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法第六章共同犯罪
法硕法考必备——刑法第六章共同犯罪学习笔记,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作者以思维导图帮大家梳理了知识,学习起来更高效。
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等。 量刑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客体是犯罪人,性质是刑事司法活动。更多内容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了解一定的刑法,可以有利于我们保护自己的同时,也避免自己犯错哦。这个思维导图是对刑法的第九章刑罚的概述,它罗列了刑罚的概念和目的、种类和体系,赶紧来看看这张图吧,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也可以增长自己的一些小知识哦。
刑法第八章刑事责任学习笔记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刑法第六章共同犯罪
概念及构成
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一)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 1.这里两人以上,既可以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单位,还可以是 两个以上单位和自然人的结合。 2.如果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犯罪,要求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中至少有两人达到刑事责任 年龄。 (二)客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行为。 这里共同的行为,既包括共同的实行行为,还包括帮助行为、教唆行为、组织行为, 甚至是共谋的行为。 (三)主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故意。 共同的故意包括三项要求: 第一,都必须是故意的。 第二,故意的内容必须相同。两个以上的人犯罪故意的内容完全不同,譬如,一人是 杀人的故意,一人是盗窃的故意,不成立共犯。 第三,必须存在意思联络。故意的内容虽然相同,但没有意思联络的,也不成立共犯
不构成共犯的几种情形(一)过失不构成共犯,分别追究刑事责任。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例外 (二)过限行为不成立共犯。即计划之外的行为,由行为人自担责任。 (三)事先没有通谋,事后提供帮助的行为不成立共犯。 常见的事后帮助行为:(1)窝藏、包庇罪;(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3)洗钱罪;(4)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5)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6)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但通谋的以共犯论。 (四)间接实行犯不构成共犯。间接实行犯又叫间接正犯,是指利用别人为犯罪工具实行犯罪的人。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形: 1.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或精神病人)。 2.利用他人不知情的或过失行为实施犯罪。
共同犯罪的形式
根据是否必须由多人一起实施,可以分为必要共犯和任意共犯。 必要共犯包括集团犯罪、聚众犯罪和对象犯(重婚/贿赂)
法律是否规定犯罪人数
根据共同故意形成的时间,可以分为事先通谋的共犯和事先无通谋的共犯。
根据共同犯罪人有无分工,可以分为简单共犯和复杂共犯
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有无稳定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犯罪集团特征:人数较多(3人以上)重要成员固定;经常在一起犯罪;有明显首要分子;有预谋;严重社会危害性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
主犯
主犯的刑事责任: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也即对集团成员 按犯罪集团计划实施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其他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 2在集团犯罪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主犯与首要分子区别:绝大多数首要分子都属主犯; 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主犯不是首要分子 轻微聚众犯罪可能只处罚一个首要分子,因而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
从犯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是从犯
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子主题
胁从犯
概念:被胁迫而不包括被诱骗
应当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或免除处罚
教唆犯
教唆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人
按教唆的内容定罪,教唆他人犯什么罪,教唆者自己犯什么罪(妨害作证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责任: (1)按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多按主犯处罚。 (2)教唆不满 18 岁的人犯罪的从重处罚。 (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未遂),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共同犯罪和预备、未遂、中止
一人既遂,全部既遂。
在复杂共同犯罪中,教唆犯和帮助犯从属于实行犯的进程。
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必须具备有效性,有效阻止结果的发生或消除自己在共犯中的作用,中止效力仅及于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