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诗歌鉴赏(重点)
高考超全诗歌鉴赏思维导图,包含各种高考常见题型模板
编辑于2020-07-13 17:12:55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主题
羁旅思乡诗
常见意象
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浮云,梧桐,落叶,高楼,流水,井等
情感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懑之情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寓景于请),情景交融
衬托,以乐景衬哀情
对写法
诗人不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咏史怀古诗
情感
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常用手法
借景抒情(寓景抒情)
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对比
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咏物言志诗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寓理,托物讽事
情感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寄寓高尚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运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常用手法
从具体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从修辞手法看,主要运用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夸张和对比
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送别怀人诗
情感
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离别后的思念与挂念
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常用手法
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衬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感别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感之深
以乐景衬哀情
想象(也叫虚实结合)。送别诗中作者常借助想象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与关怀
边塞征战诗
情感
戍边将士的情怀
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哀伤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揭露统治者穷兵赎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常用手法
修辞手法方面
夸张,比喻,互文,用典等
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意境营造方面
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山水田园诗
内容
田园诗(偏劳)
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江南稻乡安静富庶的田园风光,表现轻松愉快的心情
庆丰收、与民同乐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悯农、怜农的思想感情
表达不饥不寒,上下一般的理想
山水诗
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
远离尘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该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热爱自然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寂寞
常用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写景的表现手法
白描与工笔
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境与化静为动)
常用的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爱情,闺怨诗
情感
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
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圆的哀伤之情
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惆怅之情
阴阳两隔的悼亡之情
常用手法
比兴(托物起兴)
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衬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衬托(正衬和反衬)
寒月孤灯,月落星稀,凄风苦雨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抑扬结合(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
即景(事)抒情诗
情感
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逸生活的情趣
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以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角度
表达方式
描写
正侧面,动静,虚实等
点面,高低,远近等
视,听,嗅,味,触等
白描,细节等
抒情
直接抒情
多在尾联
间接抒情
借物,借典,借事等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A
乐景乐情
哀景哀情
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
B
触景生情
C
以景结情(情——景)
D
缘情布景(因情选景)
E
融情于景(有景无情)
F
情景交融(有情有景)
记叙,议论
修辞手法
夸
夸张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比
比拟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 象
比
比喻
比喻 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 事物形象化
代
借代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对
对偶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 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
排比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气势,增强感 染力
加两问
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 解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 象
一反复
反复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表现手法
象征,烘托,照应,衬托,想象等
结构作用
起(点题,开篇,奠定基调)
承(承上启下)
转(转折文意/宕开一笔/陡转夺目)
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答题步骤
指出具体技巧手法
具体分析该技巧手法
效果作用:本身效果(夸张:渲染,强调;比喻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炼字
表达效果
词性
动词
富有动态美,生动传神,写活画面,传递感情,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创造氛围,营造意境
数量词
经过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拟声词
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的词
表现心情,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氛围
结合语境
结合语境分析语法特点或修辞手法
不能孤立字词,将字词放在具体诗句中,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步骤
找出字词并释义(视情况)
描述诗句
找出并分析技巧手法
(感情,意境,描述对象)的特点+效果(没有相关手法:生动形象)
炼句
答题步骤
描述诗句
技巧手法:表现/修辞手法
结构作用
起(点题,开篇,奠定基调)
承(承上启下)
转(转折文意/宕开一笔/陡转夺目)
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
常规作用
情感,意境
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术语盖帽词(4词8字)
具体分析
内容意象
诗句特点
意境
情感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意象
分析角度
结构角度
照应作用
线索作用,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铺垫作用
塑造形象的角度
表现意象自身特征(自然特征+社会特征)
自然特征:意象的自身特点
社会特征:意象的深层含义,比如对其他形象(包括人物)的衬托作用以及象征作用
营造意境(环境)的角度
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
表情达意角度
奠定感情基调,烘托诗人情感
解题步骤
调动平时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
抓住诗词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词语,结合作者特定的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的契合点
在综合上述因素的基础上,把握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内涵),即象征意义
景物形象
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忠于原诗
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分析景物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
思考角度
看标题,作者,注释,初步揣摩人物形象
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抓描写,分析形象
析典故,分析形象
答题步骤
说特点
用一句话概括诗中人物是个什么形象,总体特征(4词8字)+身份(少女,贫苦人民,游子,征人,爱国者,诗人等)
析例句
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
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明作用
形象在诗中的作用,即作者通过XX形象表达XX情感
事物形象
要求
牢记“托物言志”的原则
捕捉物与人的共性
注意感受物所背负的情感(褒贬)
关注特定物象的固定内涵
解题步骤
概括物象特征与其内在品格
物联系人(思考非笔答)
言情,言志,言心声
询问表达方式时需从该四个方面考虑
1.此诗独特意象及其营造出的意境具有XX的风格2.诗歌流露出的情感也使全诗显现XX风格
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