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毒剂分类
消毒剂分类的思维导图,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消毒剂(disinfectant)是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编辑于2023-09-20 17:03:51 湖南消毒剂
按成份分类
醛类
作用机理
使菌体蛋白的疏基、羟基、羧基和氨基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
代表性消毒剂
甲醛
戊二醛
邻苯二甲醛
应用
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2%碱性、酸性或中性溶液)
优点
广谱,高效,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对金属腐蚀小,受有机物影响小
缺点
有气味
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
不易降解
溶液pH>6时,单体有聚合的趋势,pH值上升聚合作用极迅速,出现沉淀,形成聚合体后会失去杀菌作用
灭菌时间长,灭菌一般要达到10个小时
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支气管炎及肺水肿
灭菌后的医疗器械需用蒸馏水充分冲洗后才能使用
醇类
作用机理
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抑制微生物酶活性和代谢过程,导致细菌破裂
代表性消毒剂
乙醇
无毒、无刺激、对金属无腐蚀性
异丙醇
应用
手部、皮肤及小面积医疗器械表面消毒
缺点
受有机物、酸碱度影响大
易挥发
对真菌、芽胞效果差
含碘类
作用机理
巯基在碘离子作用下被氧化成二硫键,导致膜联酶失活
氧化半胱氨酸中的S-H键,使其不能形成二硫键,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与蛋白质和核苷酸中的N-H官能团反应,干扰蛋白质中氢键的形成
与酪氨酸中的酚基反应,形成的空间位阻阻碍氢键形成
与细胞膜上的非饱和脂肪酸和烯烃双键反应,破坏脂质双层膜,降低其流动性
作用于呼吸链中的酶,破坏其蛋白质三级结构,对微生物造成不可逆损伤
与类脂层中不饱和双键反应,破坏囊膜病毒的被膜
氧化菌体蛋白,使之失活、沉淀
代表性消毒剂
碘酊
碘伏
PVP结合
应用
皮肤、黏膜消毒
优点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和芽胞
广谱、作用快
无腐蚀、低毒、无刺激
稳定、易储存
缺点
受碱性环境、还原性物质影响大
有一定几率的皮肤过敏,可损伤视网膜
PVP-I对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有副作用
产生卤代烃、卤酮、卤乙酸、卤乙腈等毒性卤代衍生物
引起流产
诱发婴幼儿疾病
癌变
酚类
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
作用机理
改变菌体细胞通透性,导致细胞营养组分流失
抑制脱氢酶、氧化还原酶等酶的活性
通过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效应,干扰菌体代谢
缺点
对芽胞、无囊膜病毒无效
对人和动物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不适于带体消毒或皮肤、黏膜消毒,逐渐被淘汰
受有机物、碱性物质干扰极大
金属离子类
作用机理
通过抗菌金属离子的缓释作用进行杀菌
银离子
银离子主要通过与菌体蛋白和功能酶的巯基结合,形成不可逆的硫银化合物,干扰正常生理过程,导致细菌死亡
与带负电荷的菌体细胞膜依靠库伦力牢固吸附,穿透细胞壁进入胞内,抑制分裂,导致质膜、胞质内容物和外层细胞结构异常,使DNA分子化学键断裂
缺点
有毒
受银离子价态、pH值、温度、有机物影响
含氯类
定义
可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统称含氯消毒剂
作用机理
次氯酸为很小的中性分子,可扩散到带负电荷的菌体表面,并通过细胞壁穿透到菌体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衡而致细菌死亡
次氯酸分解形成新生态氧,将菌体蛋白质氧化
次氯酸渗透到细菌体内,破坏其核酸碱基对
使细胞膜组分失活,干扰代谢
氯化作用,氯与细胞膜蛋白质结合,形成氮氯化合物,从而干扰细胞的代谢,引起细菌的死亡
代表性消毒剂
无机氯化合物
次氯酸钠
有效氯 10%(W/W)
84
次氯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有效氯含量5.5%-6.5%
液氯
含氯量大于 99.5%(V/V)
漂白粉(次氯酸钙)
有效氯 25%(W/W)
漂白粉精(高效漂白粉,主成分次氯酸钙,可能含CaCl2或NaCl及Ca(OH)2等)
有效氯80%(W/W)
三合二(三次氯酸钙合二氢氧化钙)
有效氯56%(W/W)
氯化磷酸三钠
有效氯 2.6%(W/W)
氯胺
消毒作用缓慢,不能作为基本杀菌消毒剂
HOCl 逐渐释放
可减轻氯嗅味
与水中腐殖物质作用较小,降低三氯甲烷的生成量
有机氯化合物
二氯异氰尿酸钠
有效氯 60%(W/W)
三氯异氰尿酸
有效氯 85-90%(W/W)
氯胺T(氯亚明T,对甲苯磺酰氯胺钠)
有效氯含量23~26%
有1或3个分子结晶水,加热至95~100℃时即失去而不分解,无水物在175~180℃时爆炸,受空气和光的作用逐渐分解
二氯海因
有效氯 70%(W/W)
应用
浸泡法
细菌繁殖体:有效氯 0.2g/L浸泡 10min以上
细菌芽胞:有效氯 2g/L浸泡30min
擦拭法
大件物品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浓度和作用时间参见浸泡法
喷洒法
一般污染表面,1g/L(墙面:200mL/m2;水泥地面:350mL/m2,土质地面:1000mL/m2),作用 30 分钟以上
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有效氯2g/L喷洒(喷洒量同前),作用 60min以上
干粉消毒法
排泄物的消毒:用漂白粉等粉剂含氯消毒剂按排泄物的 1/5 用量加入排泄物中,略加搅拌后,作用 2-6 小时
医院污水:用干粉按有效氯50mg/L用量加入污水中并搅拌均匀,作用 2 小时后排放
优点
杀菌谱广、作用迅速、杀菌效果可靠
对细菌、芽胞、病毒均有强杀灭力
毒性低
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缺点
不稳定,有效氯易丧失
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有腐蚀性
易受有机物影响
碱性条件下次氯酸生成氯酸根,活性下降
产生卤代烃、卤酮、卤乙酸、卤乙腈等毒性卤代衍生物
引起流产
诱发婴幼儿疾病
癌变
环氧乙烷
作用机理
与蛋白质分子上的巯基、氨基、羟基和羧基以及核酸分子上的亚氨基(-NH-)发生烷基化反应,造成蛋白质失去反应基团,阻碍了蛋白质的正常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导致微生物死亡。
应用
不宜用一般方法消毒的物品的消毒或灭菌
常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和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
常用70%的二氧化碳(惰性气体)和30%的环氧乙烷的混合气体灭菌
优点
广谱、高效,能杀灭一切微生物
穿透力强,可穿透玻璃纸、聚乙稀或聚氯乙烯薄膜和一般硬纸盒
不损害消毒的物品
可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的灭菌
缺点
气体易燃易爆
受有机物影响
灭菌时间相对较长
温度、湿度、浓度、时间、压力、包装方式等均可影响灭菌效果
难以杀灭无机盐或有机物晶体中的微生物
有刺激性和毒性,灭菌后须通风散气后才能使用
有潜在的致癌性、致突变性、急性毒性反应
遇水形成有毒的乙二醇,不可用于食品的灭菌
胍类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为单胍类和双胍类
作用机理
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代表性消毒剂
醋酸氯己定、葡萄糖酸氯己定、盐酸氯己定
聚六亚甲基胍类(聚六亚甲基单胍、聚六亚甲基双胍)
应用
杀菌
外科手消毒、皮肤消毒、黏膜消毒
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去污
优点
杀菌能力相对较强
毒性较低
稳定性强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缺点
不适用于分枝杆菌、细菌芽孢等污染物品的消毒
单方胍类消毒剂不适用于无囊膜病毒
不可与肥皂、洗衣粉等阴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
季铵盐类
作用机理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吸附在菌体表面,通过电荷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营养物质渗出,细胞结构破坏
抑制氧化酶、脱氢酶等的作用,破坏酶系统,干扰菌体代谢
使细菌蛋白质失活、沉淀
代表性消毒剂
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溴化二甲基二癸基烃铵(百毒杀、博灭特)
应用
手部、皮肤、黏膜、伤口消毒
部分物品表面、环境消毒
去污
优点
对细菌、酵母菌、亲脂性病毒效果显著
低毒、无刺激
耐光耐热,性质稳定、易储存
缺点
对结核杆菌、芽胞、无囊膜病毒作用不佳
有机物、温度、pH值、拮抗物等干扰其效果
过氧化物类
一般作用机理
产生氧化能力强的自由基,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破坏酶、DNA、类脂和蛋白质等微生物生长所必要的成分
常见优点
生效快
不留残余毒性
广谱,几乎可以杀灭所有病原体
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
常见缺点
多以液态存在,不易储存
对金属腐蚀性强
对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
代表性消毒剂
过氧化氢
应用
适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植物,隐形眼镜、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
饮水消毒
口腔含漱
外科伤口清洗
使用方法
浸泡法
喷洒法
优点
广谱、高效、速效、无毒
缺点
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
高浓度刺激性大,眼直接接触可致不可逆损伤或失明
受有机物影响很大
纯品稳定性好,稀释液不稳定
过氧乙酸
作用机理
依靠强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造成微生物死亡
通过改变细胞内的pH值,而损伤微生物
应用
耐腐蚀物品、环境等的消毒与灭菌
浸泡法
细菌繁殖体:用 0.1%(1g/L)浸泡 15min
病毒和结核杆菌:0.5%(5g/L)30min
细菌芽胞:用 1%(10g/L)消毒 5min,灭菌 30min
喷洒法
对一般污染表面的消毒用 0.2-0.4%(2-4g/L)喷洒作用 30-60min
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的污染用 0.5%(5g/L)喷洒作用 30-60min
擦试法
用于大件物品,用法同浸泡法
注意事项
稀释液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2天
浓度与温度过高时易爆炸(20% 40℃以上)
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消毒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优点
高效广谱,能杀灭一切微生物
杀菌快速、彻底
可用于低温消毒
毒性低、消毒后物品上无残余毒性,分解产物对人体无害
合成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缺点
易挥发,不稳定,贮存过程中易分解,遇有机物、强碱、金属离子或加热分解更快
高浓度稳定,但浓度超过 45%时,剧烈振荡或加热可引起爆炸
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有强烈酸味,对皮肤粘膜有明显的刺激
高锰酸钾
作用机理
遇有机物即放出新生态氧,杀灭细菌
优点
杀菌力极强
缺点
有刺激、腐蚀性
配制水溶液要用凉开水,热水会使其分解失效
极易为有机物所减弱,故作用表浅而不持久
分解放出氧气的速度慢,浸泡时间一定要达到5分钟才能杀死细菌
需避光,配制好的水溶液通常只能保存2小时左右,久置变为棕色而失效
不可与还原性物质(糖、甘油)研合,可引起爆炸
二氧化氯
作用机理
强氧化作用,使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氧化分解,导致氨基酸链断裂,蛋白质失去功能
应用
口腔含嗽、外科伤口清洗
食品加工、饮用水、食品消毒和保鲜
医院、医药工业的消毒、防霉、病房终末消毒、除臭
优点
广谱、高效、无毒,能杀灭几乎所有的常见致病微生物
对细菌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和透过性
作饮水消毒时不仅可杀死水中微生物,而且能杀灭原虫和藻类,具有提高水质和除臭作用,消毒后不产生有害物质
缺点
活泼,易爆炸
受有机物的影响
对碳钢、铝、不锈钢等器械有一定的腐蚀性
杀菌效果多受活化剂浓度和活化时间的影响
副产物—亚氯酸根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症
臭氧
作用机理
强大的氧化作用,破坏细胞结构,使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应用
水消毒:医院污水和诊疗用水的消毒
空气消毒:用于人不在的情况下,室内空气的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饮食用具、理发工具、食品加工用具、衣物、钱币、化验单、病例夹、票券等放密闭箱内消毒
优点
在水中广谱杀菌,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并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
速度快,无死角
对设施不造成腐蚀、毁坏
能改善水质、脱色、除臭除味
刺激性小,少量臭氧可净化空气
缺点
对人有毒
分解快,消毒作用持续时间短
对多种物品有损坏,浓度越高越严重,可使铜片锈蚀,橡胶老化、变色,使织物漂白褪色
过一硫酸氢钾
分子式:2KHSO5·KHSO4·K2SO4
作用机理
NaCl作为催化剂,在水中经链式反应可连续持久地产生小分子自由基(•OH自由基和•SO4-自由基)、过氧化氢、次氯酸、新生态氧、活性氧衍生物、氢离子
快速扩散到病原体表面,氧化和氯化病原体,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酶和营养物质流失、病原体溶解破裂
使病原体蛋白质变性凝固,与核酸中的金属离子(ie. Ca,Fe)结合,使磷酸二酯键断裂,干扰DNA和RNA的结合
NaCl被KHSO5氧化,生成的氯气与氨基磺酸(氯的受体)相互作用形成中间体复合物,然后被分解生成次氯酸
次氯酸生成•OH自由基、氯离子和氧自由基,氯再生成更多的氯化钠分子,使反应循环进行
中间产物
H+
酸化作用
Cl2、ClO-
氧化、氯化
•O自由基
氧化作用
应用
印刷线路板/金属表面处理:铜板表面清洗剂、微蚀刻剂、黑化处理助剂
游泳池:消毒与水冲击性处理(SHOCKS),快速清除尿素等有机物,抑制及杀灭藻类,净化水质,提高ORP
羊毛服装:羊毛防缩剂
油田、石化、金属电镀:油层压裂助剂、絮凝剂、净化剂,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和硫磺回收
化妆品、日用化学品:漂白、假牙清洗剂、抽水马桶清洗剂、染发剂
造纸:废纸脱墨浆漂白、氧化淀粉制造
畜牧养殖
畜舍消毒
带体消毒
种蛋消毒
饮水消毒
水产养殖水处理,底泥改底及供氧
优点
广谱高效,能杀灭几乎所有的人畜共患病的细菌、真菌和病毒
应用广泛
作用迅速
对人畜无刺激性
无腐蚀性
安全可靠:可以制成粉末或片剂,方便运输、保存,0.2%的浓度对眼睛没有刺激性,且对毛发及衣物不造成漂白作用
环保:最终代谢物硫酸钾具有改良水体和土壤的作用
按消毒效果分类
高效
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
病毒
真菌及其孢子
对细菌芽胞有一定杀灭作用
中效
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
真菌
病毒
低效
细菌繁殖体
亲脂病毒
部分真菌
优质消毒剂的特点
杀菌谱广,使用有效浓度低
杀菌作用速度快
性能稳定,易溶于水
无色、无臭、无味
毒性低,消毒后无残留毒害
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影响
使用安全,对物品无腐蚀性、不易燃烧
价格低廉,运输方便,可大量生产供应
定义
消毒(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剂(sterilant)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