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思维导图-第三章-教学-2020-完整版
编辑于2020-06-22 14:28:36教学
教学概述
一、教学的概念
双边活动
教育目的规范下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主。
三、教学的任务
首要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德育)和审美情趣(美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一种认识过程
学生与其所学知识的矛盾。即认识过程之间的矛盾。
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间接性(以文化为中介,间接的认识世界。)
引导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简捷性(认识的捷径。)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直,间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主要学习间接经验,并间接的去体验)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坚持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相统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洛克和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 赫尔巴特和斯宾塞。实质教育论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
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相互促进和转化,并不完全成正比。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 (教师对学生)
充分注重学生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辩证统一,教学相长。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基础。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备课
(一)备课的概念
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二)备课的要求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三备)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2、写好三个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课题计划(单元)
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
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课的类型和结构
1、课的类型
单一课
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
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检查课。
综合课
一节课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任务。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二)上好课的基本标准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一)布置作业的形式
①口头
②书面
③实践活动
(二)布置作业的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标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形成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2)作业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分量和难度适中。
(3)作业要与教科书有逻辑联系,但不能照搬,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启发思维,含有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5)作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6)要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
(三)批改作业的方式
学生互相批改
教师批改
(四)批改作业的要求
四、课外辅导
(一)课外辅导的概念(无偿)
上课的必要补充
(二)课外辅导的内容
(三)课外辅导的要求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一)概念
(二)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
1、考查
①口头提问
②书面作业
③书面测验
2、考试
阶段性或总结性的评价。 主要方法:测验。
①学期考试
②学年考试
③毕业考试
(三)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法
1、观察法
适用于不易量化的行为(如兴趣、爱好)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
2、测验法
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学生,测定学生成绩的最基本的方法。
①信度(分数稳定程度)
②效度(程度)
③区分度(不同水平)
④难度
3、调查法(问卷、交谈等方法)
4、自我评价法
(四)学生学业成绩检查与评价的要求
1、检查的基本要求
①科学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②检查内容力求全面
③方法多样
2、评价的基本要求
①客观公正
②明确学生的优缺点和主要方向
③鼓励创新,看思路
教学原则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概念
①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强调真)
②模象直观(图片、图表、幻灯片等)
③言语直观(形象化的语言)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或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有困难时,才采用这种方法。过多的直观会浪费时间。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引导,分析和总结)
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1、概念(引导思考,积极探索)
2、要求
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鼓励学生动手,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展教学民主。
(三)巩固性原则
1、概念(长久保存、随时调用)
2、相关教育思想(朱熹:熟读而精思)
3、要求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上积极巩固知识
(四)循序渐进原则
1、概念(学科+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
2、相关教育思想
①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②盈科而后进。
3、原则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③由简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则
1、概念(有的放矢)
2、要求
①坚持课程计划与学科标准相统一的原则。
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③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概念(学懂学会+学以致用)
2、要求(小联在乡下训练运用能力)
(七)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概念(品德+知识)
2、要求
①教学的科学性
②教材的思想性
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八)量力性原则(教学活动适合学生发展的水平)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二、国外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研讨方法
2、纲要图示教学法
3、暗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①首创:保加利亚心理学家――罗扎诺夫
②用暗示、联想、情境等激发学生兴趣,强化教学结果。
③原理:整体性原理
④范例教学法
①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
②举一反三
三、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1)概念及方式
口头语言(最基本,最广泛的教学方法)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2)讲授法的优缺点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
(3)基本要求
①注意启发诱导
②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③讲究语言艺术
④组织学生听讲
2、谈话法
(2)优缺点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
学生人数较多,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
(3)基本要求
①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②问题明确具体,能调动学生兴趣。要因人而异。
③启发诱导。
④做好归纳小结,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3、讨论法
(2)优缺点
调动学生思维。
容易脱离主题。
(3)要求
①有吸引力的讨论题目。
②启发引导。切勿偏离主题。
③做好讨论小结。
4、读书指导法
阅读教材或参考书获得知识。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教师)
2、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1)概念:中小学科教学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
(2)要求
①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
②精选练习材料
③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
2、实验法(学生)
3、实习作业法(与所学知识连接紧密)
4、实践活动法
(四)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客观)
2、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情境)
(五)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探索法、研究法)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教学内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二)教学方法运用的要求
(1)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
(2)坚持启发式
(3)做到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模式
二、国外的主要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实例式教学)
(三)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四)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
(五)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来的。)
三、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
(一)传递-接受式(使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教学模式)
(二)自学-辅导式
(三)引导-发现式
(四)情境-陶冶式
(五)示范-模仿式
教学组织形式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古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
古代中国、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
(二)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首次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论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基础。我过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这也是我国目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优缺点
大面积培养人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过于强调书本,理论与实际可能脱节;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四)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同一节课不同年级,交替教学。
(五)其他组织形式
1、分组教学
①外部分组
②内部分组
2、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克伯屈-自学
道尔顿制-伯克赫斯-指定参考书自学
3、文纳特卡制
4、特朗普制
“灵活的课程表”
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相结合。20min一个课时。
三、新型教学形式
(一)小班教学
(二)翻转课堂(教学视频)
(三)微课
(四)微格教学
(五)慕课
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1、直接教学(指导教学)
适合那些学生必须掌握的、有良好结构的信息和技能。
2、接受学习(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同化理论)
文科、短时间大量系统文化知识、年龄较大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发现教学(布鲁纳、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小组和个别教学)
2、情境教学
3、合作学习(主动合作学习)
(三)个别化教学
1、程序教学
2、计算机辅助学习
3、掌握学习
只要给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掌握。
教学评价
一、概念
反馈、诊断、导向、激励、鉴定功能。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知识、智能和情感态度领域)
(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三)课程的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教学之前)
2、形成性评价(教学之中,改进和完善)
3、总结性评价(教学结束,期末考试)
(二)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性评价(排名/选拔人才、分类排队)
2、绝对性评价(分数、70分及格/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3、个体内差异评价
四、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3、整体性原则(多方面多角度)
4、整体性原则(学生方向)
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
子主题
一、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
1、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题
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3、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我国当前的教学改革的重心
4、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二、我国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1、以教育现代化为阶段目标取向
2、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
3、以终身教育为终身价值取向
4、以生命关怀为核心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