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 下篇 各论
医学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编辑于2020-07-03 00:19:03病理学各论
第十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基本病理变化
脂纹、脂斑
早期病变
肉眼观:可见动脉内膜面有淡黄色的斑点或条纹,平坦或微隆起
光镜下:病灶处主要为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及脂类物质和细胞外基质沉积
纤维斑块
脂质沉积刺激其表面和周围胶原纤维增生
肉眼观:内膜表面出现散在不规则的隆起斑块。淡黄色变为瓷白色
光镜下:纤维帽(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弹性纤维、蛋白多糖)其下为泡沫细胞、脂质和炎症细胞
粥样斑块
典型病变
肉眼观:内膜表面隆起,灰白或灰告
光镜下:玻璃样变性的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胆固醇结晶,底部为肉芽组织和少量的泡沫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
继发性病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钙化
动脉瘤形成
冠状动脉硬化
多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高血压病
内脏病变期
心脏病变
长期血压升高使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从而发生代偿性肥大
肾脏病变
原发性细颗粒固缩肾
脑病变
脑出血(最严重、最常见死因)
脑水肿
脑软化
视网膜病变
风湿病
风湿小体
有诊断竟义特征性病变
在心肌间质的的小血管附近,风湿细胞围绕着纤维素样坏死灶聚集,外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圆形或梭形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纤维素样坏死、炎症细胞
常发生于心脏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疾病
COPD
慢性支气管炎
病理变化
黏膜上皮损伤
腺体增生肥大
慢性炎性渗出
平滑肌、软骨损伤
为什么痰多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症
肺气肿
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肉眼观:气肿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灰白,肺组织柔软而弹性差,指压后的压痕不易消退;切面可见扩大的肺泡囊腔。
镜下:肺泡扩张,肺泡间隔变窄并断裂,相邻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 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肺小动脉内膜呈纤维性增厚。 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疾病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肉眼观: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张; 心尖钝圆,主要由右心室构成,“横位心”,心脏重量增加
镜下:心肌细胞肥大,核增大着色深。缺氧区肌纤维萎缩、肌浆溶解、横纹消失,以及间质水肿和胶原纤维增生等现象
肺炎
大叶性肺炎
病理变化
充血水肿期
肉眼:肺叶肿胀、充血,呈暗红色,挤压切面可见淡红色浆液溢出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浆液渗出,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临床:渗出液中常可检出肺炎链球菌;毒血症表现,寒战、高热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红色肝样变期
肉眼:肺叶充血肿大,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 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充满大量红细胞,一定量纤维素,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素丝连接成网 临床:缺氧症状;铁锈色痰;胸痛;X透视:大片致密阴影;肺实变体征
灰色肝样变期
肉眼:肺叶肿胀,但充血减退,红色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切面干燥粗糙呈颗粒状 镜下:肺泡腔内含有大量纤维素,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呈贫血状;相邻肺泡纤维素丝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的现象更为多见 临床:缺氧症状缓解;黏液脓性痰;X线及体征与红色肝样变期相似
溶解消散期
肉眼:实变的肺组织质地变软,病灶消失,渐近黄色,挤压切面可见少量脓样混浊的液体溢出 镜下: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蛋白溶解酶 →纤维素溶解、病原体被吞噬溶解,肺组织可完全恢复正常,与充血水肿期相似 临床:体温下降,临床症状减轻、消失,胸透检查可见病变区阴影逐渐减低,以至消失
病发症
中毒性休克
肺脓肿和脓胸
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肺肉质变
第十八章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肉眼: 双侧肾脏轻到中度肿大,被膜紧张。肾脏表面充血,切面见肾皮质增厚,有的肾脏表面有散在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故有大红肾或蚤咬肾之称
肾小球: 弥漫性肾小球增大,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肿胀、增生 可见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病变严重处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出血、血栓 肾小管: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管腔内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及其管型 肾间质: 充血、水肿及少量炎细胞浸润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肉眼: 双肾体积增大,色苍白,表面可有出血点,切面皮质增厚 光镜: 多数肾小球见新月体(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细胞性新月体→→纤维-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 新月体形成→→囊壁增厚→→ 毛细血管受压、粘连、囊腔狭窄或闭塞→→毛细血管丛萎缩、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性→→肾小球功能丧失
膜性肾小球肾炎
肉眼: 双肾肿大,颜色苍白,
光镜: 早期肾小球基本正常,毛细血管壁呈弥漫性渐进性增厚,PASM显示增厚的基膜及与之垂直的钉突,形如梳齿。钉突向沉积物表面延伸并将其覆盖,使基膜明显增厚 晚期毛细血管血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肉眼:双肾体积对称缩小,颜色苍白,质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又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小动脉硬化,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
镜下: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硬化,所属肾小管萎缩或消失;呈“肾小球集中”现象;少部分肾单位代偿,表现为肾小球代偿性肥大,所属肾小管扩张,管内各种管型;肾内细小动脉壁洋葱皮样增厚、玻璃样变和管腔狭窄 ;间质纤维化,伴炎细胞浸润
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
慢性浅表生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肉眼: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表面呈细颗粒状;黏膜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黏膜下小血管清晰可见 镜下:病变区胃黏膜变薄,固有层腺体萎缩,数目减少;黏膜全层内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常出现腺上皮化生现象:肠上皮化生。
消化性溃疡
病理变化
肉眼: 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侧,尤多见于胃窦部 溃疡通常只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cm 边缘:整齐,状如刀切 底部: 平坦、洁净 深度:可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周围:粘膜轻度水肿,皱壁从溃疡向周围呈放射状
镜下: 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可分四层 最表层:少量炎性渗出物 坏死组织层 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 最下层:陈旧瘢痕组织
病毒性肝炎
基本病理变化
急性重型肝炎
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
假小叶: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分割包绕,形成大小不等、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肝细胞排列紊乱 中央静脉偏位、缺如、两个以上,可见被包绕的汇管区 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细胞再生 纤维间隔内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及假胆管、胆管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