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下图分别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与分配、生产,劳动与经营、生活与消费这四个板块为你介绍。本图总结详细,考试复习就靠它了!
编辑于2020-07-05 09:08:48经济生活
生活与消费
货币
本质: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表示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纸币
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性使用
三有:有权发行,决定发行量,决定面额面值
两无:无权决定实际需求量,实际购买力
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账结算
工具
信用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①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②必须在指定地点消费,存在被盗风险
支票
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债务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外汇
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本币汇率:本币*外汇 外币汇率:外币*本币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内涵: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RMB汇率稳定
意义: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品
含义: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所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价值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价格上涨。反之。
价值决定价格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级别越高,反之。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反之。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小。反之。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购买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反之。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调节产量
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压缩生产规模,调节产量。反之。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互相替代时,为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反之。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措施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因素
当前可支配收入
增加居民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收入差距
促进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物价,宏观调控
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其他因素:价格,质量,优惠,时间等
消费类型
生活资料消费:①生存资料消费②发展资料消费③享受资料消费
交易方式:①钱货两清消费②贷款消费③租赁消费
租赁消费:租赁消费不变更该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我们要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 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如何认识金钱
从起源上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我们该怎么做?
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②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③把钱用到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生产,劳动与经营
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①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展社会生产力
②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根本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公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地位
国有经济,指由社会主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他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①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人劳动和经营。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②私营经济③外贸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重要实现形式:公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如何发展,坚持和完善
①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更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国企改革作用
①有利于更好发挥过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有利于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③有利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造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企业与劳动者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按所有权划分①国有企业②集体企业③非公有制企业
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以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
是以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组织机构
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更具活力
决策机构
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股东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机构,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
董事会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负责
执行机构
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
监督机构
监事会,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如何经营成功
①要指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③面向市场生产续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④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⑥进行企业的兼并或破产,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劳动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
就业
①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树立自主择业观
树立竞争就业观
树立职业平等观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为什么?
实现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权利包括
劳动者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应依法履行劳动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维护
投资理财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储蓄存款
含义: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机构:商业银行
可以获得利息,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优点:安全性高,风险性低 缺点:会受到通货膨胀影响,导致纸币贬值,对于定期存款来说,提前支出利息会受到损失
类别: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商业银行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它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含义: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金融机构
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贷款业务,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股票,债券和保险
股票
高风险,高收益并存的投资方式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票代表持有者及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权利
股票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
收入 :①股息或红利收入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债券
稳健的投资
发行债券是企业或政府筹集资金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债券是一种债务评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类别
国债
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
往往是为了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借资金
国债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但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金融债券
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相比,违约风险较小。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邪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
企业债券
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法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
企业主要以自身的经营利润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是一种风险较大的债券 企业债券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
保险
规避风险,具有互助性
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投保人和保险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订立保险合同
原则
①兼顾收益和风险,注意投资的收益率和风险性
②兼顾多元化和重点
③兼顾意向和实力,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④兼顾个人和国家,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收入与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
只存在于公有经济中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分配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的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
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时间原因
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劳分配重要性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意义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消极影响:扩大收入分配差距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公平
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体现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意义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姿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能力上
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与公平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这样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实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以国家为主体)
财政及其作用
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目的:为了履行对内对外职能,国家必须占有和消费一定的社会财富
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在经济增长滞缓,采用扩张型财政政策
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税利债费)
国家通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就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分配政策
财政支出
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财政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②财政盈余③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征税和纳税
税收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性的无偿征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税
类别: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意义:增值税只对增值额进行征税,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促进生产专业化
个人所得税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纳税
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依法纳税要求
①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②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利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
市场配置资源的具体机制:①供求②价格③竞争
市场调节的作用
①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出构成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优点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技术经营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如何赢得竞争?
市场秩序
建立市场秩序的必要性: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①要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凡不符合市场准准入规则的企业,商品,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②要实施市场竞争规则,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利益
③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规范市场的措施
①严格实施市场规则,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则,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市场失灵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自发性: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盲目性:消息不灵,少赚多赔
滞后性:事后调节浪费资源,具有时间差
危害
①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也是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本质区别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必要性
①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③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变革
党的18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子主题
党的18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子主题
党的18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原因:党和国家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子主题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要求日益增长(最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
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立时阶段的判断。我国人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基本路线
开启新征程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表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
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实施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个一体)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继续坚持绝对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地位: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要求
①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创新引领(前提)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含义: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表现
生产全球化
指国际分工协作,注重生产过程
贸易全球化
指国际商品买卖,注重进出口贸易
资本全球化
指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注重资金的运用
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含义: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作用:其全球化的经营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员,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影响:
积极
①促成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各国经济合作
消极
①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
②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家具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应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以发达资本国家为主导
①经济优势②信息技术
对外开放
WTO世界贸易组织
是世界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原则:有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意义
对内
⑤⑥可企业角度
①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⑥ 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对外
①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
②我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③我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④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
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措施
①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经济形势,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③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法权益
④ 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用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措施:产业结构大调整
主题
以共促农,以城带乡,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
为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是主体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姿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能力上
具有不可返还性,流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