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维导图,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导图,分享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历史观的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第一次科技革命在欧洲广泛应用---物质条件。 2.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的形成-阶级基础。 3.自然科学的一系列重大的新发现、新成果-自然科学基
理论来源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来考察生产关系的。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封闭、保守型;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以自然分工为基础,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商品经济
交换经济;开放型、进取型;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两个发展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在较小规模的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需要为目的。
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
迄今为止
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可变资本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根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划分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
商品卖出后不能一次回收成本
流动资本
商品卖出后一次即可回收成本
根据资本周转速度
资本积累
含义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实质
资本家通过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来扩大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权利
一般规律
资产阶级
财富的积累
无产阶级
贫穷的积累
马太效应
剩余价值
价值增值过程
生产使用价值
生产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在生产环节产生,在流通环节实现
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剩余价值是相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相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
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
相对剩余价值
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为条件的。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 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m'=m/v。 剩余价值率正确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子主题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实质: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劳动力沦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2.劳动者必须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来源,靠劳动谋生
特征
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无偿占有剩余劳动
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的共同特征
货币
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生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本身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是指以自身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 职能,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 币,但不一定要足值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职能
(3)支付手段:是指在发生赊购赊销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所执行的职能。货 币作为支付手段,已被广泛运用于缴纳租金、税金和发放工资等方面。
(4)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加以贮藏。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种购买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代 表所发挥的作用。
商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概念
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二因素
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
自然属性
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社会属性
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对立统一的关系
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
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正比
劳动生产率
反比
价格
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
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劳动的社会属性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