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态变化
苏科、物理、初中、八年级、第二单元、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编辑于2020-07-26 17:06:43物态变化
温度及其测量
温度
概念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单位
单位:摄氏度(℃)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把它们之间划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
测量工具 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
原理
常用液体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结构
使用
①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温度计,被测温度不能超出量程 ②使用时竖直放置,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碰触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要在液柱上升过程中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要俯视或仰视读数
体温计
酒精灯使用
三种状态 六种变化
汽化(吸热) 和 液化(放热)
概念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含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有降温和加压两种方法)
汽化 (吸热)
沸腾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标准大气压下各种液体沸腾都有确定的温度,这叫温度叫沸点
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
吸热温度不变
蒸发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汽化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进行
影响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面处空气流速 (液体的种类)
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液化 (放热)
液化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气体燃料液化可以缩小体积,便于贮存和运输
熔化(吸热) 和 凝固(放热)
概念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熔化(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凝固点) 继续吸(放)热
晶体从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称为这种晶体的熔点 同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熔化(凝固)特点
熔化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与凝固点 熔化过程逐渐升温 凝固过程逐渐降温
升华(吸热) 和 凝华(放热)
概念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体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吸放热速度比熔化和凝固更快
水循环
意义
不断补充淡水资源
循环过程
云
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雨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下落成雨
雪
水蒸气凝华成冰晶下落成雪
雾
水蒸气在地面附近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露
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小水滴
霜
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