
运动行为障碍
• 精神运动性兴奋(excitement) : 整个精神活动增强。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性兴奋):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活动增多相一致,不脱离客观环境。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青春型兴奋、紧张型兴奋、器质性兴奋
• 精神运动性抑制 : 整个精神活动减弱。
木僵(stupor):言语动作行为抑制。
紧张性木僵(catatonic stupor): 意识清楚,轻时言语动作行为减少,重时完全抑制。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心因性木僵(psychogenic stupor): 强烈的精神刺激作用,时间、内容一致,换环境或外因消除后,症状消失。
抑郁性木僵(depressive stupor) :由抑郁引起,情感活动与内心活动一致。
器质性木僵(organic stupor) :意识障碍、感染史、检查异常。
蜡样屈曲(flexibilitas cerea):肢体如蜡一样随意摆布。
缄默症(mutism):不语,可用手示意。
违拗症(negativism):对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甚至加以抗拒。
刻板动作(stereotyped act):
模仿动作(echopraxia):
• 冲动行为: 突如其来、无目的动机的侵袭行为。
• 自杀行为: 有计划的结束自已生命的行为。
• 收藏行为:
• 习惯性抽动: 习以为常的间歇性的不受意志支配的局部肌肉抽动现象。
不同症状的鉴别
• 思维贫乏——思维迟缓
• 思维云集——强迫思维
• 痴呆——谵妄
• 情感低落——情感淡漠
• 思维破裂——思维逻辑障碍
精神症状综合征
• 精神疾病的症状并非完全孤立的,可由某些症状组成为综合征的形式出现
• 某种精神疾病可存在特有的综合征
• 同一种综合征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疾病
• 综合征中的症状并非无规律地结合,而是具有一定的内部联系或某种意义上的关联性
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
• 情感综合征:“三高三低”。
• 紧张综合征: 病人全身肌张力增高而得名。
•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柯萨可夫综合症”。
• 急性脑病综合症:“谵妄”
• 慢性脑病综合症:“痴呆”
Capgras 氏综合征: 病人认为二个人在同一时间是都存在的,真实的那个已被他人所替代。
• 戒断综合征: 停用或少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躯体、社会功能障碍。
• 依赖综合征: 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对这种物质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渴求导致的行为优先于其它行为
如何学习和掌握精神症状?
• 熟悉定义和概念;
• 熟悉获得症状的技巧;
• 学会归纳症状;
• 要善于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
• 重视各症状的鉴别;
• 学会分析和探讨各种症状的起因和影响因素。
精神分裂症
• 目的要求:
• 一、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定义、流行学、病因病理。
• 二、掌握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
功能性精神病 有关概念
精神疾病 — 精神病 ( psychosis )
• 功能性 -- 器质性
• 功能性 : 重性 -- 轻性
• 器质性 :脑器质性精神病,躯体疾病所致
• “ 功能性精神 病 ”指 功能性 中 重性 精神疾病 如Sch , 躁狂抑郁症 , 反应性精神病 , 偏执性精神病 。
• 共同特征:均可有 幻觉 、 妄想 等明显的思维、情感与动作行为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同时,社会功能严重下降 , 自知力缺乏 。
精分症
定义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 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 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流行病学
患病率和发病率
• 1993年全国流调显示终生患病率为6.55‰
• 城市高于农村
• 目前尚无确切的发病率:0.11‰左右(1982)
• 我国目前有近700万人罹患精神分裂症
• 50%的病人曾试图自杀,10%最终死于自杀。
影响因素
• 性别:女性多于男性,1.6∶1,性别差异在35岁以上年龄组较明显
• 发病年龄:16-35岁
• 发病高峰:集中在成年早期这一年龄段:男性为20~24岁,女性稍晚>35岁
• 经济地位:患病率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病因及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Genetic aspects)
• 家系调查,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
• 双生子研究(twin studies)发现同卵双生是异卵双生的4~6倍。
• 寄养子研究(adoption studies)发现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病中的主要作用。
• 分子遗传学技术(molecular genetics)并未有一致公认的结果。
神经病理学 Neuropathology
尸解研究发现恒定在中前颞叶(海马、内鼻皮质、海马旁回)及额叶存在脑组织萎缩。
• CT发现患者出现脑室的扩大和沟回的增宽,PET(正电子发射成像),并不出现额叶活动的增强,提示患者存在额叶功能低下。
神经生化的异常 Neurochemistry
多巴胺(DA)假说:
• 20世纪60年代认为患者中枢DA功能亢进。
• 长期使用可卡因或苯丙胺产生幻觉和妄想。
• 阻断 D 2 受体的药物可治疗阳性症状。
• PET研究发现患者纹状体D 2 受体数量增加。
• 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是通过阻断DA受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效价与D 2 受体的亲和力有关。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 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病因之一。
• 患者大脑某些区域谷氨酸受体亚型的结合力有显著变化,
•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如苯环己哌啶(PCP)可在受试者身上引起幻觉及妄想,同时也会导致情感淡漠、退缩等阴性症状。
• 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之一就是增加中枢谷氨酸功能。
感染、创伤与发育 Infection, Trauma and Neurodevelopment
社会心理因素 Psychosocial and cultural aspects
• 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有关外
• 病前性格多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
• 相应的生活事件
• 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诱发作用。
临床表现
不同病程
• 前驱期症状 (The Prodromal phase) :
容易被忽略
• 心境改变 ( 抑郁 、 焦虑 、 易激惹等 )
• 认知改变 ( 奇特的想法 , 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 , 思维不清晰或白日梦 )
• 对自身和世界的感受改变
• 行为改变 ( 如对社会不再关心 , 猜疑 , 角色功能下降 )
• 生理功能的改变 ( 睡眠 、 进食障碍 、 缺少精力 、 动力下降 )
• 急性期症状 (The Active phase) :
特点:
– 几乎所有的精神症状都可以出现
– 以阳性症状表现明显
– 以思维障碍为主要特点
症状 频度
自知力缺乏 97
幻听 74
牵连观念 70
被害妄想 66
情感平淡 66
妄想性心境 64
妄想性知觉 64
思维云集 52
思维化声 50
• 慢性期症状 (The Residual phase ):
特点:
• 以思维障碍和阴性症状为特征
• * 意志减退,缺乏动力和始动性
• 情感平淡到淡漠
症状 频率
社会隔离 74
活动过少 56
缺少交流 54
缺少兴趣 50
迟缓 48
活动过度 41
怪异思维 34
抑郁 34
怪异行为 34
各类症状
感知觉障碍 :
•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 其中最常见的是 幻听: 、 争论性 、 评论性、命令性,幻听是sch病人较有特征性的表现。
• 其它类型的幻觉如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虽然少见,但可见到。
• 错觉一般不见于sch病人中
• 感知综合障碍在sch中并不少见,如感到脑子离开了身体或走路时感觉不到下肢的存在等
思维障碍
• 缺乏连贯性 、 逻辑性 是本病最具 特征性的症状 。
• 最典型的表现是 破裂性思维;
• 思维散漫或松弛: 往往是sch的早期表现
•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 代表要离婚
• 词语新作:
• 强制性思维:
• 思维中断:
思维贫乏
• “ 被动体验”:正常人的自主、自由、独立性,支配感。患者丧失了支配感。
• 感到自己的躯体运动、思维、情感、冲动都是受人控制的,有一种被强加的被动体验,常常描述思考和行动身不由己。
• 影响妄想 、 思维被剥夺 、 思维插入 、 内心被揭露感 ( 被洞悉感 ) 、 思维被广播
妄想
• sch最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 关系 、 被害
• 但除 “ 被控制感 、 内心被揭露感 、 原发性妄想 ”属于sch的特征性症状外,其它一般妄想并不是sch所特有。
• sch妄想的特点:
• 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
• 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和泛化
• 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多不愿主动暴露
情感症状 :
• sch在情感上的突出特征是 情感淡漠或迟钝
• 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外界刺激的 不协调 有时甚至倒错“ 情感倒错
意志行为改变
• 意志活动缺乏 :活动↓无主动性,无进取性,安于现状,对前途不打算,生活懒散,不修边幅、行为孤僻、被动、退缩,脱离现实
• 意向倒错 :吃痰→禅有功;吃大便→利用营养
• 动作行为带有明显的 冲动性
• 怪异行为 ( bizarre behavior )
• 紧张综合征: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两者可交替出现, 是精神分裂症紧张
型的典型表现。可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临床表现总结
sch精神症状特点:
• 见于慢性sch
• 无智能障碍
• 自知力缺乏
• 躯体、NS检查一般无特征性阳性发现,紧张综合征 例外(肌张力↑,EEG可异常)
• 一般都是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
• 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
• 见于sch急性期
• 阴性症状(negative symptom)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
• 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
• 阳性症状(positive symptom)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
临床类型 ( Clinical Categories)
• 单纯型 (Simple Type)
• 青春型 ( Disorganized Type )
• 妄想型 ( Paranoid Type )
• 紧张型 ( Catatonic Type )
• 未分化型 ( Undifferentiated Type )
• 残留型 ( Residual Type )
• 衰退型
• 分裂后抑郁
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 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规定
•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 明显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 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知觉、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 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 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程度标准:
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 病程标准:
1)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 3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分症和心境障碍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分症症状标准至少 2周以上。
•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
起病:大多数初次发病年龄在青春期至30岁之间。起病多较隐袭,急性起病者较少。
• 前驱期症状:出现典型症状前,常伴有不寻常的行为方式和态度的变化。持续数月至数年。
• 症状学:一般症状--sch“一级症状”—症状的分裂特征—分裂特征的症状组合。
SCH 鉴别诊断
① 神经症 ( 主要是 Neurasthenia ) 与 单纯型 :主要区别在于有无自知力 ,神衰病人自知力完全,情感反应强,求治心切而sch对这些症状反应较淡漠、缺乏相应的痛苦体验,求治不切等
• ② 躁狂症 :是 协调性 精神运动性兴奋:情感高涨,活跃,有感染力,而sch为不协调性的,无相应情感体验。但严重时难于鉴别。
• ③ 抑郁症 与 紧张性木僵: 情感是低落,而不是淡漠;思维内容配合;眼情,表情
• ④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SCH 病程、预后
①大约1/3的病人可获临床痊愈
• ②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可完全缓解
• ③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残疾状态,部分尚保
留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 ④小部分渐进性发展,或每次发作都造成人格的进一步衰退和瓦解。
• 随现代治疗学的不断进步,大约60%的病人可以达到社会性缓解,即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
与 SCH 预后有关的因素
①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
• ②起病形式:急性起病者预后较好
• ③起病有无诱因:有精神因素者,预后相对好
• ④临床类型(症状特点):单纯型(以阴性症状为主者)预后最差
• ⑤病前个性特征:无明显个性缺陷者预后较好
• ⑥有无精神病家族史:有者预后差
• ⑦有家庭照顾、社会支持,预后较好
SCH 治疗原则
药物(物理)治疗 为主
心理治疗原则
集体心理治疗
个别心理治疗
家庭治疗和家庭干预
社交、生活技能训练
SCH 预防
重点: 早期发现 、 早期治疗和预防复发
心境障碍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 遗传研究
临床表现— 家系调查-寄养子研究-双生子研究-遗传模式分析-连锁分析-候选基因-基因组扫描
( 二) 生化机理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
抑郁症尿MHPG(3-甲氧-4-苯酚糖,NE的中枢代谢产物)减少
抗抑郁剂使NE受体敏感性降低
电休克使NE受体敏感性降低
NE受体敏感性增高→抑郁
5- 羟色胺(Serotonin,5-HT)
抑郁症血浆色氨酸水平降低
抑郁症CSF中5-HIAA降低
三环类、SSRI类抑制5-HT重摄取发挥抗抑郁作用
胆碱能、多巴胺能和GABA能系统
抑郁症发病的主要生化机理总结
中枢NE和/或5-HT功能不足
DA功能不足
胆碱能和GABA功能亢进
(三)神经内分泌研究
(四)器质性因素
MRI: 额叶和颞叶皮质散在高密度影像增多
fMRI: 左额叶和左颞叶局部血流低灌注
PET: 左扣带回前部和额叶背外侧有血流量减少
(五)心理社会因素
负性的认知方式 ( Negative cognitive style)
Beck ’ s cognitive theory (Aaron Beck, 1967)
•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ries of depression
• Negative cognitions are central to depression
Negative cognitive triad ( 抑郁症的认知三联征) ) :
Negative thought about the self( 负性的自我反省) :“I am ugly” “I am worthless” “ I am failure”
Negative thought about one’s experience and the surrounding world( 对经历事件的负性解释):“No one love me” People treat me badly ”
Negative thought about the future( 对未来的负面看法)”“It is hopeless because things will always be this way”
负性自动思维 (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特点
※ 它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
※ 它的内容消极,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
※ 它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征,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它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
※它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
※它蕴涵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
人格(Personality)
易感模式:某种人格特征易发生抑郁症
谱系模式:某种特征是疾病较轻微的表现
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s )
婚姻问题
社会角色和社会支持
临床表现
( 一) Manic episode ( 躁狂发作;狂躁症)
急性起病多见
情感高涨(elation)
外观表现
自我感觉
自我评价过高
夸大观念或妄想
容易激惹(irritability)
容易发怒
情绪易变
联想加速,言语增多
谈话
书写
活动增多(hyperactivity)
行为轻率
购买
投资
勤快
文娱活动
社交
性欲和性活动
忙碌而不觉疲劳
精神病性症状(psychotic symptoms)
幻觉(hallucination )
妄想(delusion)
夸大→ 被害妄想(grandiose →persecutory delusion)
( 二) 抑郁症 (Major depression )
缓慢起病多见
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 假性幻觉为主)
妄想:自罪、虚无、被害妄想为主
木僵(stupor)
Schneider 一级症状(frist-rank symptoms)
发生于抑郁症的严重期有情绪改变为基础,不应长期单独存在
兴趣和愉快感缺失(anhedonia)
对既往的兴趣活动减低或丧失
缺乏愉快的体验
厌世与自杀(Suicide )
有关死的问题( 害怕、担心) → 厌世→ 自杀企图→ 自杀行为
须心理支持、监护、控制焦虑、冲动
精力丧失、迟滞和思考能力下降
筋疲力尽
思维的启动、组织和回忆困难
犹豫不决
书写困难
焦虑和激越(anxiety and agitation)
焦虑是常见症状,许多患者焦虑
抑郁并存— 共病现象
激越— 伴有明显运动不安的严重
焦虑状态
易激惹
抑郁心境(depressed mood)( 核心症状)
痛苦、悲伤、沮丧、绝望
自我评价过低
部分病例心境变化:晨重夕轻
认知障碍(cognitive disorder)
抑郁性认知的特点
歪曲既往事件— 过错→ 自罪 被人指责 被害妄想
身体状态歪曲认知→ 疑病观念→疑病妄想
对诊断和治疗不信任,对康复不抱希望
睡眠障碍
几乎见于所有病人
可出现各种形式睡眠障碍
早醒—— 忧郁症的生物学特征之一
个别睡眠过多,但不解乏
表情和行为改变
迟钝性抑郁—— 抑郁面容
激越性抑郁—— 焦虑、抑郁表情兼有
消极
衣着打扮陈旧
动作姿势简单
言语减少,音调低沉,重者碱默少语
躯体症状
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
体重丧失
慢性疼痛
植物神经症状
性功能障碍
强迫现象(obsessive and compulsive phenomena)
约1/3 患者可伴有强迫症状
强迫观念多见,强迫动作少有
( 三) 环性心境障碍( Cyclothymic disorder)
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心境高涨与低落多次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
与性格基础相关
( 四) ) 心境恶劣障碍( ( Dysthymia)
持续性心境障碍
轻度抑郁
未达重症抑郁发作程度
有自知力
持续至少两年,间歇<2个月
预后
大 多 数: 好
发病年龄早: 较差
发病年龄晚: 较差
发病次数频: 较差
快速循环型: 较差
慢性抑郁症: 差
精神病性: 较差
自 杀: 10~15%
诊断依据
核心症状
典型躁狂症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
联想加速
活动增多
躁狂发作症状持续≥1 周
核心症状:情感高涨
典型抑郁症三低症状
情感低落
思维迟缓
活动减少
核心症状
抑郁情绪
快感缺失
自我评价低
抑郁发作症状持续≥2 周
病程特点
类型
间歇发作
交替发作
慢性躁狂
慢性抑郁
发作持续时间
躁狂发作 3月( 平均)
抑郁发作 6月( 平均)
慢性抑郁症:一次持续发作> 2年
快速循环型:≥4 次/年
参照诊断标准
躁狂量表:
• Bech-Rafaelsen 躁狂量表
• Young 躁狂量表
抑郁量表:
• Hamilton 抑郁量表
• BecK 抑郁量表
• Zung抑郁自评量表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 心理活动协调与否 , 病程规律 ,分裂症状与情感关系
反应性抑郁: 与心因相一致 , 心因去除, 病情恢复
躯体疾病所致抑郁: 躁狂抑郁与躯体病的关系
药物所致抑郁 、 躁狂:抑郁躁狂与药物的关系
治 疗
Biological Therapy (生物学治疗)
Include Pharmacotherapy an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adopt in active phase(发病期的主要治疗手段)
躁狂发作
1. 急性严重躁狂
抗精神病药物→ 情绪稳定剂
电休克
2. 普通躁狂 症
碳酸锂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
抑郁发作
1. 心境恶劣障碍:多虑平 ,SSRIs
2. 激越性抑郁:阿密替林 、 脱尔烦 、 曲唑酮 、 帕罗西汀 、 米氮平
3. 迟钝性抑郁:丙咪嗪 、SSRIs
4. 精神病性抑郁:
三环类
丙咪嗪
阿密替林
多虑平
氯丙咪嗪
SSRIs
氟西汀
帕罗西汀
舍曲林
西酞普兰
双相型:单用锂盐或其它抗躁狂剂,或合用抗抑郁剂
快速循环型:卡马西平;锂十卡马西平;锂十丙戊酸钠,不用抗抑郁剂
药物治疗期限
急性期治疗:至症状缓解
继续治疗:症状缓解后的继续治疗约6 月
维持治疗:视情况而定,三次以上发作者可用维持治疗
首次发病者:症状消失后再用治疗量4 周左右 , 改用维持量 (1/2 量或接近治疗量 )6 个月
多次发作者:一般药物维持治疗>2 年至5年
电休克治疗
• 严重抑郁 , 伴明显自杀企图者
• 抑郁性木僵
• 疗效迅速
• 电休克治疗后应药物维持治疗
• Psychological Therapy (心理治疗 )
Includ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terpersonal therapy ,and family and marital therapy
adopt in recovery phase ( 发病期不采用, 恢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
1.认知一行为治疗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后一章详述
• 帮助认识纠正自身信念的错误
• 缓解情感压力
• Beck 的认知治疗 (Cognitive therapy)
• 认识自动思维
• 识别认知歪曲
• 真实性检验
• 积极的自我对话
• 三栏作业法
注意:找到不合理的信念,才可有效地进行诘难
• Ellis 的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on therapy, RET)
2.人际交往心理治疗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 认知并发现抑郁的促发因素
• 解决人际 交往问题
3.婚姻治疗 (Marital therapy )
• 目标:改善婚姻关系
• 治疗明显的夫妻关系障碍,如缺乏交流;婚姻危机;性生活障碍;缺乏亲密感情
4. 家庭治疗 ( family therapy )
• 通过对家庭中全体成员有规律的接触,促进家庭关系发生变化或使成员中有病者症状消除。
• 家庭教育
对病人的家庭成员进行精神疾病知识教育
• 综合性家庭干预
建立亲友支持小组;行为家庭治疗
心理治疗各论
• 行为治疗 ( behavior therapy)
理论
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对个体进行反复训练,达到纠正所谓适应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经典条件反射
CS-US 相隔短暂的时间,顺序地多次重复呈现,才能 建立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强化刺激在操作反应后出现,加强操作反应的倾向性(负强化相反)
社会学习理论
人类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不必直接对剌激作出反应,也不需亲自体验强化,只需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和他人所接受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行为治疗技术
• 系统脱敏治疗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 冲击/ 暴露疗法 (flooding)
• 操作性行为矫正 (operant behavior modification)
• 厌恶疗法 (aversion therapy)
• 生物反馈训练 (biofeedback training)
• 认知治疗 ( cognitive therapy)
理论
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
高度重视患者的不良认知或认知歪曲,把自我挫败行为( self- -defeating behavior ) 看成是患者不良认知的结果 。
常见的认知歪曲
主观臆想/ / 任意推断
缺乏根据 , 主观武断地推测
• 以偏概全/ 过度引申
置总体前后关系和背景不顾 , 从一个具体事件引申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 。
• 乱贴标签
消极偏面地把自己或别人公式化 。
• 非此即彼的绝对思想 / “ 全或无 ” 的思维
认为不白即黑 , 不好即坏 , 不能容错误 ,
常用的认知治疗技术
认识自动思维
• 识别认知歪曲
• 真实性检验
• 去注意
• 监察焦虑水平
• 积极的自我对话
• 三栏作业法
盘诘技术
常用的 认知治疗类型
Ellis 的合理情绪疗法 (rational-emotion therapy, RET)
ABCDE 理论
一切错误的思考方式或不合理的信念是 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
A 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
B 信念(beliefs )
C 后果(consequences ): eC bC
D 诘难(dispute ) 对非理性的信念进行干预和抵制
E 效应(effect ) 用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适当的情感和行为
• Beck 的认知治疗 (Cognitive therapy)
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激发事件或有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了认知加工,在歪曲 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错误思想常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即这些错误思想常 是不知不觉地、习惯地进行,因而不易被认识到
抑郁认知三联征
对自己的消极认知
• 对自己过去经验的消极解释
• 对自己未来的消极预期
负性 自动 想法 特点
※ 它是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
※ 它的内容消极,常和不良情绪相联系。
※ 它随时间、地点而有变化, 能为意识所察觉,具有认知过程的特征,为临床表现的一部分。
※ 它貌似真实,因为它由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而来。
※ 它存在于意识边缘,稍纵即逝。
※ 它存在时间短暂,但力量很大,并且不能由自己意愿选择或排除。
※ 它蕴涵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
• Meichenbaum 的自我指导训练(self-instructiona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