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地球地球地球地球地球运动高中地理
编辑于2020-07-09 21:43:37必修一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总星系
银河系 直径为10万光年
太阳系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 小行星,彗星(尾巴背向太阳升华), 流星体和行星星际物质等构成
地月系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地球(存在生命)
宇宙环境安全
太阳状态稳定
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发展
日地距离适中
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大气层
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
有液态水
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
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
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方式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地球的运动
一般特点
基本形式
自转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极星为正北方向 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纬度 距北极星越远,星体运行的线速度越大
长时间曝光,每颗星的运动轨迹呈一段弧线
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是一日 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是24小时(以太阳为参考点) 基本时间单位,昼夜交替的周期
速度
角速度 15°每时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 各星体运行角速度与地球相同
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方时,地球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的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南左北右 地转偏向力 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不能形成热带气旋
公转
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近1,远7日点,北极点极昼天数>南极点极昼天数),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一年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黄赤交角 23°26’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 地球自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的一个交角
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
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回归年
子主题
昼夜交替和时差(自转)
昼夜交替
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加西减 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中央经线地方时为区时
180° 国际(人为日界线)
0°自然日界线
子主题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公转)
昼夜长短—日照时间的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角(一日之内最大) —太阳辐射的强弱
90°-(当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变化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赤道 太阳直射最大值(二分日,一年两次90°)
子主题
四季更替和五带(公转) 南北季节正好相反
子主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莫霍界面 大陆部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以两界面为界,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子主题
古登堡界面 地下2900千米处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主要成分,氢和氧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其他行星系
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同向性
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具有共面性
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八颗行星
类地行星:水金(逆向自转)地火(小行星带) 巨行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行星,环绕恒星运行,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太阳
对地球的影响
直接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太阳能(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与太阳无关:地热,潮汐,核能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人类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太阳:太阳的大气层
里到外
光球
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 发射在基本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
太阳黑子
黑子的温度比光球表面的其他地方低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呈玫瑰色,厚度大于光球,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 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耀斑(色球爆发)
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 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射出 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太阳活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日冕
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 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引起大气层扰动,影响地球上无线短波通信 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磁暴”现象,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两级地区 极光 地震,水旱灾害
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其他恒星系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
河外星系
自然天体
以上
星云
呈云雾状,主要物质是氢
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极半径6357km 赤道半径6378km 平均半径6371km 赤道周长约4万km 经线圈长约4万km 经线2万km
经线1°对应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111km 赤道上也大约是 其他纬线上111×cos纬度 km
对趾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