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考——民族节日及文化习俗
公考常识——民族节日及文化习俗,介绍了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时间顺序)和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代表性饮食及文化,大家可以用于备考复习。
编辑于2023-09-18 13:45:54 四川省《zhonggong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建立健全制度,全会60个要点《决定》。详细知识点,有拼音的是屏蔽词语。
报告指出,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提出“四个发力”重要要求,赋予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届省政府坚定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zhonggong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建立健全制度,全会60个要点《决定》。详细知识点,有拼音的是屏蔽词语。
报告指出,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工作,提出“四个发力”重要要求,赋予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新一届省政府坚定以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较好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
民族节日及文化习俗
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时间顺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古称元日、元旦
起源: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都是来源于农业
主要习俗
祭灶: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的仪式,业称为“送灶”
扫尘:新春扫尘就是除尘布新
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祈福灭祸
除夕守岁:吃年夜饭,守过shierdian1,守岁意在驱除邪病、瘟疫,祈祷新一年的吉祥、如意
拜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给压岁钱:“岁”与“祟”谐音,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为了驱除未来一年可能遭遇的灾祸
吃饺子
放鞭炮
逛庙会
文化意蕴:过春节最大的意义在于团圆,每年的春运可以看出,在外的游子踏上回家的归途,内心非常开心,期盼团圆,与家人团聚也是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祭灶、贴春联、守岁等都表达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元日》
爆竹:鞭炮
桃符:春联
屠苏:饮屠苏酒是古时过年的一种习俗,喝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可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南宋陆游《己酉元旦》
元旦:春节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古称上元节、元夕
起源
来源于佛教,东汉提倡佛教
来源于道教,道教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来源于汉代民众在乡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主要习俗
吃元宵:宋代流行,当时叫浮元子
赏花灯
猜灯谜
迎紫姑
文化意蕴:元宵看做是吉祥、如意、太平的象征
相关诗句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唐李商隐《观灯乐行》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比喻灿烂的上元节的灯光和烟火;“星桥铁锁开”表明京城开禁,唐朝时期都城有宵禁,正月十五会取消宵禁,平民百姓可以自由通行
寒食节
清明节的前二日
别称:禁烟节、冷节
起源:纪念介子推
主要习俗:禁烟(不能生火)、冷食(不需要生火加热就可以吃的食物)等
文化意蕴:寒食节慢慢与清明节合并,演变为拜扫祭祖为主的节日
相关诗句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补充关键词:新火。寒食节禁烟禁火,寒食节过后可以重新烧火,被称为“新火”,需要注意与寒食节相关,说的是寒食节之后的
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
起源:清明节得名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
主要习俗
扫墓:上坟,祭祀先人
戴柳:“柳”与“留”谐音,古时柳多指留恋,清明正值春节,戴柳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留恋
植树、踏青、荡秋千、放风筝:适合春天的活动
文化意蕴:扫墓体现了对先人的缅怀,植树、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相关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别称:五月节(时间在五月)、浴兰节(夏天皮肤病多发,古人以兰草汤沐浴)、重五(月、日都是五
起源
为了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
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为了纪念屈原
主要习俗
吃粽子
赛龙舟
挂菖蒲、挂艾草
佩香囊、饮雄黄酒
文化意蕴:我国的传统节日多是求吉纳祥,端午则是关于屈原的传说,体现了国人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屈原是楚国亡国后投江,体现了爱国情怀;挂菖蒲、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体现了适应节令、驱邪避害的追求
相关诗句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的《澡兰香·淮安重午》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别称:乞巧节
来源: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主要习俗
乞巧: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提高刺绣、缝纫等技巧
拜魁星:求取功名
文化意蕴:崇尚美好与幸福,祈祷找到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相爱一生的那个人
相关诗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北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别称:团圆节、八月节、追月节
起源(了解即可):“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儒家经典《周礼》;我国古代有“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
传说:嫦娥后羿
主要习俗
拜月:院子里摆上香案,放上食物、红烛,全家跪拜,祈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收录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月饼只是一种饼形的食品,后来逐渐将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意为希望家人团员
文化意蕴:对团圆的渴望
相关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北宋晏殊《中秋月》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别称:重九节、登高节
主要习俗
登高:重阳节正值秋天,这个季节登高望远可以心旷神怡、健身祛病
赏菊:菊花象征长寿,菊花大会一般在这天举行,许多人赴会赏菊希望自己能够长寿
饮菊花酒:古人过节喜欢喝酒,这个时节菊花开得好,菊花酒也被看做驱灾祈福的吉祥酒
佩茱萸:茱萸可以入药、制药酒,人们喜欢在重阳节佩戴茱萸辟邪求吉
文化意蕴:登高、赏菊表现出人们步步升高、高寿的意愿;佩戴茱萸表达对亲朋好友的思念
相关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代表性饮食及文化
壮族
人口最多,集中在广西
特色节日:三月三歌节
农历三月三
传说纪念刘三姐(刘三妹)
代表性饮食:五色糯米饭,因黑、红、白、紫、黄五种颜色得名,也称“乌饭”
傣族
主要分布云南一带
特色节日:泼水节,公历四月中旬举行
一般认为这个节日起源于印度,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佛祖诞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因而泼水节也称为“浴佛
一般举行3-4天
代表性文化:孔雀舞
藏族
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甘肃甘南等地区
特色节日
雪顿节
藏历七月初一,藏语中“雪”指酸奶,“顿”指宴会,雪顿节意为酸奶宴,后来演变为演藏戏为主,因而又称为“藏戏节”
起源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
代表性饮食:青稞酒、酥油茶
代表性文化
《格萨尔王传》
唐卡:即卷轴画
回族
主要聚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青海、甘肃等一些地方也有许多聚集区。回族人较多的地方会建造清真寺,回族信奉伊斯兰教(真主安拉),信徒自称穆斯林
特色节日
开斋节
古尔邦节:牺牲献身,,又称“牺牲节”“宰牲节”
代表性饮食: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每逢民族节日,回族人家都要炸馓子招待客人
蒙古族
传统游牧民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地区
特色节日
那达慕大会,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举办
代表性饮食
马奶酒
手抓羊肉
代表性文化
蒙古长调
嘎达梅林
维吾尔族
主要聚集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地区,如喀什、和田,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代表性饮食
馕
代表性文化
阿凡提的故事
满族
世居我国东北,最开始称为女真,有很多部落,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后改国号为金,史称后金,皇太极时期改女真为满洲,后来将东北的女真和其他民族混在一起,形成满族
特色节日
背灯祭
代表性饮食
萨其马
满汉全席
朝鲜族
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特色节日
老人节
代表性饮食
泡菜
打糕
代表性文化(民谣)
《阿里郎》
《桔梗谣》
高山族
居住台湾地区
特色节日
背篓会
观月祭
彝族
主要生活在四川、云南等地
特色节日
火把节
历时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