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讲 郭沫若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二讲郭沫若思维导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五讲曹禺思维导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四讲老舍思维导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三讲茅盾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郭沫若
生平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诗的开拓者,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作品
《女神》
基本信息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他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出版于1921年8月,它以崭新的内容与形式,开了一代诗风,勘称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三辑
第一辑
收入三部以历史、传说为题材的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诗剧。其中《女神之再生》是郭沫若的重要作品之一。
第二辑
收入郭沫若写于“五四”高潮中的诗歌30首。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最能体现“五四”时代精神。其中《凤凰涅磐》、《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是《女神》的精华,是郭沫若的代表诗作。风格是惠特曼型的,粗犷雄浑。
第三辑
收入写于“五四”运动爆发前的诗歌23首,短诗居多。风格是泰戈尔型的,清新淡雅。
评价
它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特质真正展示了新诗革命的新面貌,张扬了“五四”时代精神和人的觉醒意识,创造了崭新的自由体诗歌形式,从而成为诗坛一块划时代 的界碑。
开创了新诗积极浪漫主义的先河。
确定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的新形式,它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实践了诗人要求“绝对的自由”的艺术主张。
地位和影响
是崭新的、最有成就的中国第一新诗集,开辟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天地。
与胡适等人诗作的比较
胡适
胡适的《尝试集》在确立白话新诗的地位方面起过重要的拓荒作用,但缺乏摧毁旧传统、旧体裁的强度和力度。如《人力车夫》、《威权》等。
刘半农、刘大白
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刘大白的《卖布谣》等,将初期的白话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反抗精神不够猛烈。
《女神》不但完满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的时代精神,而且彻底摆脱了旧诗词的影响。如《匪徒颂》、《天狗》、《凤凰涅槃》等。
时代精神与思想特色
时代精神
五四时代精神
彻底反帝反封建,要求民主与科学、要求个性解放。《女神》就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精神。在诗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破旧立新,即破坏与创造,亦即:反抗黑暗,追求光明;反抗旧社会,向往新中国。
思想特色
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跳动着泛神论的脉搏
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女神》的独特诗风(艺术特色)
"浪漫主意为主调,象征是精义"
以理想主义为精髓
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
自由体的形式
小说
《漂流三部曲》《行路难》
诗歌
《女神》《前茅》《星空》《瓶》《恢复》
戏剧
《棠棣之花》《女神之再生》《王昭君》《卓文君》《聂嫈》《屈原》《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
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如何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
对《女神》的评价
思想内容方面
形式因素方面
消除经典阅读中的历史隔膜的方法
从作品与读者所构成的互动互涉的关系中去寻找历史现场感
三步阅读法
直观感受
设身处地
名理分析
读《女神》要“知人论诗”
当前对郭沫若的评价
读《女神》要了解郭沬若
郭沫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郭沬若的人格心理素质
郭沫若的生理状况
郭沫若的创作道路
“五四”时期
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黄金时期,自我实现程度高
三四十年代
诗人-社会活动家,现实感增强,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激情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
身居高位,政务缠身,动笔多为应制之作,艺术上已不足观
郭沬若研究概况
郭沫若研究的早期背景
郭沫若研究的发展
解放前时期
解放后时期
新时期的三十年
近期
总结
有关郭沫若思想讨论的比较多的问题
前期文艺思想的特质与矛盾
泛神论
关于郭沫若作品的研究
关于郭沫若诗歌的研究
关于郭沫若历史剧的研究
其他(叙事学,结构主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