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色谱分析概论
人卫教材分析化学第八版第十七章色谱分析概论
编辑于2020-07-12 18:38:3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有很强的遗传性的,一般同卵双胎的人,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会早50%,5%~13%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额患者是可以在一级、二级的亲属中找到另一位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人他们的子女中,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会是5%,遗传也是导致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因素之一。
类风湿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所致、以慢性关节炎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儿童也会患类风湿,幼年类风湿的三点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很多朋友都受到高尿酸痛风的困扰,特别是痛风急性发作期间,疼痛难忍,苦不堪言。可是有的朋友却总忘不了杯中之物,总听说痛风了,啤酒不能喝,那喝点白酒,舒筋活血行不行呢?实际上,不管是啤酒还是白酒,对于有高尿酸痛风问题的朋友来说,都不建议喝,更不建议多喝。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有很强的遗传性的,一般同卵双胎的人,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会早50%,5%~13%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额患者是可以在一级、二级的亲属中找到另一位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人他们的子女中,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会是5%,遗传也是导致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因素之一。
类风湿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所致、以慢性关节炎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儿童也会患类风湿,幼年类风湿的三点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很多朋友都受到高尿酸痛风的困扰,特别是痛风急性发作期间,疼痛难忍,苦不堪言。可是有的朋友却总忘不了杯中之物,总听说痛风了,啤酒不能喝,那喝点白酒,舒筋活血行不行呢?实际上,不管是啤酒还是白酒,对于有高尿酸痛风问题的朋友来说,都不建议喝,更不建议多喝。
色谱分析概论
分类

色谱过程
混合组分随流动相经过固定相时,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结构和性质的不同,各组分与固定相作用的类型、强度也不同,在固定相上滞留的程度也不同,即被流动相携带向前移动的速度不等,产生差速迁移,从而实现混合组分的分离。
1.色谱过程是组分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多次“分配”的过程。 2.吸附柱色谱法的色谱过程:把含有A、B两组分的混合物加到色谱柱的顶端,A、B均被吸附到吸附剂(固定相)上。 3.然后用适当的流动相洗脱,当流动相流过时,已被吸附在固定相上的两种组分又溶解于流动相中而被解吸,并随着流动相向前移行,已解吸的组分遇到新的吸附剂,又再次被吸附。如此,在色谱柱上发生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或称分配)的过程。 4.若两种组分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存在着微小的差异,则它们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能力和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也存在微小的差异,吸附力较弱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较快。 5.经过反复多次的重复,使微小的差异积累起来,其结果就使吸附能力较弱的A先从色谱柱中流出,吸附能力较强的B后流出色谱柱,从而使两组分得到分离。
基本原理
差速迁移
保留比:组分的迁移速度与流动相迁移速度之比
色谱条件一定时,K大的组分保留时间长,流出晚
常见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1. 分配色谱法
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即分配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气-液、液-液
洗脱顺序:正相液-液中,极性弱的先被洗脱,极性强的后;反相相反
2. 吸附色谱法
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对固定相表面活性吸附中心的吸附能力差别,即吸附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气-固、液-固
溶剂强度越大,吸附能力越强、洗脱能力越强。
3. 离子交换的色谱法
利用样品组分离子对离子交换剂的亲和能力的差别,即选择性系数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价态低的离子选择性系数小,先被洗脱。 酸性阳离子交换剂中,同价阳离子的水合离子半径越大,选择性系数越小,越先洗脱 流动相离子强度增加,洗脱能力增加。
4. 分子排阻色谱法
根据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不同,即渗透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
又称空间排阻色谱法、凝胶色谱法
只取决于凝胶的孔径大小与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之间的关系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渗透系数越小,越先被洗脱
色谱图/ 色谱流出曲线
1. 基线:仅流动相通过检测器时得到的流出曲线。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
2. 色谱峰:突起的部分
3. 峰高h:色谱峰顶点与基线的垂直距离
4. 标准差σ:拐点距离之半。
衡量组分被洗脱出色谱柱的分散程度,值越大,越分散
为0.607倍峰高处的峰宽之半
5. 半峰宽: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6. 峰宽W:两侧拐点切线在基线上截得的距离,又称基线宽度。
7. 峰面积A:色谱曲线与基线间的面积。
参数
相平衡参数
分配系数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后,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之比
仅和组分、流动相、固定相的性质及温度有关
容量因子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后,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质量之比。又称为质量分配系数或分配比
保留值
1. 保留时间
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的色谱峰顶点的时间间隔
2. 死时间
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出现最大浓度的时间
3. 调整保留时间
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
4. 保留体积
5. 死体积
是色谱柱中从进样器至色谱柱间导管的容积、固定相的孔隙及颗粒间隙、柱出口导管及检测器内腔容积的总和
6. 调整保留体积
7. 保留指数I 又称Kovats指数
z和z+n为正构烷烃对应的碳原子数,正构烷烃的保留指数为其C数的100倍
分离度
R=1时,峰顶间距4σ,基本分开
R=1.5时,峰顶间距6σ,完全分开,故应R≥1.5
基本理论
塔板理论
基本假设
a. 在色谱柱内一小段高度H内,组分可以在两相中瞬间达到动态分配平衡
b. 分配系数在各塔板内是常数
c. 流动相不是连续地而是间歇地加入色谱柱,且每次只进入一个塔板体积
d. 样品组分都先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组分的纵向扩散可以忽略不计
质量分配和转移
基本假设实际上是把组分在两相间的连续转移过程,分解为间歇的在单个塔板中的分配平衡过程
在各塔板内组分的含量分布符合二项式(p+q)^N的展开式
第r号塔板内组分的质量分数
其中流动相内组分含量
其中固定相内组分含量
色谱流出曲线方程
c0为峰面积A;σ越小,峰越尖
塔板数
理论塔板数
有效塔板数
塔板高度
理论板高
有效板高
速率理论
塔板高度统计学意义
速率理论方程
又称van Deemter方程
影响柱效的动力学因素
1. 涡流扩散A
2. 纵向扩散B
3. 传质阻抗C
在较低线速度时,B起主要作用,线速度增大,塔板高度降低,柱效升高;在较大线速度时,C起主要作用,线速度增大,塔板高度增高,柱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